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下的群众文化建设

2016-07-04 07:46陈熙颖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陈熙颖

摘 要:“互联网+”是当前互联网经济中热门概念,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一切事物都向着高速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文化建设也要紧贴时代的需求。在文化建设当中,最为基础的是群众文化建设,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对群众文化建设提供的便利以及相关的不利影响。本文围绕着“互联网+”的概念,探讨群众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文化建设;文化宣传;信息社会化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这个领域包括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与现代信息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旨在促进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是信息化时代下我国的一项全新国家策略。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引导群众更加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社会,另一方面也要利用“互联网+”,使文化建设变得更有针对性。

一、“互联网+”与群众文化建设

1.“互联网+”的相关介绍。“互联网+”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经济的崭新形态,即传统产业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和互联网技术形成的强强联合,从而达到生产要素优化、业务体系更新的效果。在“互联网+”当中,最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即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的“加号联合”,也代表着通过这项规划,整体互联网产业能够实现产业升级,从而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是云计算和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整合,我们可以将互联网的互动性和精准性发挥到最大,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进行改造。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由于不涉及市场利益,“互联网+”的应用主要是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大数据的收集有赖于样本的多样化和大量化,通过上传到服务器进行云计算的形式对群众文化建设产生有益的作用。

2.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及要求。群众文化建设是指以群众为文化的主要受众,在群众当中开展,以增强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建设事业。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群众文化事业正处于发展改革的探索阶段,对于目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在肯定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正视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形势主体良好,较好地满足了当前群众的基本文化娱乐需求,但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形式看,主要对群众文化发展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1)群众文化服务方式的社会化、规模化、现代化。相比于之前的群众文化建设,互联网时代下的群众文化建设更加呈现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一方面,这是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群众文化建设也以市场为基准,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也随之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群众逐渐满足了文化基本需求,正向着更高层次、手段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方式转变。同时,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日渐增长,带来的是人们对于流行文化的欣赏口味和审美判断也在不断改变,对于新文化、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这就意味着群众文化的形式需要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需要,力求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创新,借助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群众文化服务内容的传播力、感染力、渗透力。文化是天然带有传播和渗透属性的,某地区的群众文化受众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地区文化的总体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只依靠自身的文化发展,还要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打破传统的文化藩篱,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都应该批判性地吸收。另外,先进的群众文化也具有向外传播的特点,如北京天津一带的相声深受群众喜爱,在网络的作用下,以郭德纲、岳云鹏为首的德云社将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到全国,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会吸收其它先进文化的特点,实现自身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值得群众文化工作者学习。

3.群众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目前群众文化建设虽然硕果累累,但是一些问题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范围内的群众参与不够广泛,二是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形式与内容单一。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在科教文卫体事业中实际只占有非常小的比重,而公益性的活动往往内容、手段上不够丰富、不够灵活,难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群众文化建设除了现有服务项目之外还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群众文化传播的手段以及群众文化的内容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率。这就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紧紧围绕群众文化建设,牢牢抓住群众的需求,突破以往的劣势。其次,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共建,如果文化建设方面各部门不通力合作,就难以掌握目前文化趋势的全貌,群众文化建设的正常运营也就无从谈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部门的合作共建成为可能,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缺少对相应区域内文化人才的资源有效利用与整合,导致资源利用处于低效的状态。

二、“互联网+”下的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1.巧用大数据,精准投递群众文化活动。大数据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应用十分广泛,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都需要利用大数据作为自身发展的参考。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大数据能够以直观的形式得出当前文化流行的趋势,以地区内的数据采集为例,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电视收视情况调查以及相关手机应用数据采集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这些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群众文化的关注点,据统计,一般群众对文化的关注点更加偏向于大众化和娱乐性较强的文化,有些低俗文化也掺杂其中。这就为群众文化发展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在群众文化建设和引导的过程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重要,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来说,不仅要提供基本文化服务,更要引导群众文化向高雅和健康发展。所以根据这些大数据的分析,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群众文化进行引导。

2.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活动便利。群众文化建设当中,将文化建设先进成果和文化发展方向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以往,文化建设相关工作人员采用文艺汇演、街头宣传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文化,但是,在“互联网+”的形势下,结合物联网技术,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形式。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有群众文化活动相关微信公众号的传单,通过扫描二维码,群众可以加入公众号及时获取文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另外,还可以使用物联网的便利性进行一些别出心裁的宣传,如利用二维码开展的“街头寻宝”类活动,将参与对象设定为好奇的年轻人,活动最终目的可以是关爱老年人和弱势群体,也可以是传承传统文化等,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座传统群众文化和青年人沟通的桥梁,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接受群众文化,让文化氛围更加和睦。这些都是物联网技术的简单应用,还有更多方式等待着群众文化工作者去发现。

三、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和基础,也是整个社会文化金字塔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下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十分重要。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抓住“互联网+”这个难得的机遇,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从实际出发,开拓思维,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花永昌. 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吴孟.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 大众文艺,2014,01:4-5.

[3]龙先颐.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 时代教育,2012,24:46+59.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