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苗族吹枪发展前景研究

2016-06-29 01:12刘金华寸亚玲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前景

刘金华,寸亚玲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文化建设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苗族吹枪发展前景研究

刘金华,寸亚玲*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

摘要: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苗族吹枪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调查分析,苗族吹枪整体开展较好,外界吹枪练习者越来越多,呈现跟随竞技比赛发展的趋势。情感能量获取是维系苗族吹枪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力量的长期情感能量动力使得苗族吹枪发展前景较好。建议行政主导与社会组织主管相结合,提高苗族吹枪自主发展能力,促进苗族吹枪休闲创新,改进其开展方式。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苗族吹枪;发展前景

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Theory),互动仪式是指际遇者由资本和情感的交换而进行的日常程序化活动,而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互动仪式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本质上只是一种仪式性的身体活动,情感能量获取是其存续的根本动因,沉降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日渐式微的本质原因[1]。苗族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跨境民族之一,对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吹枪是苗族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研究苗族吹枪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试图在互动仪式链理论框架下分析探讨苗族吹枪的发展前景问题。

一、关于互动仪式链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其著作《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中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互动仪式链是关于情境的微观社会学理论,是关于具有情感和意识的人类群体中瞬间际遇的理论,情感和意识通过以前的际遇链进行传递,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情感能量”,互动的产生在于个体应用他们各自的文化资本和情感能量彼此交谈,每一个体都被交谈的场景所吸引,并且最终在文化资本和情感能量上得到回报,情感能量是互动的真正驱动力,互动仪式是将短期的情绪转化为长期情感的转换器。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影响沉降的5个环节有:是否高于共享情感状态的极限,是否高于关注焦点的极限,个体的情感能力,群体团结情感,群体成员身份符号。

二、苗族吹枪的开展现状

(一)苗族吹枪民间开展现状

根据调查了解,在云南省的十六个地州中除大理白族自治州外,其他的十五个州市均由当地体育局等部门组织成立了短期或长期的吹枪运动训练基地。吹枪运动早已不仅是苗族同胞独享的优秀资源,更是一项大融合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1.苗族吹枪的民间用途

据考证,苗族吹枪最初的创造目的是为了驱赶鸟兽蛇虫、保护庄稼。随着吹枪器械的改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够用吹枪来打猎。这是吹枪在民间的主要用途。根据互动仪式,吹枪应是一种没有模式化程序的自然仪式。

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田埂坝头有吹枪场地以及自制靶子等,人们在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会拿起吹枪吹弹打靶、酒瓶或小石块等以放松身心,丰富闲暇生活,展现出吹枪的娱乐休闲健身作用。在文山州麻栗坡县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可以看到吹枪展演和互动,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扩大云南的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

2.吹枪的分布区域

从笔者在云南省调研的情况看,开展吹枪运动的区域越来越广,省内众多地区都有吹枪练习者。文山州吹枪运动开展的形势比较好,州内在许多地方都有吹枪练习者的分布。吹枪运动开展较好的有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董干镇(吹枪发源地)、文山州西畴县、文山州文山县等地。在省内其他地州,也有吹枪练习者,如红河州蒙自市、昆明市安宁市以乡镇为单位举行吹枪运动比赛,参与人数较多。

3.吹枪开展场地器材状况

吹枪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场地。吹枪运动场地比较多的是麻栗坡县,尤其是麻栗坡县董干镇。董干镇中学的吹枪训练基地,他们平时训练器材为传统吹枪,在比赛前夕才会用M60*2型吹箭来进行训练。文山县二中的吹枪训练基地建设相比董干镇吹枪训练基地好一些。吹枪传承人等一般在田埂地边或村口,自设场地自娱自乐。文山州比较规范的吹枪场地仍较少。

在云南省内其他地区,部分吹枪练习者亦是自设场地练习吹枪,距离一般为男15米,女10米。有些吹枪练习者因比较喜欢吹枪坚持了较长时间,约占吹枪总人数的28%;而多数吹枪练习者是在政府组织时进行吹枪活动,其参与目的一般为少数民族运动会,这部分练习者所占的比例约为72%。场地布置与吹枪比赛基本一致,一般为室内,室外较少,大多由篮球场临时改建,时间一般在几十天至几个月不等,赛后场地即取消。

(二)吹枪运动竞赛的开展现状

吹枪运动自被发掘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推广,到目前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了五届吹枪运动比赛,吹枪运动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似乎到了发展的瓶颈期。

