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6-06-30 10:00胡在铭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

■ 胡在铭(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0)



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 胡在铭(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0)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不可避免地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东南亚及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诸多风险因素中,收入分配不均是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本文基于库兹涅茨假说视角,利用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根据Probit离散模型,构建计量检验方程,分析收入分配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和时间进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假说 中等收入陷阱

引言

经济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进步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但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许多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徘徊不前,历经多年仍未跻身高收入水平经济体的行列,如拉美、东南亚和中东的部分国家。针对这种现象,2006年世界银行在研究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并于2010年进一步界定为:“几十年来,拉美和中东的很多经济体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对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这些国家作为商品生产者,始终挣扎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之中,不能提升价值链和开拓以知识创新与服务为主的高成长市场”。

“中等收入陷阱”有质和量的规定性。关于“质”的规定性:经济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经济从一个阶段顺利实现向下一个阶段的相机转变就意味着经济发展。但如果增长机制受到制约,没有迅速有效地进行制度变迁和政策创新,导致经济发展停滞,长期徘徊于某一阶段而不能突破,就应该确定为进入了发展陷阱。关于“量”的规定性: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的相关数据,将人均GDP介于1050至12470美元之间者均界定为中等收入群组,其中,介于5500美元至12470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组。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导致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主要有收入分配、对外贸易、城市化、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但在这诸多诱因中,收入分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5 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关于两会热点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推出的16个热点词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第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强烈期待。2014年我国人均GDP为7485美元,正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收入分配状况不断恶化的势头虽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依然是制约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障碍。2015年两会“中等收入陷阱”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对于中国社会实现陷阱跨越的制约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中等收入陷阱”不过是收入分配不和谐的冰山一角。现阶段,如何改革体制机制弊端,缓解结构性矛盾,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的优化,将决定未来经济的发展能否实现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文献综述

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之后,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特征、国际经验比较和作用机理进行了诠释。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及特征,胡鞍钢(2010)指出,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后,通常会出现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就业困难、城市化过度、社会动荡、腐败多发、公共服务短缺、民主乱象等特征。汤敏(2010)将中等收入陷阱的特点概括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金融体系脆弱、过度城市化、社会服务滞后和产业结构落后五个方面。仪明金、王铁山(2011)对拉美、韩国和马来西亚三种不同类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后,总结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六个特征。

表1 最终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分布统计

对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许多学者都基于自身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对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看法并不一致,但大多数学者都强调收入分配状况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之一。蔡(2008)指出,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政治经济改革进程、社会稳定程度、资源环境状况等都会制约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诸多因素中,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最为关键。辛本健(2012)认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风险在于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制度创新滞后、对外部世界依赖程度高等。徐礼红(2011)则强调,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国内需求受限将成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陆万军(2012)也认为随着工资成本的不断攀升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障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12)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归纳为: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经济增长持续动力不断衰竭、资源环境约束等四个方面。

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内外经济动态”课题组(2011)依据收入分配状况、工业化率、城镇化水平等指标,将世界上主要国家分成四类:一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如英、法、美、德等。二是前华约国家,如俄罗斯、罗马尼亚、波罗的海三国等。三是拉美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四是后起新秀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通过对上述四类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后发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有一个明显的改善过程,前华约国家无明显改善,拉美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则持续恶化,而后起新秀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快速改善。

收入分配对陷阱跨越的影响机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基尼系数长期居高不下,这势必会抑制经济增长动力。在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结构中,政府对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会改变收入分配状况,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对外贸易、金融体系和城市化进程。在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时,中低收入群体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高,其低下的购买力制约着国内的需求能力,致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主要依赖出口、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由此导致的过度开放也会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外,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是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这几个诱因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网络形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的网络型诱因结构

对于收入分配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进而制约一个国家和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基本思路是,公平的收入分配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由中等收入阶段到高收入阶段的顺利跨越。但对于其影响机理与传导机制,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研究,都还未形成一个被各学派广泛认可的结论。

有关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陷阱跨越的理论分析,目前还处于一个学术争论阶段,尚未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收入分配中利润与工资的比例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学史上,将收入分配作为规模分配研究的主流则是从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1955)开始的。库兹涅茨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是,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状况趋于恶化。当国民收入从很低的水平逐渐上升至中等发展水平时,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则趋向缓解。最后,随着经济发展步入一个较高的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也趋于公平,从长期来看,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变动轨迹呈倒“U”形状(见图2)。

图2 基尼系数的X-Y曲线图

表2 统计变量的总体性描述

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阶段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经济实践中一个需着力突破的难题。如果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运行层面出现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就会徘徊在转折点左右,即所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水平是一个动态变量,整体发展趋势是不断上升的。但一定时间段内,这一参数也可能呈现静态的一面,即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时间是一个标准的动态变量,无论其他参数如何变化,它会遵循自然规律,一直动态地延续下去。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则要求经济发展遵循库兹涅倒U形曲线第二阶段的特征,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均GDP呈上升趋势),收入分配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且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唯有沿着这一路径,才有可能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顺利跨越。

收入分配状况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系的实证分析

收入分配、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城市化、金融体系及对外贸易六个方面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制约作用,且收入分配状况在整个诱因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至于收入分配状况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在此,本文构建一个简单的计量模型进行量化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本文要考察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因素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在此将上述六个方面作为解释变量,将是否成功跨越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被解释变量为离散型,与此相适应,需构建离散型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pi为概率,Xit为自变量,yit为因变量(赋值为0或1),β为系数。在此进一步采用Probit离散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F(yi)为累计概率密度函数,服从正态分布,yi为累计概率密度函数被转换为概率。

