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型环境跟典型人物关系看当下综艺节目

2016-06-30 12:16颜悦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

颜悦

【摘 要】所谓“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是说典型环境跟典型人物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典型环境决定典型人物,而典型人物又反作用于典型环境,两者相互影响,从而使作品的价值最大化。这样的客观规律不光适用于文学作品,同样适用于当下的综艺节目。正因为有了更加开放、自由、要求更高的观众环境,才促使综艺节目中产生了一批典型人物,从而使得节目话题性更高,也正是因为这些个典型人物的存在,使得节目曝光率增加,节目关注的人更多,从而实现双赢局面。 【关键词】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综艺节目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40-0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1888年在读小说《城市姑娘》后,给小说作者哈克奈斯的信中所写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坏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任务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恩格斯的一段话,告诉我们无论是典型环境还是典型人物,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另辟蹊径的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就是环绕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没有典型环境,再典型的人物都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以《奇葩说》为例,作为一档纯网综艺,它贴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收视心理,很好地运用了网络这一大环境,使得这样一档不可复制的现象级纯网综艺诞生了。所谓纯网综艺,即是完全依照互联网的生态特性研发、制作的综艺,根植于时代技术潮流,其本质是互联网基因的,又是新生产力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产物。因为中国正处于人文背景特殊发展的阶段,《奇葩说》很好地兼具娱乐、教化与商业三重价值。当下地网络主力军是80、90、00后这一群年轻人的天下,现有的电视政策和主流文化满足不了他们的消费需求,他们需要的是更加有特点、有意思的节目。大胆、幽默、新潮是网络新生代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同样适用于他们对于节目地要求。《奇葩说》节目的定位就是依据于爱奇艺的主要用户——19-30岁的年轻人,这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有着巨大差异,还沿用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模式,显然是不明智的。《奇葩说》中,“奇葩”二字是重中之重,节目的定位找的就是奇葩、玩的就是文字。这一典型的环境就是,虽然《奇葩说》是真人秀节目,但作为纯网综艺,它创造性地将辩论的模式引入了谈话之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视媒体,这都是头一遭,相当新颖,非常能吸引当下年轻受众。并且,节目中的辩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严肃辩论,而是相当有网络娱乐特性的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没有对错、没有严格上的输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以辩论为载体,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节目形式无疑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节目很好地诠释了典型环境的重要性。马恩研究历史的方法论告诉我们,人物和环境是有机统一的,不能够独立存在。环境为人物提供一切契机,正因为要有典型的环境,才能将人物的形象更好地展现出来。典型环境是时代生活的缩影,体现了时代的本质特征,当下是互联网崛起的时代,未来是网络的天下,《奇葩说》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世界青年说》作为一档同样带有辩论性质的访谈脱口秀,因为放在电视这一媒介上,注定了它不可能像《奇葩说》那样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是因为它并没有考虑到典型环境这一因素,没有挑选到合适的平台。江苏卫视走的是温馨类节目路线,这决定了《世界青年说》的话题和风格不能过于犀利,一定要符合主流文化。但是,一档脱口秀同时还具有辩论特性的谈话类真人秀,如果没有犀利的风格、不同的声音,这与以往的访谈类节目能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将讲话的对象换成了外国人,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是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很难将节目做得独树一帜。但也不是说电视节目就不可能做的比纯网综艺好,这个观点很显然也是不成立的。《世界青年说》作为一档各国青年讨论、谈话的节目,就其每期的选题来说,还是有典型性的,还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的。但是,作为电视媒体,节目尺度没有互联网上那么自由,每个人的话都是浮于表面,能够深入话题根本的比较少。而且,广电总局之前下达的关于真人秀的要求,就要求真人秀节目要健康发展、要有人文情怀。第一期的《世界青年说》就是用力过猛,一档综艺节目最后哭成一片,这并没有让人看到节目的人文情怀,只会让人觉得用亲情来炒作过于虚假。所以,《世界青年说》首先大环境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点,所以作为主体的各国青年,也没有发挥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二、个性张扬的典型人物同样是《奇葩说》,在这一不同以往的独特环境里,更加容易产生典型人物。再没有比《奇葩说》这个节目更加有个性的选手了,来自辩论圈的“金桔女魔头”马薇薇、极其有综艺经验的范湉湉、网络关注度极高的“蛇精男”肖骁……各式各样的选手,只有足够有特点的选手才能在节目中获得关注度,才能存活得下去。在海选的时候,肖骁和高晓松的一段对话就让“蛇精男大战高晓松”上了热搜榜,两千万的阅读量,不是所有两个人的对话都能做到的。为什么说这样的舞台,才能成就或者说产生这样不同于以往的选手呢?而且他们也不是明星,本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关注度,实际是因为《奇葩说》这样的舞台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展示自己,同时也是他们成就了这个节目。