通过对2010年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吹枪运动比赛以及2013年昆明市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4年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吹枪运动比赛[9]的实地调查,经纵向研究分析,发现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吹枪运动比赛的规则基本没有变化,吹枪器械没有变化,但是吹枪运动的技术水平相比有了较大提高,各个地州代表队的成绩较之前有了提高,通过比较,提高的幅度在10%左右,这可能与人们的认知、训练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提高有关。

总体来看,吹枪运动在竞赛方面做得较为完善,竞赛规则、竞赛规程、竞赛组织开展、竞赛推广等都较规范。尤其是2006年吹枪新器械的推广之后,吹枪运动的竞赛参赛队一度呈现几何增长态势。

(三)苗族吹枪在云南省高校开展现状

早在2004年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就已将吹枪运动纳入了教学课程,作为首个将吹枪运动列为正式课程的大学,为吹枪在高校的发展做出示范性贡献。接着,文山州在文山学院建立吹枪训练基地,并将吹枪运动列入了正式教学课程。

随着高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又有许多高校建立了吹枪训练中心或开设吹枪课程,为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学习苗族吹枪并发展推广它提供机会,为吹枪运动的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1.云南省高校吹枪课程开展与推广现状

云南省内高校自云南民族大学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之后,多所高校紧随其后。

民族大学的吹枪运动是有针对性地对体育学院专业学生进行推广普及,为这些学生的将来打下一定基础。2014年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吹枪竞赛中,昭通市代表队的丁凤英就是云南民族大学2008级的学生。在其他高校,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有吹枪运动训练;文山学院作为文山州的吹枪运动训练基地之一,开展较好;红河学院体育学院的部分学生在学院老师指导下练习吹枪训练,开展也较好,但这些高校并未将其列入教学课程。

2.云南省内高校吹枪运动课外活动、吹枪协会、吹枪俱乐部开展与推广现状

云南省内高校中,吹枪运动课外活动开展较少。据了解,并没有高校成立吹枪协会或吹枪俱乐部。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曾组织举办的校园吉尼斯活动中,有包括吹枪在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械展览、现场体验以及苗族吹枪的校内吉尼斯比赛,真正体现出民族大学的特色,为吹枪运动队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承推广做出一定贡献。

吹枪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受场地器材、师资、教材等各种因素制约。开设吹枪运动课程的高校仅有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学院、德宏师范专科学校、文山学院等高校成立了吹枪运动队;云南民族大学的学生组织过吹枪课外活动,吹枪运动教材目前只有一本。吹枪运动在理论建设方面发展较慢。

图1 柯林斯关于互动仪式中沉降示意图

三、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吹枪运动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消亡的本质是沉降,所谓沉降是指随时间衰退,即可以从过程的角度理解,也可以当作一种结果。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苗族吹枪溯源归于保护庄稼、驱赶鸟兽,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没有模式化程序的自然仪式。根据图1柯林斯关于互动仪式中沉降示意图(The Sink in Interactive Ceremony),这里划分为共享情感状态的极限与关注焦点的极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于苗族吹枪的共享情感状态

早在20世纪90年代,苗族吹枪被挖掘整理出来之前,是以一种较原始的传统吹枪,之后,随着苗族吹枪器械的发展、创新,现代吹枪与传统吹枪的关系似乎不再那么紧密。综合苗族吹枪在民间、竞赛运动以及高校的现状,研究发现,苗族吹枪是高于共享情感状态的极限的,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它已经沉降。也就是说,苗族吹枪的群体情感(集体兴奋)的强度现在还在一定的水平之上。并且其与关注焦点的相互意识强度在相互影响,共同增强参与者的情感能量。

群体情感的强度可以引起个体情感能量、群体团结情感以及群体成员身份符号的变化,表现在苗族吹枪为,其练习者可以分为两部分:发源地练习者和外界练习者。外界练习者主要涉及外界参与屏障,也就是关注焦点的极限维度方面。

对于发源地练习者,基于苗族吹枪给他们带来的个体情感能量,例如祖先崇拜,内心自豪感,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等会激发他们的情感能量,促使每个练习者能够自觉地去练习吹枪、传承吹枪。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外出打工、现代体育的冲击等,个人的情感能量不能获得或被取代,发生吹枪运动的沉降。调查发现,这种沉降正在发生。同时,能够从吹枪中获得情感能量的练习者,聚集在一起,就形成群体团结情感,促进对群体成员身份符号的认同。群体源于个体而又高于个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苗族吹枪的深度挖掘,个体的沉降以及外界参与的屏障,均可能会对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情感能量。 当然,这并非是一个绝对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某个时间内,部分练习者或参与者的情感能量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可以促进群体团结情感以及群体成员身份符号。但当有新的或者更易于获取情感能量的体育活动吸引群体内的部分练习者时,个体情感能量、群体团结情感以及群体成员身份符号均可能会沉降,当共享情感状态达到极限时,也可能再次沉降。