(二)样本的选取

笔者以2014年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给出的224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总量,依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样本抽取:第一,参照世界银行对于中等收入群组的界定,选取的样本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应介于4628美元和12195美元之间。第二,在4628美元至12195美元之间停留时间超过五年。第三,剔除一部分经济指标数据不完备的国家和地区。最终,得到了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66个国家和地区为本次实证分析的样本,如表1所示。

(三)数据来源

上述分析表明,制约一国顺利实现陷阱跨越的因素主要有收入分配、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城市化、金融开放及对外贸易六个方面。本文对于收入分配状况的度量指标依然采用基尼系数(Gin),城市化水平(Urb)采用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金融体系则用金融开放度(Fin)来进行衡量,对外贸易(Tra)用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来表示,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产业结构(Ind)是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资源配置(Res)则用社会平均利润率来计量。相关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统计指标数据库(2014),对于少量缺失的数据,则依据统计学的相关规定予以插补。统计变量的总体性描述如表2所示。

(四)实证分析

依据前文对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分析,构建如下计量检验方程:

其中,Gin为基尼系数,用来表示收入分配状况,Urb城市化水平,Fin为金融体系,Tra为对外贸易,Ind为产业结构,Res为资源配置状况。

表3统计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代表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符号为负值,除基尼系数之外,其他的符号均为正值,这一点与前文对于各变量影响的描述性分析是一致的。

表3 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五)结论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分配状况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很强的阻碍作用,收入分配差距越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越高,跨越陷阱的难度越大、时间越长。而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城市化、金融开放及对外贸易的符号为正,表明这五种因素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已经作了无量纲处理,所以可以直接从统计数据上判断各因素影响的大小。除收入分配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影响最大外,其他五种因素,按照其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源配置效率、金融体系的开放度、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状况。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基尼系数一般都居高不下,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不会超过0.4。一方面,我国在分配领域长期坚持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合理,又制约了经济增长。因此,在效率驱动阶段,应从制度层面克服自由市场的缺陷,确立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分配原则,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

首先,强化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制度是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互动,进而产生收入与财富的法律和行政框架。制度会通过影响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如果制度丧失了公信力,政策也会失效。从这个层面上讲,制度的设计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起着决定性作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优化工资增长机制,健全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报酬决定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逐步形成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其次,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应依法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着重加大税收调节力度,优化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及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以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制度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举措,从制度层面为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促进经济发展,进而顺利实现陷阱跨越提供保障。

表4 部分国家(或地区)停留在中等收入各阶段的时间对比

未来发展进程预测

关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时指出,对中国而言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过去,迈过去之后如何更好地发展。笔者依据世界银行有关数据,在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对亚洲及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的时间进行比较(乔晓楠、王鹏程、王家远,2012)。

综观世界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或地区)的用时长度(见表4),韩国是7年,新加坡、中国香港是11年,日本是12年。而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则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未能实现有效跨越。具体到我国,因经济发展状况受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能源价格高、国际经济环境复杂、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目前尚无法从理论上对陷阱跨越拟定具体的时间表。部分学者依据我国1978-2014年经济序列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作了相应预测。有学者认为,如果经济增长水平能保持在平均每年6%-7%,我国人均收入将在20年内,也就是在2030年左右突破11000美元(万广华,2011)。Zhidong Li基于能源结构视角,利用经济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 - 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不会低于6%,即在2030年之前人均收入将有望达到11000美元而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2010年的人均GDP是4628美元,即便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翻一番之后也应该会超过8000美元,也就是说,十九大前后的七年左右时间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的关键时期。

上述预测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前提下,即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状况不断改善,要以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此前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在此过程中,要想阻止经济发展速度惯性下跃,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非常关键。因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制约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发展的公平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

经济新常态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大机遇,会带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势必也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因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分割、地区分割所造成的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不公,改革因权力寻租所导致的灰色收入,改革因资源配置不当所造成的不同行业收入分配不公,调节过高的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抵制贫富悬殊,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如果改革能顺利进行,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行高收入发展阶段所消耗的时间也将会缩短。

参考文献:

1.乔晓楠,王鹏程,王家远.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经验与对策—— 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3)

2.钱运春.西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分析与历史经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2(8)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课题组.中等收入阶段国际经验的观察与分析.国研视点[R],2011-11-11

4.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50位专家与6575名网友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J].人民论坛,2010(7)

5.人民网.2015年两会热点词调查[EB/OL]. http://npc.people.com.cn/ GB/28320/392528/index.html#diaocha,2015-03-20.

6.人民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 OL]. 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html,2015-3-5

7.习近平.中等收入陷阱肯定要过去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1/11/c_127198794.htm

8.万广华.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80%[J].国际经济评论,2011(6)

9.Celine·Bonnefond,Clement· Matthieu. An analysis of income polarization in rural and urban China[J].Public Choice,2002(24)

10.Ho- Chuan Huang,Shu-Chin Lin. Semiparametric Bayesian inference of the Kuznets hypothes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83)

11.The World Bank,Robust Recovery,Risks, World Bank East Asia and Pacific Economic Update 2010,Volume 2,Washington,DC.November,2010

12.Zhidong L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energy strategie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0(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JJ016)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胡在铭(1976-),男,河南信阳人,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创新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