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背景下广西物流承接能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和模糊物元法

2016-06-30 10:00吕国清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企业研究所南宁530222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因子分析法

■ 吕国清(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企业研究所 南宁 530222)



产业转移背景下广西物流承接能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和模糊物元法

■ 吕国清(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企业研究所 南宁 530222)

内容摘要:本文以产业转移背景下广西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模糊物元探讨了2004-2013年10年间广西物流能力发展趋势,发现由于广西2011年提出“14+10”产业布局规划,使得物流能力从2011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不能很好的与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相匹配,鉴于此本文采取构建物流网络、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措施提高物流能力。

关键词:产业转移 物流能力 因子分析法 模糊物元法

引言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要素逐渐受到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使得其不再是承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最优地区,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国家开始鼓励沿海发达地区的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等优势,随着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和北部湾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广西将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新热点。而物流产业作为各相关产业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广西区能否成功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因此研究广西区域物流能力与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匹配问题——广西区相对物流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业转移对广西物流的影响

(一)物流环境不断改善

产业在转移过程中会优先转向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因此承接地政府为吸引外商企业或东部沿海企业进入广西进行投资,必然会完善区域间及区域内公路、铁路、货栈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供给能力;同时随着产业转移的进行,也会带动承接地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政府税收和财力就会提高,反过来政府又会有资金扶持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需求量和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

产业转移使得各类型企业大量集聚于承接地,使得原材料物资的供应、产品的外销等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对物流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这就为广西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物流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运输、储运和同城配送等基础环节,更可能会包括代理采购、供应链设计、一体化服务、物流的设计、规划等物流增值服务,会促使广西物流企业提高其综合物流能力。因此会促使承接地物流企业向多层次、多类型的结构发展,如有提供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低端单项服务的,有提供代理采购、一站式等综合服务的,还有提供物流金融等高端增值服务的,最终会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物流生态圈。

(三)物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

投资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除了会考虑当地的物流环境,物流市场细分情况和物流企业信息化情况也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承接地在不断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会形成产业集聚现象,这时同一产业多家企业会产生相同的物流需求,便可形成规模足够大的物流细分市场以吸引物流企业进行差异化发展。此时转移企业在采购相关物流业务时就会享受到物流企业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而物流企业在开展针对该细分市场的或某环节的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时,转移企业会逐渐加强与其的合作,此时物流企业会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最终提升物流行业满足不同市场的供给能力。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无缝连接的基础,它不但是优化企业流程、实现信息及时共享等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以及制造业产业链一体化运作的前提。因此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承接地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也会不断加快以便在给客户提供精细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运作水平。

总之产业转移会对广西物流的运作环境、物流需求结构及物流供给质量等方面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在选取指标和搜集数据时都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的,用模型求出这三方面的综合值来代表广西物流产业的能力。

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物元法的广西物流能力评价

表1 2004-2013年广西物流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数据

表2 stata11因子分析的KMO检验表

在模糊物元评价之前简化特征就成为物元评价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本文首先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物元特征进行简化,然后再用模糊物元对简化后的特征(因子)进行欧式贴近度计算,作为每个年份的物流能力值,依次来推断2004年至2013年广西物流能力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因子分析方法(factor analysis)是1904年由心理学家Spearman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基本思想是将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的多个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从而研究一组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实测指标是如何受少数几个内在的独立因子所支配的方法。

2.因子分析法的模型。设观察n年物流样本,每个样本有p个可观测的指标,即,X为可观察的随机变量,公因子为(p>k)则模型为:

其中,aij(即因子载荷)表示第i个变量与第j个公因子的相关程度,绝对值的大小,表明该公因子对当前变量的影响程度大小;ei(即特殊因子)对原始变量Xi影响很小;称为

变量Xi的共同度,反映了所有公因子对变量Xi的贡献;称为公因子Fj的方差贡献,是衡量公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

以公因子Fj为未知数、原始变量Xi为已知数求解模型(1),进而得到以下数学模型:

