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促进幼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2016-07-04 02:48游倩茹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研究专业化发展

游倩茹

摘 要:教师的课题研究过程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保教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一些保教活动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既改进了教学,又提高了保教质量,同时教师观察幼儿和认知幼儿,掌握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的本领也随之提高。当前就我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与我们纲要中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通过本期我参加的我园开展的《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小课题研究,我真切的体会到课题研究对促进幼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课题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彝汉杂居;生活自理能力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

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我们彝汉杂居地区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工作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在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这种敬业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例如对于幼儿,是从最初的喜欢开始在更多的关注过程过渡到给予深刻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保教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地区幼儿存在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差的现状,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引导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自主的发展,就成了实际开展活动中的重点之一。我改变了以往只需要知道幼儿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的作法,对每个幼儿尤其是彝族幼儿进行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我发觉我自己在慢慢的改变着对幼儿的态度,对幼儿从喜欢慢慢的变成了是对幼儿更多的关怀和爱。更能深切的体会到作为家长尤其是隔辈的家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于孩子的那份关注和溺爱,但在理解的同时我思考的更多的是我怎样去帮助他们把这份关注和溺爱转化为正确的引导幼儿向更健康,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也因为如此,我更喜欢上了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每个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关爱。站在幼儿的角度:能在真正的快乐过程进行各项活动,完成自我的发展。而作为教师,我更应该做到面对不同的幼儿能平心静气的地去了解他们的能力发展状况,恰当地把握幼儿发展的进程,实施有效的教育。所以,我认为科研课题就像一个小小的助力器,有效的推动我向前进,让教师的保教工作思维活跃起来,让教师的专业展现光彩,让幼儿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落在实处。

二、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自主的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教师保证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利用自身的教育技能来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原来一提到幼儿教师的技能,主观上就会局限于唱歌、舞蹈、绘画、弹琴等具体的一种或几种形式的技巧。但在进行《培养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研究》的课题活动中,我发现,光有这些对培养幼儿,让她们的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幼教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虽然教学现状相对好多地方还教落后,但我也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分析评价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到彝汉杂居地区幼儿今后成长的着眼点。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们的观察、记录、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例如: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好更切实的开展工作,要求教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观察记录。从表面看,作为教师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有意识的对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对记录的情况做一些小小的分析。在课题组会议的时候,把这些记录的情况进行集体交流。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教师开始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对幼儿的种种表现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对于课题组的老师来说这正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所在,是自身反思内化的结果。因为思考了,所以教育幼儿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是新纲要中对现代幼儿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的教育技能,是帮助我们自主提高专业技能的契机。

三、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师对教学的认识

在新《纲要》中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从原来的教育者、指导者、要求者转变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以往的工作中,对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教师为教而教,幼儿为学而学的现象。在我们彝汉杂居地区,因为幼儿人数较多,所用方法更是如此,更多时候幼儿只是简单被动的按老师抛过来的方法去进行操作,甚至忽略了留守儿童较多,存在教育脱节的因素。所以收效总是甚微。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首先确定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进一步的就以往在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效果不太明显的原因展开研讨,大家认真地思考、踊跃的发言,在交流中我们把这个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教师教育指导进度太快,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幼儿积极性不高。

2.教师对造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掌握不够,忽视个体差异。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少了重点的帮助和引导。

3.教师的关注度不够,给予幼儿集体展示,互相学习的机会太少。

问题产生以后,教师们很关注如何解决,再次整理和研究了课题开始时进行的调差报告,充分掌握了导致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确定了较为全面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的准备各项活动,并与幼儿一起游戏、探索,由于教师的积极发现与良好的引导,所以在此基础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力也加强了,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角色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甚至是同伴和家长。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知不觉转变为的主动行为,为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搭建了和谐有益的桥梁,也为幼儿教师的教育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的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惊喜的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多年形成的教学“惯性”,少了一些创新,以往掌握的有些知识和方法,已不能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兴趣,真正达到拓展幼儿思维的目标,在不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参考、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指导的力度,让自己的思维、知识面以及教育方式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科研过程中通过比较教育、反思教育,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能,丰富自身的的知识,这种亲身经历的研究式学习,让自己深刻的认识到了它比为了教而去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更能激发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通过一个个的“我明白了”使我在研究过程中的得到了更好的专业成长。

因此,进行课题研究的确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这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只要认真的开展好各项活动,努力去学习,去反思,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题研究活动中去,就一定会让自己得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研究专业化发展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