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培养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必要性

2016-07-04 06:16冯德海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新课改同学

冯德海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生长点,“问题是教育的心脏”。一般而言,问题包括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因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存在重数学结果,轻数学过程,重标准答案,轻智力开发,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活动等现象,与国外比较,我国强调对数学课本上现成题目的解答,对学生数学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多,导致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几年来对教学的一些感受,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教育必须抓住切入点

教育是培养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当今社会,数字、信息技术速猛发展,对人才更高的要求,随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应运而生。为此,必须转变妨碍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中发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改革基础数学教育的切入点,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

二、加强学生对激励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符合新课改要求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做到了让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作用,学生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既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易错问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

学生积极发言其实不难,只要老师注意观察班里的那些学生平时比较积极回应自己的课。当他们在课堂上能有所思考时,应该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要注意对这些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不应该一句带过说是对就对,错就错,应该耐心的引导学生向你课程靠拢,这样不仅鼓励了他们,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要知道作为学生都希望他的老师能对他的言行给予关注和肯定。对于一些平时不太积极回应课堂的学生,应该要适时的提问他们,不应该在他们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批评他,应该想办法让他以后认真听课。例如:上课老师问一个平时不听课的学生问题,但他回答不上,老师应该进行适当的的“惩罚”——你先坐下听听别人的看法,下节课我还提问你这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这个学生能够下课认真思考你的问题,也能对相当一部分类似的学生有种警示的作用——老师随时会提问不听课的同学。而且这个同学在下次能正确回答,老师应该给予鼓励,这样这个同学就会有下次回答的勇气。还有你可以鼓励学生对课堂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不要用老师的威严来吓,学生什么都要听你的,要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逐一解答。你要求他们不一定是在课堂上提出,有的同学比较害羞,你可以叫他课下找你。

总之,提出问题的好处,当然是老师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啦。在同一班上课,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老师要好好利用“提问”来了解学生,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要知道“提问”不只是老师提问学生,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二者是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它们都有共同的目标——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激励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符合新课改要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做到了让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作用。学生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既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掌握、理解、明白,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新课改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