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村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现状调查

2016-06-30 07:00刘洪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调查与分析公众参与

□文/刘洪海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苏州农村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现状调查

□文/刘洪海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提要]当代中国的进步根源于农民与农村的进步,村民参与,尤其是其制度建设是搞好农村社区治理的关键。因此,以农村社区治理为视角来考察公众参与问题具有理论的前沿性和实践的必要性,为我国村民参与制度建设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深层理论支撑。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公众参与;调查与分析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苏州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014sjb592)成果之一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8日

一、调查项目设计

(一)样本与调查说明。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苏州木渎镇、娄封镇和庙港镇(包括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者)进行实地调研,该样本社区特点突出,这三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以及区位特征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别处于苏州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有转型为城市社区的农村社区,有城中村社区,有传统农村社区,发展的梯度性清晰,有利于最终成果的推广与延伸。

(二)调查方法。课题调查项目以定量的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人物深入访谈和集体座谈的定性研究,展开系列调查分析工作。调查问卷分为4个方面的30个子问题,问卷的发放、调查、回收均由小组成员实施和完成。访谈主要深入各社区基层,和不同类型的人员交流,反映他们的诉求与想法。本次调查问卷总数为300份,回收问卷为291份,回收率为97%;有效样本量为282份,有效率为94%。另外,开展与社区主要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民间组织负责人和成员集体访谈2次,个别访谈2次,电话访谈2次。

(三)调查结果保证。为兼顾到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结合课题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人力、财力、时间等问题,调查时间放在暑假前三个星期进行,并分为两个调查小组同时开展,调查问卷在设计阶段召开了几次小组会议,并运用网络等现代通讯技术,前期进行试探性问答,并结合当前主流的问卷设计模式拟定调查最终的调查问卷,问卷在发放阶段,为使被调查人员积极配合填写问卷工作,我们准备了300份小礼物,问卷回收以后,我们召开课题组全体会议,就所调查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辩论。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基本情况。此次调查中,男性被调查者占61%,女性被调查者占39%。在农村,男性与外界的接触与了解较女性更广泛、更深入。被调查对象的年龄集中在18~65岁,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超过了90%,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占到了58%,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较高,进一步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另外生活在镇区和村庄的农户分别占52%、48%。居民的分布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水平较差、适中、较好的区域,增强了问卷分析及结论的普遍意义。(表1,注:为了方便列示数据,我们对数据进行取整处理)

表1

(二)问题梳理

1、社区居民参与民间组织情况。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社区民间组织的居民基础比较薄弱。52%的居民不会主动加入社区民间组织,69%的社区居民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才加入民间组织的,67%的居民认为加入民间组织后没有真正参与过相关工作,68%的人认为民间组织业务水平、服务协同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82%的受访者认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超过70%的居民认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可在一定范围内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来组织和提高。在问卷调研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居民在回答一系列问题时,显得盲目和不知,对民间组织的功能作用了解甚少。社区层面是社区民间组织发展至今的最大受益者和最直接管理者,街道、区、市虽然认识到民间组织的重要性,但并未就一些民间组织发展的关键性环节给予正面有效的帮助。

2、社区组织发展速度与结构状况。截至2014年,苏州市登记的社会组织有5,896家,其中社会团体2,72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175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1,938家,社会组织总数达17,763家。各类社会组织已经成为苏州经济转型的助推者、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事务的承接者以及社会管理的协同者。本文对社区中的社会组织数量进行统计时,主要汇总协会、民办非企业组织、基金会和教会等组织,如图1所示。(图1)

图1 社区中的社会组织结构

根据对苏州市社区民间组织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虽然社区民间组织总数较多,城市社区组织数量远远大于农村社区,同时社区结构失衡,慈善类民间组织只占总数的9%,维权类民间组织也不高于30%。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型社区民间组织比较多,而与社区自治相契合的现代社区民间组织,特别是服务型民间组织较少。

3、社区自愿服务参与状况。公众参与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居民在社区志愿服务等领域的贡献度和主观性是测量一个社区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问卷及走访中也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调查表明,社区很多居民对本社区内有无志愿者服务队不是很清楚。在社区志愿服务参与中,90%左右的社区居民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服务,在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其服务次数一年不超过3次,累计时间都在10小时以内(参与自愿活动的人员有近一半是中共党员,因为党员群众路线活动中,很多党员挂靠在长期居住的社区)。同时,农村社区内志愿服务类型单一,受益居民较少。85%的受访者认为社区自愿服务绝大多数是走过场,突击性和随意性较强。

4、社区居民文化参与状况。相比以前,社区居民从被动加入到主动参与到社区文体活动中,社区居民的需求意愿和主动参与态度逐渐高涨。4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开展的多维立体宣传活动效果显著;半数以上的居民认可并满意社区举办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85%的社区居民表示愿意力所能及地参与到社区文体活动的策划及运筹过程中;同时,随着农村社区内的各项文体硬件配备———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的逐步健全,78%的居民都表示对硬件配备满意,但对于社区配备的公共健身设备认可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设备的老化及稀缺,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5、环境与治安参与方面。92%的受访者认为社区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升,但只有35%的受访者愿意主动参与社区环境维护工作,仅有18%的被调查者能在业余时间参与到社区义务绿化、为民服务等公益活动中;低于50%的居民认为社区环境维护中应从点滴做起,每个人文明一小步,社会才能进步一大步。同时,居民的关注度较高地集中在社区治安环节,体现了居民对于安全保障的期望值。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社区的治安出谋划策。

三、结论

苏州市农村社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许多问题:一是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尚需完善。当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突出,社区管理重点围绕考核、达标、检查、验收开展,从而走街串户了解社情民意的时间少了,进而导致社区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挖掘,因此社区管理权责界限需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公共事务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亟待完善;二是民主参与机制亟待优化。社区居委会权威性和号召力需要不断加强,组织协调社区管理的效能亟待提升。目前,社区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基本是依靠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与社区结对,借助社区干部反复上门向驻区单位汇报情况、征求意见,社区对驻区单位索取多、服务少,使驻区单位和人员共驻共建积极性不高。伴随苏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法制与民主意识的普遍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水平提高、服务功能的延展与开拓,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呼声与诉求越来越多,这些将为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

创新农村社区治理,应当首先认清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多元化特征。当前,农村社区管理主体必须从国家唯一主体转向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管理模式也必须从强势的行政命令转向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因此,借助对苏州率先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公众参与的调研,梳理和归纳出具有共性和可复制性农村社区居民公众参与诉求表达和制度保障的模式与经验,有效地激活社区内生性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多元主体的力量,整合社区发展的资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实现从“社会人”向“社区人”的角色转变,共同建设社区的幸福港湾。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荣志,顾正志.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国内以南京市的调查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4.20.

[2]燕继荣.社区治理与社会资本投资——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解释[J].天津社会科学,2010.5.23.

[3]周健,杨旭东.公共服务社会化中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参与[J].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2011.10.22.

[4]张颖.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重庆市社区环境治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5.1.

[5]苏州统计年鉴.http://www.sztjj.gov.cn/tjnj/2013/indexch.htm.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调查与分析公众参与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词块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青少年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