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知模式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再思考

2016-07-04 07:19陈琳李天凤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认知特点德育教育小学

陈琳 李天凤

摘 要:小学,是个體启蒙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是所能把握的重要阶段。思考我国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发现,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缺乏对小学生这个德育群体的正确认识与分析。不可忽视个体的道德发展是个体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在道德认知,模式下,把握小学阶段个体发展的认知特点,有的放失地进行德育教育,为我国德育教育发展找到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认知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7-01

一、引言

近年来,学校德育教育已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由重视程度不够、认识程度不足开始转向对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小学德育教育由于德育教育对象的特点(单纯、少认知参与等),使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流于空洞、简单化,教学方法单一、无趣,从而使我国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突出。

二、道德认知模式与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认识

道德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与道德教育专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他受启发于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道德发展模式以引导学生参与道德判断为途径,以发展学生道德推理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目的,在认知冲突中寻求认知判断水平的提升与发展[2]。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与自己现有的“认知图式”相冲突的事件,此时认知中将会出现“不平衡”,一般情况下个体会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下做出判断——“认同”或是“不认同”,个体的道德认知就会在这“认同”与“不认同”中得以发展[3]。

同样地,小学生,在面对外界的道德刺激事件是其认知发展同样会经历“冲突”,从而会引起其认知的变化与发展。分析小学生独自面对道德冲突事件时,无论是“良性认知冲突”还是“不良认知冲突”,在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下,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良性冲突

1.学生认同,改变自身原有道德认知中的不良认知重新形成自身的道德认知,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判断水平并朝着正确的道德认知方向发展;

2.学生不认同,原有的道德认知中的不良认知继续保持,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水平不会发生变化,道德认知发展方向存在偏离危险。

(二) 不良冲突

1.学生认同,情况一:改变自身原有的正确的认知朝着错误的道德认知方向发展;情况二:不改变原有的认知,只是在原有认知中添加了一些不良因素,道德发展存在危险。

2.学生不认同,认为此类冲突是违反正确的道德标准(存在于个体自身认知图式中),个体道德认知判断水平得以提升并有着良性发展趋势。

因此,小学道德发展归纳出两点影响因素,一是个体的认知过程,二是外界的道德刺激事件。外界道德刺激事件的出现,若总能引起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学校德育教育并从中干预,那么小学生德育教育便不再是无的放失,德育教育也不在流于形式。

三、道德认知模式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新探索

因此,道德认知模式应用于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其核心在于,利用道德认知发展中的道德认知冲突事件,利用各种“冲突”使个体原有的认知图式出现“不平衡”,使个体的道德认知出现困惑并自我进行“认知探索”,寻求与自己当前的“认知图示”的平衡。此时,学校德育教育便可在个体在寻求“平衡化”的过程中施加影响,在帮助个体道德认知达到平衡化的同时提高个体的道德认知判断水平[4]。因此将道德认知模式应用于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需要地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创造道德认知冲突事件或情境。

(一)道德冲突事件的搜集归纳。因此,首先,此环节所要做的前期工作便是对是小学生学生个体道德认知冲突事件“点”的发掘,哪些道德事件能够引起个体的认知冲突。学校在收集各类道德冲突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

(二)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估。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同一年龄的个体在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一致。因此,需要对学生当前道德认知判断水平、对道德事件的认知参与度等进行预评估。

第一、把握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一般发展程度。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认知冲突事件还是在为了进行德育教育学校人为创造的道德认知冲突情境,不同的个体针对同一种道德情境所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即,某些个体认为此种情境存在某种道德上的冲突但是有些个体则不然。因此在人为地创造“道德冲突事件”时,要研究把握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当前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程度。在创造“道德冲突事件”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调动学生对道德冲突事件认知参与。在道德认知冲突情境中,个体的对于某件道德认知冲突事件的反应,其认知参与程度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认知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是无法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施加影响的。学生个体的认知参与的调动,可以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例如,以学生对足球的热爱,可以创造出以足球为线索的道德冲突事件。

文章将道德认知德育模式应用与我国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其核心是道德认知冲突事件或情境的创造[5]。目前,在我国并没有现有成功的实例可以学习,此外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测评以及道德认知冲突事件或情境的创造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但期望就此能为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连珠.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1月.

[2]李文清.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 11月.

[3]王莉瑛.对德育模式问题的思考——以西方德育实践为例.[J]科技与教育2009.10.

[4](美)柯尔伯格著,魏贤超,柯森等.道德教育的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认知特点德育教育小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促进幼儿社会性教育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