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6-06-30 14:30熊翔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熊翔

【摘 要】随着教学模式、方法的不断改革,当前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化,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问题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新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导学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提出几点实际应用方式。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导学式教学方法便是在此种情况下得以广泛应用的,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导学式教学法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一、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导学式教学在课堂当中的实施前提是教学导向,教师在设计导向的时候,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预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增加难度,依据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而整体的设计系列性问题[1]。导学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路线,有研究证明,导学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

1.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在教导课本知识内容的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3]。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教育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性、合理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培养主动探索能力,培养问题发现、解决能力,并从学习当中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模式与方法。

2.对小学生创新精神有一定的培养作用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差异型,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不同,具备差异性的锻炼学生,持续地发掘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将导学式教学法长期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能够逐渐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独立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抽象性思维能力。

3.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质量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在教导、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设计问题环境,利于解决问题

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些导向教学的气氛,通过设计情境导向、梯度导向,开展导学式教学[4]。提升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导向意识。小学生的导向意识培养要从根本的思想上,教育的开端是导向,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最表面的不一样主要是呈现在创新教育并不是教授具体的某个知识点,而是教授学生发现导向、分析导向和解决导向。需要使用导学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育的归宿应当成为导向。导学式教学法所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不应当是传授具体知识,而应该是指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学习方法,从而能够解决教学连续性的导向,在解决连续体导向时,学生便学会了解决导向的能力,从而改善学习质量。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优化导学式教学质量

各种类型的问题其难度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经验,在设计问题之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分析问题。教师在课前需要对学案进行检查,寻找出在依据学案进行教学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做题指导措施。对于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使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沟通,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时刻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利用导学式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能力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导学式教学质量。

2.利用教学环境开展导学式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科目,平常的交流当中所涉及的数学案例也较少,在教学当中,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和现实能够接轨的教学环境和模拟现实可能出现的交流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交流的情境来适当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欲望,将学生加入到情境当中,将教学气氛营造起来。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图形的变换”是小学数学中是一项较为抽象、空洞的教学概念,教师想要通过单一的讲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对此,在讲解图形的变换时,教师便需要采取相应的情境设计导学式教学进行教学,如此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的知识内容会显得更加容易。教师可以借助课堂当中的所出现的变化图形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体现导学式教学。如“教室内有多少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它能够使它成为四边形?”。通过这样的导学式问题,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掌握教学内容。

3.创造参与性问题,改善导学教学形式

参与性问题主要是用于理论内容的教学,是各类关系之间的系统陈述,是理解并掌握原理与概念之后的分析性能力,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性问题的设计需要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知识规律、概念以及原理的情况下设计定向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当中,互动合作,解决问题。例如,在数学课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比例”课时,教师可以按照实际的题目进行教学,需要大量题目进行教学。这类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分析问题中所出现的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导学式教学的优越性,利用导学式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更深入的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综合成效,发挥导学式教学的实际效用。

参考文献:

[1]季琴. 试探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 2015(19):56-57.

[2]吴擢妍, 苏树兴.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 时代教育, 2013(20):197-197.

[3]罗宾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4(4):84-84.

[4]陈艳彬. 基于导学式教学法提升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