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6-29 22:06徐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知识结构创新能力

徐静

【摘要】本文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等几个方面探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期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创新能力 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55-02

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育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一种概括化与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是创新源源不断的支撑,离开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抛弃那些陈旧、冗杂的部分,增加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等内容,使学生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首先,在计算机基础课的设置上,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都是目前比较流行且版本更新较快的软件,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领悟,为培养创新思维打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Photoshop和3D等设计课程根据中职院校的不同专业进行针对性的开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高度整合,即形成了创新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严谨的逻辑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引导学生采用创造性、创新性的学习方法。这些并不是要求教师熟背教材,学生死读笔记,而是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剖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占有真理为追求真理。正如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所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就要求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点燃这支“火把”。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制定目标,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每门课程,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实施的“度”,不要一开始就灌以大量的名词和术语,浇的学生一头雾水,从而对本课程产生畏难情绪。而应从低目标开始,由浅入深,一个个较低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如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系统设置”一节中,CMOS设置是较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先从软驱、日期与时间、口令设置等几个学生较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项目入手,使学生感到CMOS设置比较有趣且容易操作,由此开始,逐步引入硬盘的检测、芯片组的设置等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进一步思考、探索,活学活用,使他们在系统配置上找到了一个又一个优化系统的方法。

2.给学生留出想象空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集动手、动脑、应用与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兴学科,在教学教法上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才能,是教师在教法设计中应研究的问题。教师若把现成的定义、规则、用法一成不变地奉送给学生,易使学生的思维消极、被动,理解也不深刻,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和每个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围绕每个知识点展开讨论,设置疑问,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概括,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让学生熟练掌握PPT制作时,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图片、动画,让学生自己根据内容去发现如何制作。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一个接着一个新奇的想法不断出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了升华,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并茂的方式,提供多样化、多维化的教学信息,现在已经被应用到教学中去。我在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授Word、Excel等办公自动化软件时,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音乐、背影等文件,在网络教室讲授时,边讲解、边演示,使学生在大屏幕或自己的屏幕上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并且老师和学生通过交互式提问,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学信息,同时富于变化的窗口界面、直观的菜单操作、优美动听的音乐等多媒体信息促使学生各个感官协同分析、活动,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记忆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实行项目教学,加强考核机制

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一般分为入门和深化两个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明确了知识的要点,形成了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深化阶段,学生进一步把握问题的各种具体变化,理解知识之间的复杂联系,达到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学生通过长期有效的实践训练逐步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运算技能、创造发明技能,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不只是巩固记忆、重复操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解、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对项目的每个环节均要细心观察,适时给与建议引导,使学生通过项目能产生新的想法、新的领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自主开发以及交流和不断的总结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定位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成果提交、评价阶段,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试考核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考核不仅是前一段学习的终点,更是下一步学习的起点。通过考试考核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的效果,找出不足和疏漏,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由此看出,考试考核的内容不应只是体现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套用,而应体现在能综合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灵活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主要还要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水平,教师要把考试和平时的考核、实验、操作结合起来,综合考评。每次考核后应及时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考试信息,在分析时也要给予鼓励,并加以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红.论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知识结构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