图2 体育休闲价值观、社会互动、体育休闲机会认知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路径

(二)关于苗族吹枪关注焦点的极限

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从苗族吹枪运动竞赛以及各高校的开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包含较大程度的外界参与。也就是,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组织等在积极挖掘推广苗族吹枪,使苗族吹枪高于关注焦点的极限,因此现在在此环节上可能未发生沉降,并加强了关注焦点的相互意识。

关注焦点的相互意识强度可以影响群体团结情感。在关注焦点的相互意识与群体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团结情感与身份符号呈现一定程度的加强。而对于外界练习者,涉及外界参与的屏障,情感能量相较发源地练习者不稳定、较为短暂。外界练习者以及与之相关人员受政府引导从而关注苗族吹枪者占多数。从20世纪初至今,已十几年的时间,一直未能将苗族吹枪成功推向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似乎是社会本体论的体现。外界参与者们的情感能量可能只会在比赛前后的一定时间段得到提升,当情感能量获取不足或无法获取,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发生沉降。外界练习者的这些表现会影响发源地练习者,可能会使本民族内的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下降。反之,当外界参与的屏障使关注焦点低于极限时,沉降也可能发生。

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统观苗族吹枪的整体发展形势,其发展前景较好。发源地练习者也就是本民族练习者的情感能量获取受到外界参与者的影响,使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呈现下坡趋势;外界参与者参与数量较多,但情感能量获取短暂、不稳定。但受政府影响因素较大,苗族吹枪有着政治力量的支撑,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互动,继而发展会随着创新出现改观。存在的主要(1)苗族吹枪情感能量获取的短暂与不稳定,是其呈现出沉降的本质原因;(2)苗族吹枪受政治力量影响较大,表现为吹枪参与者由吹枪运动竞技引发功利意识;(3)社会组织对于苗族吹枪认识不全面,表现为各地长期稳定的场地、器材匮乏。

四、积极促进苗族吹枪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自主管理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如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应从宏观调控层面加强对苗族吹枪的指导,为苗族吹枪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加强对苗族吹枪的组织管理,切实做好苗族吹枪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使苗族吹枪展现社会价值的同时,积极发挥其以人为本的本质功能,增进参与者的情感能量,提高边疆地区生活满意度。行政部门与社会体育组织共同协调,提高苗族吹枪的自主发展能力,真正实现苗族吹枪促发展、利于民的宗旨。

(二)促进苗族吹枪的休闲创新,改进苗族吹枪开展方式

根据图2的体育休闲价值观、社会互动、体育休闲机会认知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路径,可以发现,体育休闲价值观、体育休闲机会认知能够促进生活满意度。这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情感能量方面存在着相关,那么促进苗族吹枪的休闲创新,提高参与者的认知,可以促进情感能量的获取。同时吹枪传承人、专家、学者加快苗族吹枪开展方式改进,从“目标靶”方面进行不拘形式、多样化设计,使其发展成为各族同胞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洪坤.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本质推演[J].体育科学,2014(7).

[2]赖云华,徐竹.吹枪运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4]丁先琼,鲁平俊,聂啸虎.吹枪(箭)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

[5]马红梅.吹枪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5).

[6]徐竹.吹枪运动研究[J]. 考试周刊,2009(16).

[7]王萍,周山彦.试论吹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

[8]王进.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9]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方网站[EB/OL].(2014-9-21)[2016-3-23].http://www.xgll.com.cn/zt/2014myh/node_2821.htm.

(责任编辑:付元红)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al Prospect of Blow Gun of Miao Nationality Based on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Theory

LIU Jinhua,CUN Yal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

Abstract:Based on interactive ritual chains theory,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developmental prospect of blow gun of Miao nationality, and thinks about the following: 1) blow gun of Miao nationality, seemly developing well integrally, which attracts much more outside practitioners, has a tendency to follow the competition; 2) emotional energy is the fundamental impetus to sustain the development of blow gun; 3) The better prospective was given rise to the long-term emotional energy from the political motivation. Then it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1) combined the guide of government with social associated 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he auto-development ability; 2) accelerate leisure innovation of Miao Blow Gun, and improve the style of its activity.

Key words:interactive ritual chains theory; blow gun of Miao Nationality; developmental prospect

收稿日期:2016-03-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一般项目(13BTY069)

作者简介:刘金华(1987-),男,山东济宁人,壮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通讯作者:寸亚玲(1963-),教授。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3-0095-04

猜你喜欢
发展前景
从支付宝看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探微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当代电炉炼钢技术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