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及方法研究

2016-07-04 08:59魏蓝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解决对策问题

魏蓝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在学生的终生学习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是摆在诸位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历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10-01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存在问题

1.教授方法有限,未实现有效教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脱钩,学生课堂上的更多时间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多为文本字面的解释和句法的分析;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致使学生只是一味的被灌输知识,得到的课堂启发少,未掌握有效的主动学习方法;授课过程缺乏科学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机会多,发散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少,多元化交流少,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于教师的导向。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的枯燥无味,学生听得不得要领,此类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或者造成伤害从而导致教学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输出,一旦设置不合理,即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甚至失误。现存情况为部分教师为将教学目标落地,仅是盲目的照抄教参,抄其他老师教案,课前不认真备课,将“写教案”流于形式或为应付检查。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将教参上列明的教学目标强加于学生,不考虑同班级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目标表述泛化,教学目标研究不够深入,教师只是单纯的罗列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其与课堂目标、课时目标、课后要求及其他阶段性目标的衔接递进关系,没有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独有理解,从而导致教学指导未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目标的设立远离学生“最近发展区”,不重视学生学习起点,不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教师在字、词、段落剖析方面的关联性缺乏有效手段,仅为带领学生圈划课本上的每一个句子。

3.教学过程缺乏情感,课堂气氛不够活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过于重视课本内容及技巧性教学,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应该蕴含的情感教学,忽视情感的培养,对于教学内蕴含的情感、学生对课文产生的情感持有漠视的态度,导致语文教学活动低效、枯燥无味。教学设计过程中,“授人渔”远少于“授人鱼”,授课缺乏开放性,缺乏知识的关联性,缺乏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一味反复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畏惧心理。教師教授过程缺乏激情与热情,语调平滞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精神松懈,学习效率低。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解决对策

1.转变教学思路。教师必须努力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教育活动中心,以问题探究为研究手段,从发现问题到成果交流等几方面组织和实施教学,摒弃被动被老师灌输的教学模式,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转为“主动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结合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教学。

2.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备课,对所教授的内容深入剖析,把握文章规律,理清文章脉络。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掌握朗读强调及要领,以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朗读;推敲、锤炼文字匠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针对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课文内容与学习方法、文章情感与作者态度等不同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遵循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相互融合渗透,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为载体,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知识和未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需要锻炼的能力,最终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师生互动,活泛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的对所教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从而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供活泛的教学土壤,建立友好、充满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与学生真挚坦率相处,与学生一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学生探讨,鼓励不同理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分析判断。

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考虑上课的时间、地点、学生及教学设备等各因素产生的影响,处理好课堂上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使学生自己观察,独立思考。教师要思考如何有效衔接前后教学环节,使学生活跃起来,饶有兴趣的完成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其学习意愿的强烈程度是与教师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引导方法相关联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倡导学生实施动手实践、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及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团队学习功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何合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首先要做到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遵照“异质同组、同质异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考虑各成员之间的差异互补,各小组之间形成公平竞争,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其次,明确小组成员责任,突出每个个体团队中的作用,选择一名组长,协调组织学习及其他活动,给予其他成员充分的信任,根据个体特点,分配合适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最后,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强化小组团队激励,适当评价各小组团队的阶段性成果,评价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的积极的作用,激励学生自我提升以实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教师在选择方法过程中,只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现代教学理论,大胆尝试,不断完善,一定会有很大收效。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掌握更多先进理论及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十二小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解决对策问题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