在模型(2)中,利用变量的观测值就可以估计出每个公因子的数值,此数值称为因子得分。

3.因子分析法的一般步骤。由于现代物流产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至今还没有可统一反映区域物流发展情况的指标,但是大体可以从三方面来刻画:运作环境、目前运行情况、发展潜力情况指标来反映。而有关产业转移的指标可以从本地新增外地投资和新增外部投资企业个数来衡量。

运作环境:指物流企业运行的基础,本文把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需求作为广西物流的运行环境,由于广西货物的流动90%左右都是通过公路运输完成,因此本文用“等级公路里程(km)”作为衡量广西基础设施的指标。由于物流附属于经济,因此本文用“进出口贸易”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物流需求的指标。

目前运行情况:指每年度物流运行的效率,本文用货物周转量和从事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人数的比值作为衡量广西物流运行情况的指标。

发展潜力情况:指未来可以持续发展的情况,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等,鉴于数据搜集难度,本文用物流行业信息化情况来代表,选择“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收入(万元)”作为衡量广西物流发展潜力的指标。

对产业转移指标由于数据的获取比较困难,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投资增长率”来代替指标“本地新增外地投资”;选择“企业单位个数增长率”来代替指标“新增外部投资企业个数”。

第一,原始数据(见表1)。

第二,计算样本相关矩阵R并进行KMO检验和球形假设检验,看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来说,KMO在0.9以上,非常适合;0.6-0.9适合;0.6以下不适合。用stata11对原始数据进行KMO检验(见表2),KMO=0.6998,适合作因子分析。第三,构造因子变量。为了使公共因子能解释原始变量的程度达到97.5%以上,本文采用三个公共因子(见表3、表4)。第四,计算每个样本的因子得分(见表5)。

表3 stata11因子贡献表

表4 stata11载荷矩阵表

表5 主因子的因子得分

(二)模糊物元法的基本原理

1.模糊物元法基本思想。1983年蔡文教授提出一种主要用于分析事物特征量值和各影响事物因素不容性的方法,此方法是用事物、特征、量值三要素构建一个有序三元组合,用该组合来描述事物,该方法被称为模糊物元法,三元组合的为基本元,称为物元。

2.模糊物元法的模型及一般步骤,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模糊物元矩阵:广西物流能力值M有3特征F1,F2,F3,其相应的量值分别为x1,x2,x3。以不同年份的物流能力值作为事物,10个年份的物流能力值组合在一起,便构成10个事物的3维复合物元,记作R10×3

二是计算优隶属度(同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优隶属度原则计算,由于三个主因子指标是越大越优,因此采用越大越优型指标(正指标):

三是计算最优模糊物元。从评价样本中取出优隶属度中的最大值,组成最优模糊物元,记作R03:

四是计算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记作RΔ,它是标准模糊物元(5)与标准化后的复合模糊物元Rmn中各项差的平方,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下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

五是指标权重的确定。量化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将会直接影响量化的结果,客观合理的权重是确保指标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关键。目前,权重确定方法有很多,大多数方法都存在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因此本文采用反映评价指标特征值之间的统计参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

得权重为:

w=(0.295,0.445,0.26) (8)

六是计算欧式贴近度。用ρHj(即欧式贴近度)衡量广西区域物流能力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最优匹配的程度,即广西区相对物流能力;该数值越大说明物流越能满足产业转移的要求,越能吸引东部产业转移进广西;数值越小说明物流越不能满足产业转移要求,不利于吸引东部产业转移进广西。

