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成就有效课堂

2016-07-04 22:50刘益琴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细节环节老师

刘益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49-01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细节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方式,将会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倘若我们抓准了、处理得当了,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不久前,我在另一学校参与完成《VB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1课时的示范课展示,与另一老师一起经历了合作准备、上课、课后交流的过程。现在细细回顾,发现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若关注并处理好各种细节,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不管我们当时处理是否得当,现予以整理呈现,让自己反思学习,也借此机会与同行交流。

一、教学设计前做到心中有数

1.对学生情况心中有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做充分了解。我们通过与对方学校信息技术老师的交流,对教学进度、学生层次、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等作多方面了解得知,(1)这是一个县级之下某镇中学的重点班,就生源情况来说,是县级以上学校录取之后剩下的,对于抽象的程序设计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应该不会很强,这意味着对抽象知识的讲授,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2)他们已经学过除vb之外的学科要求的软件,如flash、PS等,学生的操作能力应该会不错,这一信息在我们之后设计课堂任务时操作点的量时可以参考。

2.对课堂大目标心中有数。此处的大目标不同于教学设计中的三维目标,它是教师最早阶段确定的最粗略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雏形,教师对这个大目标的把握就像舵手对舵的把握,引领的课堂的前进方向,把握准了,在后面的课堂任务设计、对学生的实时评价、对课堂动态生成的处理,教师就不会走偏。结合对课标和学科指导意见的解读,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一课时,大目标确定为:体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过程,在设计中形成良好的设计意识(如:追求界面的友好的意思、积极调试程序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中体现有效预设

1.有效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的质量会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引入方式很多,有游戏式、问题式、情境式等,经过多次筛选,我们决定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封加密信件,激发学生对密信内容的好奇心来引入,学生凭已有经验知道,加密的信息是为了安全的需要,所以加密内容的展示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好奇心来了,注意力集中了,引着他们关注问题、进入课堂就显得容易了。

2.有效任务。课堂任务是学生实践、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一个班里的学生,层次不一,任务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就必须有层次、有梯度,让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能落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感受到自己也是学有所成,培养自信;让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感受到挑战的乐趣,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的设计的任务中有基础任务(基本的对象添加、属性设置、代码添加)、挑战任务(根据自己个性要求,尝试更多属性的有意义设置、更多有意义功能的实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实施中争取有效生成

1.学生实践中各种问题处理。学生实践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一般原则是,个别问题作单独指导,典型问题作全体强调,挡住了大部分学生操作进度的典型问题,当场广播解决,不影响继续操作的,收集好问题,在小环节的小结时展示、引导大家一起思考并解决。

学生上台演示环节出现问题时,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加以引导,逐步地巧妙地把学生思维引回到正确轨道,学生把问题想明白了,思想障碍扫除了,同时又自然而然地回归到教师讲课的轨道上来。错误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生成性资源;经常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引导他们解决错误的一般方法,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敢于操作,实践越多,经历的问题解决越多,能力也就越强了。

2.意外情况的有效处理 。课堂的意外不是我们在预设时能想到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些意外的处理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成熟程度与业务能力,也反映出教育机智的灵敏度。当时是学生第二个环节的任务实践过程,老师看中了一位学生的好作品,叫他上传到教师机,用以作为优秀作品来展示,可当老师第一个打开此生作品运行时,却出现了问题,没有按预设的功能正常运行,很可惜此时老师因为太意外和紧张,说了句“他交错了文件”,直接关掉程序,进入第二个作品。课后讨论时,我们觉得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可以是,因为当时学生只上传了一个exe文件,运行出问题了,老师可以借此机会,找到学生作品对应的vbp和frm文件,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涉及到的几个VB文件,认识exe文件只能运行,而在vbp结合frm文件可以修改程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四、教学实施后落实有效反馈

1.作品展示、评价要有效。由于任务的实时完成、电脑的可展示性,作品展示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有些老师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环节的作用,只是为展示而展示,展示作品时只是顺口提一下“这个不错!”,“这个有……问题,好好改正啊!”,“这个作品好不好?”等无助于课堂效果的话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自评、他评的方式,了解学生以怎样的角度和态度看待作品,有时候学生在自评时会主动发现在实践时没留意到的问题,这就不需要教师再强调了;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任务结果不能简单用对或错来评价,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也要能从不足中看到改进的方向。评价的角度多了,对学生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也就实现了。

2.课后查作要有效。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检查作业环节被一些老师忽略,课堂结束了就以为一节课过去了,没事了。其实,检查作业,作为教师及时获取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作用,将查作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引起注意。以我的经验,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里,针對上节的查作结果,一是,选取典型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能比较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人对别人出的问题总有比较大的好奇心,会好好去看,对于自己出的问题被点中,也会认真去了解问题根源。二是,选取有突出亮点的展示,让其他学生看到学习的榜样,对作者本人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对细节的关注和积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效地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种细节,机会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对一个个细节的有效处理,就象轴轮动力的传送,推动着整个课堂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最终成就精彩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中学)

猜你喜欢
细节环节老师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六·一放假么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