“中国好人”王恒顺

2016-06-29 21:29王家翔
共产党员·上 2016年6期
关键词:黄玉外地人邻居们

王家翔

兄弟姐妹一家亲

19年前,王恒顺退休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改变玉光街71号楼院。

虽然地处大连市的中心区域,但这栋楼却被弃管了。楼道的大门是用木板做的,楼道也没有感应灯,走廊里黑乎乎的,砖头碎瓦、瓶瓶罐罐以及破旧家具,把整个走廊楼道堵得满满当当。走廊的窗户多年失修,窗框走了形,很难关严实,玻璃几乎都没了。大门口还有几个大垃圾桶,常常引来一些“不速之客”,遇有内急,楼道便成了“临时公厕”。居民们冬天不敢开门,夏天不敢开窗,有的甚至到别处租房住。

王恒顺一边做邻居们的工作,一边找来工具,把楼内所有破损的窗户修好并补上玻璃,让“豁牙露齿”的门窗焕然一新。他还多年如一日,每天早早起床,从8楼扫到1楼,然后再用拖布拖回8楼,有时累得爬不动了,就坐在楼梯上擦栏杆,权当休息了。

渐渐地,居民们开始自觉地保持楼道卫生,几个年轻人主动加入到清扫队伍中,开着玩笑说他们是“志愿者”……一来二去,邻里之间也日渐熟悉,“王大哥”“李老弟”地互相称呼着。“在我们这栋楼里,租客和原住户、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隔阂全部被打破,14户居民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王恒顺自豪地说。

道德点评台

大连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期间,王恒顺亲自动手,给每个楼层安上宣传板,定期更换内容。他还办起了漫画宣传专栏,老伴、孙女齐上阵,在楼道整齐地张贴生动活泼的宣传漫画,深受楼院居民的喜爱。二楼墙壁上的一块宣传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两行仿宋字工整地写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王恒顺老人给这块宣传板起名叫“道德点评台”,别看它不起眼,却起到了“润物无声”的宣传和教育效果。

“我是外地人,刚到大连时,总觉得自己像局外人,直到两年前搬到71号楼,邻居们从来都没有因我是外地人而排挤或冷落我。”在大连做生意的周宏铭不无感慨地说。平时没有时间打扫楼院,感觉过意不去,他曾花60元钱雇人打扫楼道卫生。王恒顺知道后,严肃地批评了他:做生意忙,没有时间参与楼道活动,大家都会理解。你这样做尽管是好意,但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只要自己注意爱护这个共同的家就够了。后来,周宏铭买了新房,可他一直不想搬家:“我走到哪里也遇不到这么好的邻居,我一个外乡人只有在这里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舍不得大家!”

邻里情歌

居民黄玉顺住在八楼,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天气好的时候,王恒顺就把他背下楼,晒晒太阳,看看街景。遇到下雨阴天,王恒顺就去家里陪他唠家常。2006年年初,黄玉顺的老伴得了肿瘤,北京的医院都联系好了,可想到老伴没人照顾,始终无法动身。王恒顺知道后说:“只要有我们这些邻居在,你就放心地去治病。”随后的8个月里,王恒顺和邻居们排好班,每天给黄玉顺端屎端尿、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王恒顺的妻子还经常换着花样,做些好吃的送到黄玉顺的床前。

玉光街71号楼的事迹陆续被新闻媒体报道后,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但也有个别“找茬儿”的。2010年3月,家住沙河口区的王庆伟和李杰两位老同志,看到居民们几乎家家敞开着房门,就担心地问上一句:“你们住在这里四门大开的,就不怕丢东西?”而71号楼的居民们却会心一笑:“这种生活,我们已经习惯了。”经过几番“明察暗访”,两位老同志带着激情为71号楼创作了《邻里情歌》。

19年里,在王恒顺的影响和带动下,玉光街71号楼已经形成了邻里有难大家帮助的文明祥和氛围。王恒顺也先后被授予“大连市十大志愿者”“中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3月28日,王恒顺荣幸地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本栏编辑/程晓松

猜你喜欢
黄玉外地人邻居们
恐龙的“邻居们”
《溪山清远》
一道屏障
我家是个调色盘
shock of THE NEW
扔石头者
金龟子配音有妙招
The Blind Man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