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6-07-04 01:13侯鹏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艺术院校人文精神

侯鹏

摘 要:对于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各个项目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新环境下,必须充分注重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就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83-01

一、前言

在大学生综合素养中,人文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人文精神也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当前的情况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人文精神缺乏的情况,特别是在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中,鉴于此,深入分析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文精神的概念

对于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一种影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因素,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的核心,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民族个性内容的重要因素,在一个国家中,人文精神的水准直接决定了国家的人文教育情况。对于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核心,关注的是人的存在基本前提;(2)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真、善、美,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

1.互助共赢。通过大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学生互助共赢和相互协作意识。体育教育形式同其他教学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尊重团队和谦虚带人为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因素,部分体育项目需要队员的相互写作,如篮球、足球和接力赛等,若队员不能很好的协作就不能进行,更不用谈成功和竞争力了。同时在团队进行比赛时,不会有观众将整场比赛的成功归功于一个队员身上。在竞技场上,得奖的队员和没有得奖的队员都一样,他们都积极的参加比赛,带给人们一定的人文精神。

2.强健体能和个人责任。培养人才的标准之一为体能强健,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有属于各自的评价体系。同时,伴随基础教育的改革,各个阶段评价人才身体素质的标准不相同,并逐渐细化。目前,在一些省份的高考中逐渐加入综合素质的内容,该种现象的出现证明社会不仅重视人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重视人才身体上、品格上和心理上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大学生体能素质时,体育课程较为重要,该课程具有主导作用。体育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引学生锻炼身体,该种锻炼身体的手段为身体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最终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个人责任在人文精神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基础为尊重人和精神的价值。个人责任从人文精神中滋生出来,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大学生个人责任的导向为个人情感体验、自我意识变化、气质等的提升,同时,该种导向为大学体育实现增强学生个人责任的有效方法。

3.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健康是人立足于世界的根本,也是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文化。对于体育,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在艺术院校中体育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更很多的竞争机会和场所,让学生敢于面对竞争、学会竞争,可见,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竞争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四、提高艺术院校大学体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1.调整程序体系。對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个性更加突出,在体育课程体系中,要求更加丰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艺术院校大学生发展需求。在实际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等,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满足大众体育课程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个性,以此来满足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期盼,并尽可能的按照学生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调整,这样才能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2.提高教师人文精神理念。体育教师的人文精神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情况,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将人文精神全面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将体育教学的自主、团结、竞争、合作、公平、公正等理念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判断是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优化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式教学方法,通过比赛代替传统的训练,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体育知识,并在竞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总结

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是践行人类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正义的课程来实现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在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恪守高等教育规律,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体育精神等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这样才能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才能为大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春,钟东,李煜.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8):68-69.

[2]贾玉芝,李春光.论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探索,2014(12):118-119.

[3]任为.艺术院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J].现代交际,2014(7):242-243.

[4]彭发胜.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意见[J].运动,2014(6):79-80.

[5]谈文林.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体育时空,2015(2):120-121.

[6]赵风景,李丽艳,杨克.艺术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295-296.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教学艺术院校人文精神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创新思考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