由图1中的曲线可以看出,2004年至2013年,广西区相对物流能力大致经历了一个曲折上升又下降的过程。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从2004-2011年间是曲折上升的过程,首先是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给广西带来大量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广西的对外开放,使得广西经济迅速发展,所以从2004年到2005年物流能力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物流配套服务不到位制约产业转移进行,因此2006年间物流能力有所下降。为了发挥区域物流“助推”区域经济的作用,所以广西从2006年到2008年间大力投资物流产业,主要表现在“交通、仓储和邮政业人固定资产投资”、“等级公路里程”等物流供给相关指标快速增长,使得物流运行效率得到快速提升,由2005年的11.077705提升到2008年20.596683,提升了86%。虽然物流能力从2006到2008年程上升趋势,但是物流能力的增长率是下降的。也就是说虽然这一段时间物流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经济的井喷式发展。基于此,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广西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一段时间广西注重钦北防港口的建设与发展,重点是发展港口物流,实现港口物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一段时间也是广西开始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时间,因此2009年至2010年物流能力停滞一段时间后又快速增长。主要表现为进出口贸易从2008年的9041850.00万元到2011年的14818350.00万元,增长了64%。为实现广西当地产业和承接产业的协同发展,广西在2011年开始有选择的吸引承接产业转移,广西区在此阶段提出“广西重点产业培育‘14+10’产业发展规划”,说明广西将调整承接的产业,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突出特色领域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相关产业做出调整后,物流产业要做出调整会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匹配新的产业发展规划,因此从2011年开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匹配程度有所下降。

图1 2004-2013年广西物流能力趋势图

启示与建议

广西区域物流发展能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在提高广西区域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可以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吸引产业转移和外资进入;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广西区域物流的发展。从广西区域物流与承接产业转移匹配情况来看,广西物流总是滞后产业转移发展,仍要大力发展广西区域物流,发挥区域经济、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间的协同作用。

第一,广西区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物流供给仍相对不足,具体表现为,虽然表明经济环境和物流需求的指标如“进出口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快速增长,但是表明物流供给的指标如“交通、仓储和邮政业人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长率明显减少,“等级公路里程”增长率减少;同时2011年广西提出“14+10”产业布局,这些变化都要求广西要为产业转移和新的产业规划提供与之匹配的完善的物流服务,而物流服务需要对应的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但目前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撑完善的物流服务。因此承接地区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时应立足于广西现有物流资源,比如内河运输和钦北防港口,凸显海洋经济力量。广西作为中西部唯一具有万吨级港口省份,应发挥该优势积极规划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和内陆无水港,同时实现对各东盟国家港口的直航提升港口物流的时间价值;广西境内有很多河流如邕江、西江等,要发挥内河运输的作用,不断推行多式联运促进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紧密融合。

第二,广西区物流运行效率后劲不足,具体表现在广西区“物流运作效率”增长率逐年下降。结合广西物流业实际情况,说明仅依靠增加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粗放式发展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为此广西物流企业应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提供代理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金融等集约发展方式,以介入客户价值链,以提高与制造、商贸企业协同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实现广西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使广西物流业成为中国、东盟乃至全球产业增值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实现物流企业的人才、资金、信息的合理流动,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广西区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足,具体表现在“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收入”指标数值每年变化比较大,说明政府、企业对信息化还处于初级认识程度以至于每年统计时都有不同的认定范围。要实现物流产业和制造业、商贸业之间联动发展,双方间信息共享和及时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物流数据及时搜集和传输,物流企业必须有非常高效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这也是实现物流企业向精益、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广西缺乏相应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可由高校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也可借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还可更多建立高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平台,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陶良虎,陈薇.基于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1(9)

2.张建奇.区域物流发展与产业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3(14)

3.李丽,黄超,刘琦杰.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1(6)

4.蔡文.物元模型及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5.孙君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6.罗永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研究——以茂名市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5)

7.Liu Chunxiang , Luna Joyce. Advanc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Ningbo Foreign Trade Industry with the Foreign Trad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3(9)

8.潘冬青,尹忠明.对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内涵的再认识[J].管理世界,2013(5)

9.Xu Jia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J]. E-Commerce Letters,2013(3)

基金项目:▲ 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SK13LX491)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因子分析法
基于因子分析对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的研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