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结合当地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2016-07-04 20:06高小兵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历史

高小兵

摘 要:地方独有的文化资源是历史的活化石,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适度的引入地方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极大程度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实现历史教学与当地文化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能够显著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针对历史教学中结合当地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地方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34-02

一、前言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现阶段,要求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其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需要重视的是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教育,实际上就是借助历史文化资源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以及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社会进步的使命感,而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历史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二、历史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价值观,其实际上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種状态或行为目标,其也可以作为对行为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价值观所反映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关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实际态度,对人们的发展方向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核心价值观所代表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大多数人所持有的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一种处理方式和基本行为准则,其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人类的发展均具有直接的影响。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要求,是我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之间的衔接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以全党和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为基础而总结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宣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维持社会的稳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和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精神支持和理论指导,是我国发展至现阶段所需要的思想保障。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与改革开放之前的缓慢的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我国已经从传统且封闭的农业社会成功走向了开放的工业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全世界都连成了一个整体,人们的生活水平、交际范围和视野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这种外部环境的巨变对学生价值观念的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两极化和知行不一的特点,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且正确的纠正,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其指的是在特定的地理范围之内,人们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生产活动中的全部精神产品的综合,既包括了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源,也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文化资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区域内人们的口耳相传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集体记忆内容,是连接人们沟通的情感纽带,是地方中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先进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较为广泛,在江苏省各个市、县、乡镇和村落之中都具有历史遗迹、故事和文献资料等,同时,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纪念碑、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雕塑以及展览馆等也有很多,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阶段,江苏省还对其所具有的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而且还建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了一系列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人们了解、感知和理解历史提供了最为直观和简洁的途径。

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一方面包括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等,是我国人们道德风尚构建的准则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应该充分的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以此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江苏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现了充分的体现,是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资源。

四、历史教学中结合当地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价值观教学内容

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教材中的固定内容是无法体现历史变迁的曲折性。同时也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教材只是历史学科学习中的一部分,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来丰富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例如,江苏泰州具有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反动军队交战的旧址、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作战指挥部旧址等,这些都是我国历史斗争的标志,学生应对地理位置较为熟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通过历史问题判断的方式引导价值观的形成

对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够使得学生在材料内容中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价值,在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之下,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去评价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者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辩,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能够实现对价值观的优劣和真伪的正确判断,使得学生能够分清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让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将与资料内容相关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告知给学生,同时还可以适当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的思想定位,然后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三)课外走入历史现场与课内相结合践行价值观

历史教学中要想高效的运用当地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应该实现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而且还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利用五一等小长假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历史展览馆、革命旧址以及档案馆等地方进行探访,如泰兴市的黄桥镇,其中黄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陈毅和粟裕在此指挥了著名的新四军东进战役和黄桥战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战役为中心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寻访,同时让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将优秀的报告成果在課堂中实现展示。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同时也是我国人民的精神寄托载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精髓,二者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利用当地文化的亲近性和易得性等优势对其实现合理的引用,实现对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实现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现场,实现静态教学和动态实践之间的结合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构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的发挥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皮伟.地方历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以闽地历史文化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2:79-82.

[2]朱其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创意教学中的运用——以贺州历史文化资源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0,03:96-99.

[3]李久荣.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饶勇.红色资源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2.

[5]杨军.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历史文化载体——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7:87-90.

[6]王归臣.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主流价值观的取材与运用[D].聊城大学,2015.

[7]潘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5,02:9.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新历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