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016-07-02 08:30向仕碧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原则历史思维

向仕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环节,而课堂提问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一、目前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识记性的问题多,思考型的问题少。

2.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3.提问随意性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4.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不理不睬。

5.能发不能收,提出问题后,放任自流。

历史教师课堂上这样的提问无疑使得学生思维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高,更何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

二、历史教学应把握的课堂提问原则

我所在的学校学生层次差异较大,有的基础非常的薄弱,可以说有的时候连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也不掌握。对于这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不能一味地提较难、较深的问题,而是应该针对这些学生,难度适宜,同时又能启发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效益是所有课程实施时的基本原则。学科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也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问设计的效益,不能多多益善。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影响了整个教学的安排。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遵循效益性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课堂提问,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的现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提问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针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进行。从教学角度说,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问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抓住教学的难点设问,平中出奇,浅中见深,理清头绪,化难为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提出一些偏而怪的问题,更不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干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因此,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老师在备课时务必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2.适度性原则

提问要有难易适中的“度”。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一目中创设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全班同学基本上不能回答,最后只好由老师“自问自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学生像在陪衬,教师像在表演——如此既不合我们的提问本意,也有悖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那么,如何合理地掌握提问的“度”呢?实践表明,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取得的劳动成果,才会感到愉快,同时,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重要的是,善于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所研究各种问题。亦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必须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学生会根据所学知识,经过独立思考,同伴合作,还可以回去查阅资料等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比较不但使学生对中西方差别有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比较思维得到训练,也可以使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

4.趣味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无论是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学生独立思考并做出结论、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课型选择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形象语言测试新情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某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某个朝代的一个冬天晚上,北方的一个家庭里,一家人正围着煤炉烤火。其中一个老人正在抽烟,一个孩子烤番薯吃,一个中年人正在吃大米饭,三人身上都穿着新棉袄。请问这种生活情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的根据是什么?对这样的提问学生颇有兴趣。如果这样问:原产美洲的烟草、番薯在什么朝代传入中国?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索然无味。可见,同样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提问,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改进提问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故而通过教师因学生而定、因课堂环境而定的提问,能够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原则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新历史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