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绘本在不同学段中巧妙运用的课例分析

2016-07-04 03:16任朝红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约瑟图画书学段

任朝红

开设阅读指导课是推动儿童阅读的迫切需要。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应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多年的儿童阅读指导实践中,本人总结出一些指导阅读或写作的方法,逐步形成集中常用的阅读指导教学课型,现就一些课例进行评析。

一、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活用图画书

图画书有三种语言,即图画、文字、图文结合的语言。它可以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里遨游。作家会用巧妙的构图,启发式的发言,引导孩子去发现,去观察,去想象,去阅读。让图画书走进语文课堂,也正是儿童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能够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需要。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提出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儿童阅读的分内职责,用教科书阅读毕竟是有限的,而推动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

平时总是认为图画书浅显易懂,应该属于学龄前儿童或低年级学生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图画书真的是只给孩子乃至低幼的孩子读的吗?文字真的就胜于图画书吗?图画书不应属于学龄段孩子的主打物吗?如果让学龄段孩子读图画书,要注意些什么?经过调查,我们的孩子乃至高年级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读这样的书。图画书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该注意些什么呢?或许每个人的想法最终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阅读推广人那里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都是很自然的事。

正因如此,基于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基于不同内容的绘本特点,我们对如何在班级读书会的目标定位和策略运用上合理开展教学,如何在童书赏读与儿童写作之间架起联接的桥梁等作深入研究。于是,我策划了一次把同一本书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放在不同年龄段进行教学的探讨。

《爷爷一定有办法》描述了犹太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菲比,吉尔曼像是一个魔术师一般,让我沉浸在充满人情味的古老犹太社区,目光与心境随着约瑟的家庭生活的点滴与老鼠家庭充分利用捡拾来的碎布会变出什么而期待着、起伏着……每个孩子都曾拥有一条或一件自己很喜欢的旧毯子、被子或玩具,丢了它,孩子总是万般不舍,如何给旧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与用途,使得生活处处充满惊奇,这就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最后,我们发现纽扣掉到老鼠家时,着实为约瑟而紧张,没想到“爷爷一次又一次的办法”,让约瑟的心里种下了“爱物惜物”的情怀,将有旧变新的秘密写成一个故事,一个可以永久流传的故事。

真佩服这位作家,他是那么细腻、敏锐,他设计的每个细节都那么让人感动。尤其是每幅图的下方,小老鼠一家住在地板上,他们那么勤劳、那么聪慧,用零零散散的蓝料子装扮着自己的家,连窗帘、桌布都做得那么漂亮。更有趣的是:约瑟的扣子为什么没有找到?原来是老鼠爸爸把它搬回了家。刚开始,小老鼠把他们当玩具,后来爸爸想了办法:把它钉到小椅子上,变成一个又漂亮、又舒适、又实用的小坐垫。这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图画书的教学,让图画书这种课程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根据学段目标确定不同的读写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既是语文教学的过程者,还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水平。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不同学段,其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其教学内容也是各异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有“学段意识”。以阅读、习作为力,课标中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侧重如下所述。

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于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食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食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活的语言材料。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好、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个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些读书笔记。

根据课标学段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每个学段的读写联接的内容和目标。即使同一本图画书,所以体现的目标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安排的内容也不一样。

第一学段:从图画书中创新

1.欣赏图画书,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体会亲密的祖孙关系,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2.关注故事发展线索,通过细致地观察,品味故事出其不意的趣味。学习阅读图画书图文结合、大胆猜测的方法。

3.能联系图画书的内容,补充任务的对话。在看、读、演、画的活动中,反复感受语言的表达形式,并在写话时模仿运用。

第二学段:从图画书中学创新

1.从故事中感受长辈们的爱心和智慧,体会生活中的浓浓亲情。

2.通过班级图书会,了解并掌握图画书图文结合、上下对照、前后比较、遮字读、隔夜读等阅读方法。

3.在读故事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和创作灵感,培养改编故事的能力。

4.通过阅读图画书,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学习创编故事的策略。

第三学段:从图画书中学写读后感

1.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体会约瑟一家浓浓的亲情。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学写用图画书作为材料写读后感的方法。

3.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根据语言习得确定不同的读写联接方式

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本质。其它都是有机地渗透到语言习得之中,而不是凌驾其上、游离其外。从总体上来说,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正产品”。

