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研究

2016-06-30 10:01白玛雍珍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陕西省

■ 白玛雍珍 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陕西省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研究

■ 白玛雍珍 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内容摘要: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但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农业融资面临瓶颈。农业产业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能有效解决产业链上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在产业链融资方面比较成功的三个典型模式,发现它们在产业链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制约因素: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金融机构借贷风险增加和法律法规不健全。文章指出未来应注重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词:陕西省 农业产业链 产业链融资模式

研究背景

2014年陕西省实现生产总值17689.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94亿元,占比为8.85%。截至“十二五”末,陕西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农民收入“十二连增”。陕西省的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农户融资难一直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陕西省也在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离不开资金支持。传统的小额信贷由于缺乏抵押担保、交易成本高而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新型的融资方式——农业产业链融资可以促进分散的信贷主体之间展开合作,有效解决农户的贷款难问题。农业产业链融资是指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有机整合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农户的信用,在保险、担保等机构的风险控制下,金融机构向农业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提供的金融服务(程永娟、孟枫平,2013)。通过产业链融资,农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相关企业和农户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农业产业链融资方面,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模式。黑龙江省龙江银行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出了“五里明模式”、“六方合作+保险模式”(刘西川、程恩江,2013)、“公司+农户模式”和“协会+农户模式”(刘西川、程恩江,2012),而其中的“五里明模式”已被业界认为其核心思想和运行机制可以复制到其他地区(董芳,2014)。山东省东营市针对海参产业推出了农业产业链信贷产品(段作强等,2013),该产品受到了广大海参养殖户的青睐,为东营市的海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满明俊(2011)对重庆市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重庆市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依据其主导方的差异可分为三种:园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核心企业主导型。农业产业链融资能有效地解决产业链上众多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题,并且顺应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农业产业链融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陕西省的农业资源丰富,在农业产业链融资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将重点分析陕西省在农业产业链融资方面比较典型的三个模式:安康市“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模式;汉中市油脂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和丹凤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融资模式,通过分析发现它们在产业链融资中均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陕西省农业发展概况

2014年,陕西省第一产业的产值为1564.94亿元,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32元。近十年来,陕西省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11.1:49.6:39.3演变为2014年的8.9:54.8:36.4,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在十年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同时,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13年种植业的比重为66.92%,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为4.63%,十年间,种植业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稳中有升。可见,陕西省农业的产业结构不论是从总体来看,还是从内部来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优化。

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2014年陕西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1个,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计划,同时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047个。合作社23780家,同比增长116%。新型职业农民数为1.23万人,家庭农场数为2.3万家。这些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以水果、乳制品和农畜品等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集群。2014年,陕西省农业龙头企业数为2680家,比2013年增加53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4家。龙头企业的发展整合了农业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图1 安康市“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模式示意图

陕西省政府也对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给予政策支持,2002年陕西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并成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小组。2012年政府颁布《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制定相应的暂行管理办法。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更快更好的发展。2015年为了加快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建设步伐,陕西洛川县委和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建设的意见》,对洛川苹果的产业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陕西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的形成为农业产业链融资创造了基础条件。

陕西省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陕西省的农村经济已从传统分散农业逐渐向规模化生产转变,为了应对生产方式的变化,化解融资难题,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应运而生。如陕西省在推进苹果、猕猴桃等水果的产业化发展时,采取了“果农协会+农户”的产业链融资模式,使得陕西出现了一批果业龙头企业,如海升、恒兴、通达、华圣等。杨凌采取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为“政府+担保机构+农村合作组织+金融机构”,该模式成功解决了农村财富的资本化问题,缓解了农村融资难的现状。本文重点介绍陕西省在农业产业链融资方面比较典型的三个模式:安康市“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模式;汉中市油脂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和丹凤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融资模式。

(一)安康市“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模式

陕西省安康市的生态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现代生猪产业,但一直以来,生猪养殖业小而分散,当地养殖户主要靠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建造圈舍,没有有效的抵押物,融资面临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从2008年开始对安康市生猪产业进行深入调研,运用产业链贷款,选择安康市阳晨牧业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以阳晨牧业公司为核心,覆盖上下游的生猪养殖、饲料配送、屠宰加工等中小企业,组建成生猪产业联盟,构建成“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

安康市“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产业链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第一步,生猪产业联盟中的规模养殖企业向安康市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提出贷款申请。第二步,该公司会将所有的贷款申请整理打包然后向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申请贷款。第三步,安康市财信担保公司将对联盟内所有企业的贷款提供保证担保。第四步,阳晨牧业公司以自有资产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第五步,国家开发银行审批贷款申请,如果审批顺利通过,国开行会将资金发放给安康市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第六步,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委托地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第七步,阳晨牧业作为产业联盟中的核心企业,对养殖企业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阳晨牧业生猪产业联盟的成员已达82家。阳晨牧业产业联盟将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提升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模式,该模式的一个重要创新是龙头企业阳晨牧业会以自有资产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而联盟内的用款企业则以自身资产设备向阳晨公司提供反担保,从而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时担保物不足的问题。

(二)汉中市油脂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

汉中的自然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适宜油菜等亚热带农作物的生长。2014 年汉中市油菜产量占到全省产量的43%,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在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支持下,汉中市形成了以陕西春光油脂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数家油脂加工企业加盟的油脂循环经济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

汉中市油脂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第一步,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汉中市信用担保公司共同向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提供保证担保。第二步,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在评估产业链盈利能力的基础上,为产业联盟发放贷款。第三步,产业联盟内的农户和企业在销售农产品后,向国开行还款。如遇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无法履约,担保公司向贷款金融机构进行理赔。

