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2016-07-04 03:50李宁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

李宁

摘 要:“人造板工艺学”是一门兼具木材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人造板的性质和特点及生产工艺,其属于专业课程,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的人造板生产工程技术人才。在我国,专业高效的教学体系都是以培养教学目标为中心,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现状的分析,从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讨论在新环境下如何改进和改革“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11-02

人造板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由各种形状的单元通过胶粘剂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板材,属于复合材料之一,“人造板工艺学”就是一门研究保存木材自身优点,并通过同其他材料的复合技术而成为一种新型材料的应用科学[1],它要求学生了解每一种人造板的性质、特点、用途、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指标、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人造板工艺学”课程除了向学生教授这些内容之外,还需要探讨各种新型板材的研发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以便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人造板工艺学”相配套的还有两门实践类课程,即“人造板课程设计”和“人造板工艺试验”,这三门课程看似独立,但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三门课的统一学习和教授就构成了“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新课程教育的改革,要求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构建专业课课程体系,同时与时俱进的完善专业课教学模块,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 “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狭窄、课程考核单一、实践课程落后的问题,那么“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对症下药,积极改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

一、“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的“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发展速度缓慢,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较于人造板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具体来说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训内容狭窄、课程考核单一、实践课程落后的问题[2]。

从教学方式来说,我国国内的“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通过板书、PPT、视频等教学工具的辅助,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进度向同学讲授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动者,而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听讲,而不会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对课本内容不熟悉,导致考试不过关。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教学内容来说,“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采用的是2011版高等院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人造板工艺学”[3],它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和使用周期,但是随着我国木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教材难免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这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造板工艺学的应用型人才,就算有任课老师的增加和补充,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不能够第一时间学习到最新的应用技术。从课程考核方面来说,目前我国“人造板工艺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一直采用的是期末闭卷最终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的特点是评价效果规范、公平、尺度统一、考试组织也简单易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缺乏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表达和创新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不了专业培养的目标。从实践课程的建设方面来说,目前“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以传统的刨花板、纤维板和胶合板的生产工艺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往往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都会遵循这样的一个模板,但是随着人造板行业的发展迅速,这些知识和设计会落后于行业实践,而这些新的技术不存在于原来的课程设计指导的教程中,所以需要及时的编撰课程教学实际的书籍,让知识和发展需求与时俱进。

二、“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

面对“人造板工艺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是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从全方位的改进“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专业性创新型人才,适应人造板行业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师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揭示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课程的集成度和整体性,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对知识的全新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创新性和专业性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人造板工艺学主要是向学生全面的介绍人造板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控制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但是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在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溉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运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授业解惑。

首先需要努力创建教、学一体化的课堂氛围[4],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一体化要求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和吸取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实例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提出质疑,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過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其次是教师要有意识的延伸课堂范围,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学也呈现出了“微课”、“云端”等教学方式,尝试着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信息多样化的渠道,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网络和教师学生在线讨论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

(二) 充实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实践

目前我国“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材还是沿用2011年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随着行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内容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以,为了实现培养专业目标的教学目的,必须要对“人造板工艺学”的部分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将行业发展和专业授课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行业的发展进程,并且对出现的新技术、新名词能够熟练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整理行业热点,并就这些热点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要向学生推荐世界范围内知名的人造板工艺公司和网站,给学生课后资料搜集创造一定的空间,与时俱进的完善学生的学习框架和知识储备。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夠进行实地操作,以便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

(三) 改进教学考核,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下“人造板工艺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终结性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和课件,学生最终成绩有70%的试卷成绩和30%课堂成绩组成,这样的考核方式简便易行,但是不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实力[5],容易培养出纯理论性人才,缺乏异性的创新意识。改革后的“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成绩的比例,并加入实际操心性的评分。考试内容除了课程资料之外,也可以联系行业热点,考察学生对行业的敏感性。在考试方式上,可以有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多方位的考查学生对于课程的把握程度,对于平时上学学习认真,积极发言,思维活跃的学生要给予良好的课堂分数,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也是对他们学习态度的充分肯定。

三、结束语

“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和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所以说“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对我国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而学校也要提高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的顺利改革。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传贵,武恒,张双燕,等.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44,5122.

[2]杨琳,刘洪海,徐伟,吴智慧.木家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探讨与改革[J].轻工科技,2015,31(11):163-164.

[3]董宏敢,王传贵.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设计性实验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6,04:47-48.

[4]杜春贵,金春德.《人造板工艺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189,191.

[5]秦小刚.论学科发展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2-194.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
关于水文水资源工作发展的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引导”策略探究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探索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