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课

2016-07-04 04:17齐雯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实践活动

齐雯

摘 要:语文活动课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构建了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语文活动课要想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关键词:活动;实践;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教学确立了新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建构语言的生命体。语文教学也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还是凭借语言学习发展语文素养,形成生动个体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如果给学生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活动载体,在活跃课堂的同时,也明显增强了教学本身的张力。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多样、探索性的活动中建构语言,使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在语文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享受到语文的乐趣。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实践习得。语文学习不只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最重要的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

2.主体发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体验、主动参与和能力发展。“发展”体现了活动课程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懈的追求。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使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

3.整体开放。语文实践活动课倡导语文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支持“三个面向”,具有时代气息,敞开世界胸怀,树立超前意识,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现代科学技术,做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

4.学科融合。语文并非存在于真空中,它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历史、地理、环境、艺术密切相关,要通过学科的渗透、融合、相互作用,开发语文教育的潜能。

5.互助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师生双方、生生之间要双向互动,情意交流,合作参与。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行动者、实践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真正体会到自己在活动、在实践、在发展,以获取相关的知识、体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6.探究发现。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是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习得形式。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发展自主和谐的主性,强调创新意识,在保证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更多地提倡发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发现能力。

二、综合性实践课的要求

1.明确正确的方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编排,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但我们认为:课本中的一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砖”,真正的“玉”要靠老师来“引”,老师应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应该正确认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2.选择恰当的环境。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是课堂,因此,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也应该是课堂,课堂上有利目标的明确,有利于组织活动,教师的注意力也能关注到所有学生。不过,为了让综合性实践活动更易于操作,教师应该在活动之处让学生先明确活动的内容、目标、组织的方式,注意事项等,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的认识,更加热爱语文,更加懂得怎样学好语文。

3.采用恰当的途径。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其形式五花八门,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练兵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教给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边读边动笔,边读边思考。“结合课外阅读展示阅读成果,开展读书征文、写读书卡、做摘抄、读书演讲等活动。

三、综合性实践课的作用

1.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调查、访问、考察、访谈以及查询资料和上网搜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传统的语文课过分突出老师的作用,以老师的知识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和参与,所讲内容翻来覆去都是些字、词、句、篇,主题、人物、结构……显得太沉闷,太枯燥无味。地域文化对于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程度,能抓住学生们身边的事、景、物开展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一些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也都会积极表现自己,也激发了那些中后进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大批有益于社会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就是要了解和参加自己家乡的建设,自觉地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十分关注的内容之一。

4.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鼓励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实践,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懂得尊重人、体谅人。在与人交往、合作中,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传承文化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四、综合实践课面临的问题

1.家长迫于中考压力只关心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学资源,不太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子女参与有的持反对态度。有些学生对活动课不重视,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学生头脑里的应试观念较强。这些都需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对他们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宣传教育。

2.学生活动仍不够充分,面不太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由于学生的课业繁忙,部分学生准备不充分;二来学生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生活,三是比较活泼开朗的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的机会,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仍不主动,得不到什么锻炼的机会。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锻炼还不够均衡:能力强的学生在活动中如鱼得水,弱的一些学生则跟在后面。怎样让性格、特长、水平起点各不相同的学生在活动中能取长补短,使得弱者变强,强者更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3.怎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的时间长了,学生的兴趣也会渐渐淡化,这就要求我们适时地改进活动方案,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4、怎样谋求“量的扩张”,即资源扩展与时间延伸。所谓“资源扩张”就是扩大语文实践,把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优化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所谓“时间延伸”,就是将学生的时效性阶段活动,延伸到整个学期,全面铺开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在综合实践性活动中,教师要紧扣初中语文的要素和特质,切实可行的采取相应的活动,使学生的热情和能量在活动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初中语文教学得以顺利展开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实践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