汉中市油脂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以春光油脂有限公司为核心,发挥了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同时,由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汉中市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向国开行提供保证担保,将市级信用上升为省级信用,构建了持续的资金来源机制,解决了产业链上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丹凤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

丹凤县陕西华贸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华茂牧业将农户集中到标准化养殖场,把传统的散养集约化,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融资模式。公司为养殖户赊欠鸡苗和饲料,在回收养殖户商品鸡时抵扣赊欠款。农产品难免面临市场风险,为了和养殖户建立长久的战略关系,华茂牧业对农户的产品鸡实行保护价收购,无论市场行情如何,保证养殖户每只鸡净赚1元钱,该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华茂牧业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第一步,养殖户与华茂牧业签订订单合同。第二步,养殖户凭借订单合同可以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第三步,华茂牧业与农信社签订“订单农业贷款承诺书”,对养殖户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第四步,农信社审批,对华茂牧业和农户发放贷款。第五步,人保财险对产业链投保担保。

通过这一产业链融资模式,龙头企业对农产品收购实行保底价,避免了因农产品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市场风险,保障了农户收入稳定。农信社与核心企业签订订单,融资迅速,节省了金融机构和农户的融资成本。

陕西省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制约因素

通过分析上述陕西省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一些典型模式,可以发现其产业链融资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分析上面的案例可以发现,不同的产业链融资模式均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若龙头企业出现问题,则会波及整条产业链。2014年陕西省农业龙头企业数为2680 家,但大多数龙头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且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2014年陕西省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仅占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数的1.27%。陕西省龙头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些初加工的经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涉及深加工的企业较少。调查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深加工率可达80%,而陕西省只有20%-30%,低于我国平均水平。目前,陕西省的农业产业链条仍然比较松散,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些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核心大企业,尚未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图3 丹凤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融资模式示意图

(二)金融机构借贷风险增加

由于不同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金融机构必须针对不同的模式提供多元化的产业链融资服务。同时,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企业主体数目的增多,信息不对称也会随之增加,金融机构必须在放贷前对整条产业链进行调查,并在贷中进行合理评估,还要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风险监测体制进行贷后监控。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资金错配,从而引发信用风险。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

新型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新的法律问题,但现有的法律制度并未涉及,新的法律制度尚未出台,因此出现了相应的法律空白地带。农业产业链融资需要对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但是我国目前已出台的相关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并没有对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和流转程序进行具体的规范和界定。而且土地权利的归属不太明确、土地评估机制尚不健全,就不能为产业链融资提供资本来源。同时,还缺乏合理规范的价格评估机制评估一系列抵押替代物,如专利、许可等。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划分农业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导致银行的信贷资金面临较大风险。政府担保缺乏退出机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缺位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陕西省农业产业链融资水平的对策

农业产业链融资必将成为未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金融模式,陕西省在今后的农业产业链融资发展过程中,本文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在产业链融资中,龙头企业是核心,必须积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自身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各种管理机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2014年陕西省农民的文盲率为4.29%,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欠缺,龙头企业应对农户的生产经营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与农民形成稳固的战略联盟,这样既可以增加整条产业链的效益,也可以降低农户违约率,有利于产业链的长远发展。在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时,龙头企业可以设定最低收购价格,和保险公司一起保护农户的根本利益。龙头企业还应研究探索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共享机制,鼓励农民入股或进行利润返还,将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农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增加产业链成员间的信任,加深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程度。

(二)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

农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各金融机构应在农业产业链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起导向和示范作用,商业金融机构和农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产业链融资服务;农业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支持;而农业保险机构则为农业产业链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保障。多种金融机构间的分工与协作,可以满足农业产业链上不同群体的资金需求。

除了金融体系的支持外,金融机构自身也必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能力。金融机构必须改变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认真深入地研究国家农业政策、产业组织形式演变规律(赵斐,2015),开发适合农业的新型金融工具。在进行风险防范时,设计融资风险规避机制,与担保公司和保险机构合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可能面临的风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提出“互联网+”战略,农业产业链融资也要结合金融的电子化趋势,建立产业链融资的网络化平台,利用网络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绩效。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农业产业链融资面临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法律制度的建设跟上农业产业链融资实践的需要。陕西省的农业龙头企业起步较晚、带动能力弱,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同时,在财政上支持农业合作组织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稳固农业产业联盟。

农业产业链融资涉及面广,政府应对产业链融资中的重要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如资产证券化、资产处置、质押物监管等。同时,要清晰界定银行和产业链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这样,银行在拓展业务时就能预见可能的风险,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带来损失。

结论

最近几年陕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也被不断应用到农村金融中。本文分析了陕西省在农业产业链融资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案例:安康市“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模式,汉中市油脂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和丹凤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融资模式。分析发现其普遍存在一些制约产业链融资发展的因素,如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金融机构借贷风险增加和法律法规不太健全等。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能顺应农业产业链扩展和深化所带来的金融需求的转变,未来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陕西省政府应注重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程永娟,孟枫平.农业产业链融资研究评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2.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J].财贸经济,2013(8)

3.刘西川,程恩江.农业产业链融资:案例考察与博弈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2(3)

4.董芳.新型城镇化下农业产业链融资探析[J].西南金融,2014(11)

5.段作强,刘春华,孙一昕.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东营案例[J].时代金融,2013(10)

6.满明俊.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比较与金融服务创新——基于重庆调研的经验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1(7)

7.赵斐.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优势及制约因素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1)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统万城〉导读》获批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