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6-07-04 15:31马燕敏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马燕敏

摘 要: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教育功能,当然高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内涵一般、缺乏自身特色等情况。因此,本文认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清楚认识到加强师资队伍、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充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07-01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建设,对师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及人生价值观大有裨益,再加上其本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更担负着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人才的责任。因此,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至关重要。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内涵一般

校园文化建设即物质、制度、行为及精神的文化建设,然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内涵一般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院校规模的发展扩大,高校更侧重硬件设施建设,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认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扩招合并后新旧校区相对分散,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校园文化融合,新建地方高校往往不懂得利用校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设计与之相符的校园形象,对校园文化缺乏深入的挖掘,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缓慢内涵一般的现象。

(二)缺乏特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历史背景、培养目标和院校类型制定相应的战略,以师范院校与理工科院校为例,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定位皆有差异,才能因其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的不同而形成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气质。然而,就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发展近况来看,尚未能与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院校主体活动相融合,校园文化建设风格趋同严重,缺乏一定的特色。

(三)外延定位缺乏全面性

缺乏全面性的外延定位表现出:校园文化受益主体、建设主体及方式载体仅限于学生、专职思政人员和活动,完全与学校主体活动如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相脱离,可以说校园文化缺乏全面性的外延定位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势必会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有效教育功能发挥失常。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培养高品质教育团队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成果如何,取决于教育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支高品质的教育团队。为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提高自身的管理理论和综合素质,加强理解和践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建构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世界观,从而才能以己身的高尚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对学生进行影响、塑造、激励,发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作用。而教师作为引领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这其中育人才是最终的目标。可以说全体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道德情操的及时更新完善,是建设高质量校园文化和指导学生正确健康成长的保障。

(二)积极建设高效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文化,前者指学校图书馆、食堂、教学楼、宿舍等建筑物,也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的物质形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建设中,更能彰显大学精神,起到鞭策师生追求自身理想的作用,此外,还能体现大学的人本思想、人文关怀与服务特性,实现对师生勤奋进取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陶冶,使其充分感受到知识海洋中的集体温暖;而后者即校园绿化美化与环境整洁的程度水平及自然风景特色,其能让师生充分体会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氛围与校园美,也能获得修养及人格的提高健全,并领略到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对高校成员思想活动与行为的规范是高校制度文化的主要作用,其具有法定长效的规范效力与机制,也是高校制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融合的重要保障,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建立基于校园文化之上的长效机制是必然,具体来说即将其贯穿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全过程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高校师生交往实践与行为活动进行衡量约束,使之形成健康正确的社交生活方式。

(四)建立校园文化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平台为主要载体,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具有促进校园文化及其平台建设的作用,借助校园网、校刊校报、宣传栏及广播站等传播途径,利于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同时发挥这些主流媒体的作用,能够实现对科学理论的积极宣扬,并能为推进其建设营造优质的环境条件。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引领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和质量,帮助高校师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方能使其获得全面的综合素质提升,成长为有利于社会建设的高品质人才。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

项目名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模式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c103y)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绪庆,王广华,杨敏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大学为例[J].科学导报,2015,(2):191-192.

[2]唐开鹏,陆晶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角[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5-37.

[3]胡在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J0045-J0046.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