1.低年级:迁移写法仿一仿

“仿“就是模仿,这里是指学生依据作品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而这本图画书的大部分都是在讲爷爷很有办法,不断变出新东西,这是一个循环结构,在重复语言的运用中让学生学会表述。在不断地语言循环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充动,创新的灵感。在阅读故事中让孩子猜测爷爷还会变什么,然后仿写缝制过程。爷爷拿起领带( )。先( )再( ),奇妙的( )做好了。其实就是让爷爷模仿写几句话。孩子边想边演,不知不觉就把爷爷缝制过程说具体了。

2.中年级:加工信息编一编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像,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性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创造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他们对图画、神话故事、科学幻想尤为敏感和喜爱。用童话来描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是十分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写起来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从中寄托自己美好的想象,使自由的天性得以最大的发挥。日本的图画书之父:宋居直先生有这样一个精彩的论述:他认为:图+文=是有图的书;图X文=才是图画的书。借助图画的表现力,图画书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画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如设计这个环节:

大家原来看懂的是文字讲述的故事,其实图画也在讲述着其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从图画书创编,就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一些内容,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讨论,没人提出一个故事的构思,小组内的故事不能相同。

同时给学生提供改编小招数,帮助学生打开创编故事的思路。

(1)人物替换:除了爷爷和约瑟,我想选( )做主人公。

(2)画面选择。我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画面,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根据地点变化来选)

(3)故事整合:我把约瑟和老鼠一家的故事串编成一个全新的故事。

(4)我还发现了大家没有发现的故事

孩子们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编写了崭新的故事。有的编奶奶照顾妹妹的故事,有的编约瑟在校读书的故事,有的编约瑟家和老鼠家的故事,有的编小镇人们的生活故事。思路五花八门,故事精彩纷呈。

3.高年级:阅读所得创一创

“创”就是创作,是指带有创造因素的独立写作。学生写作往往要经历从仿到创,创中有仿、独立创作的过程,即有“仿造”到“改造”,最后到“创造”的过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作品细腻的情感与精美的画面中去重新发现以前被忽视的人、事、物中打动自己的因素,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写下读后感。所谓“感”,可以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陋现象的抨击、讽刺。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读好原文。“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也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的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高年级安排了写读后感。读完图画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爷爷、爸爸、妈妈或老鼠爸妈的特点。(如:爷爷的勤俭,爷爷的慈爱,老鼠的智慧)

再仔细观察图画书,说说你从书中的什么地方看出爷爷的智慧,爷爷的慈爱,老鼠一家富有创造力……选一位人物完成素材导航图。

最后抓住其中一点写具体,联系图画书、自己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等,把感受部分写具体。

四、根据学生学清确定不同的读写联接指导方式

1.低年级先读后写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孩子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好奇,并且非常想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自律性、自觉性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画书的趣味性来吸引注意力,对于老师来说,重点在于如何“讲好故事”。我们知道,故事最吸引听下去的就是情节上的悬念,它如同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孩子们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让他一眨不眨地盯着你。“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要在学生读故事的基础上,安排猜测情节: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领带也变得老旧了。老旧的领带还能够做什么呢?又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呢?根据自己的猜测作画,并给画配上几句话。同学们拿出了彩色蜡笔,在纸上刷刷地涂着、画着、涂着、画着。他们完成了画画方,创造性地完成了一副或多幅画……

2.中年级边读边写

“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在读书时遇到精彩的语段,可以随手摘记,有感而发,应该及时写下。这样读读思思写写,做到每展书卷定有所得。中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于自己对喜欢的事物。他们在习作中开始有了条理,尽管有时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是可贵的。在阅读地板下的老鼠一家的时候穿插学生的想象写话。

神奇的蓝色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的布料越来越多,那些布料又会被小老鼠们用来做什么?如果你是鼠爸或者鼠妈,你会把不了做成什么呢?缝制过程中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仔细观察,发挥想象,上下对照,前后比较,选择一种物品的缝制过程写下来。(可以加上:“量、穿、拉、挂、铺”等动词)。

3.三年级读写互动

读写互动,是把阅读与写作联为一体,重视阅读对写作的引导作用,也重视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写作业不是阅读的目标。二者不是手段与结果的关系,而是互为因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事物体验的深化,高年级学生内心世界变得丰富。他们除了注重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重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而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既可以可以从读到写,从故事的情节体会爷爷的亲情和智慧,从故事的画面感受爷爷的能干和精巧;也可以从写到读,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基础上感受爷爷的约瑟缝补的画面,以及镇上的小朋友好奇地趴在爷爷家门口想知道爷爷到底变成了什么的画面,让这些材料也在抒发对爷爷的热爱之情。真正做到从读写学些,以写促读,读写联接。

猜你喜欢
约瑟图画书学段
图画书
爷爷一定有办法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爷爷一定有办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花是一本图画书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