《奇葩说》的选手,个个都是“奇葩”,有主见,有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从不人云亦云,真正做到独立思考问题,发掘不同的角度,站在独立一体的角度去审视一切,有着“自黑”和强大的贴标签能力。“都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跟你的器官讲隐私。”“爱一个人就是低到尘埃里,别说缉毒犬,草履虫我都愿意做。”这些都是马薇薇的金句,这些话在电视节目中是肯定看不到的,马薇薇作为辩论圈的温柔一刀,《奇葩说》给了她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其说是《奇葩说》这样的舞台造就了马薇薇,不如说是马薇薇成就了《奇葩说》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敢说、会说、能说,才让节目被更多的人记住。反观《世界青年说》里面的TK11,作为外国人更有成为典型人物的潜力,可是一眼看过去,都是高颜值、汉语说的相当地道的外国帅哥,除了国籍不同,我们很难看出有什么本质区别。作为一档脱口秀,会说能说是相当重要的,很显然高颜值帅哥并没有做到。很难看到他们有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见解,也很少能在热搜榜上占据话题。他们的谈话并不能够将节目和其他节目进行区别,除了帅也没有什么记忆点,这种只依靠颜值很显然是不足以支撑一个节目的。人物作为一档节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出彩的典型人物造势,很难让观众看到节目的风格,没有话题也就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2015年现象级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精准的人物定位,即典型人物,像“神算子”黄磊,他的形象绝对是典型人物,也是他的形象把这个节目跟以往的节目进行了区分,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个节目的抄袭印象,黄磊功不可没。因为常驻嘉宾的性格迥异,在节目中擦出不同的火花,比如“三傻”、“三精”,正是因为他们在节目中的迥异表现,才使得自身特点的逐渐形成,拥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形象。这种类似于贴标签的方式,很好地将《极限挑战》跟其他类似节目区别开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三、相互依存的两者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是辩证统一的。环境,最根本的是社会关系及决定这种关系的社会物质状况。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受社会关系制约的,环境不仅决定、影响人,人也反作用于环境。“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环境与人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就说明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典型环境决定了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反作用于典型环境。在文艺作品中,贯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要求:一方面,按照性格与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从特定的社会关系及自然环境出发,具体描绘人物独特的遭际、命运、生活道路,揭示环境影响任何人,改造环境的辩证统一的前进运动;另一方面,按照性格和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人物独特的性格及由此产生的纠葛、矛盾,去反映当时社会关系的总和,反映一特定社会关系总和为内容的社会形态,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于综艺节目。如果没有与节目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再好的人物、再有新意的节目都不能够吸引大众注意力。从2014年开始,综艺节目就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每一年都有大量节目出现,各种节目层出不穷。各种“现象级综艺”的出现,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领行业标杆。纵观“现象级综艺”,有江苏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这几个卫视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就是综艺标杆。由此看来,经济发达地区为卫视的文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想要做好节目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大综艺的高成本投入也只有一定级别的卫视才能负担得起,强势卫视的播出平台更加有力,线上的营销推广能力更强。也正是因为有了强势卫视这一平台,所以在邀请嘉宾的时候更加有吸引力,明星会首选收视更好的卫视、能够增加自己曝光度的平台,这样卫视也为自己的节目累积了更多的筹码,无形中增加了节目的关注度,使节目更加受到观众期待,从而使得节目更有成为话题的资本。所以互利共赢才是发展之道,也就是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间相互利用,从而使得盈利最大化,这才是为什么当下综艺节目喜欢用豪华明星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明星更多选择的是强势卫视的原因,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参考文献:[1]恩格斯.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EB/OL].http://www.sarft.gov.cn/art/2016/3/23/art_106_30247.html,2016-03-23.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让典型人物真实起来——衢州日报“改革先锋”谢高华报道的一点体会
党报典型人物通讯写作问题研究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如何以H5形式报道典型人物——澎湃《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策划笔记
把典型人物报道做成融媒体“连续剧”——90后女教师陈莹丽事迹采写心得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研究——以“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报道为例
试析安冈章太郎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永远的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