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网络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2016-07-05 12:13张永军丁吉海王培珍
关键词:安徽学报学术期刊

何 莉,张永军,丁吉海,王培珍

(1.安徽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2.合肥学院 学报编辑部,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学报网络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何 莉1,张永军2,丁吉海1,王培珍1

(1.安徽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2.合肥学院 学报编辑部,安徽 合肥 230601)

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为例,依据中国知网最新评价数据,基于学报总体文献、学科文献及单篇文献的浏览量与下载量等传播指标,实证分析高校学报网络传播情况,探讨高校学报网络传播力提升策略。结果表明:网络传播是高校学报传播的主要方式。为提升网络传播力,学报应重点刊发读者关注度较高的重点学科论文,并加快文献网络上传的速度;利用新媒体、多平台发布,提高文献的显示度和易得性;重视英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促进高校学报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高校学报;网络传播力;提升策略

高校学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相继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平台实现网络传播。[2]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进行了研究,如杜秀杰等对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专业期刊相比,高校学报网络传播效果略占优势;[3]郭晓亮等基于中国知网2005~2013年网络评价指标对《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络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4]王爱萍等认为,学术期刊在网络传播力建设方面仍存在传播速度较慢、传播范围国内局限性较强、有效传播精度上升空间较大等问题。[5]上述文献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明确了高校学报在科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且对学术期刊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较少涉及网络传播力提升策略方面的研究。为此,本文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为例,基于中国知网提供的网络传播指标数据,[6]对高校学报网络传播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提升高校学报网络传播力策略提供数据参考。

一、《学报》总体网络传播统计分析

统计对象为2005~2013年《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刊发的原文献,指标为下载量、浏览量及访问量,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6]

(一) 网络传播趋势

《学报》2005~2013年的下载量、浏览量和访问量等指标数据见表1。

表1 2005~2013年《学报》文献下载、浏览统计

分析表1可得: 2005~2008年《学报》网络传播呈快速增长趋势,下载量由1.23万次上升至4.18万次,增长3.4倍;浏览量由2.17万次上升至6.02万次,增长2.8倍。2009年网络传播略有下降,至2010年下降幅度增大,之后进入网络传播的平稳期。总体而言, 《学报》 网络传播发展迅速, 呈现递增态势。由表1可见,2005~2013年《学报》文献访问量为63.01万次。目前,《学报》发行量每期1 000册,每年共4 000册,9年共发行3.6万册,不足访问量的1/20,且绝大部分《学报》用于交流。由此表明,网络传播已成为《学报》主要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逐渐改变了读者获取文献的方式,读者一般先检索关键词查找所需文献,在浏览文献题名、摘要后,决定是否下载全文。可见,提高论文的可检索性和显示度可方便读者检索所需文献,从而有利于提升学报的网络传播力。因此,对于文献题名、关键词、摘要等可浏览项和可检索项,一方面加大其信息量,另一方面用规范通用的学术用语,以提高文献的可检索性;利用新媒体,如行业性的论坛、微博、微信、QQ群、飞信、移动终端的推送等,多平台发布学报文献信息,提高学报的显示度;此外,加强学报的网站建设,拓展网站服务功能和扩展信息,优化功能模块,简化使用步骤,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审稿流程、实行优先数字出版以缩短学报出版平均时滞,缩短文献与读者见面的时间。

(二)网络传播范围

通过文献的网络传播范围,可了解《学报》在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分布与使用情况。2005~2013年《学报》全球范围用户下载和浏览情况见表2。

表2 2005~2013年《学报》文献网络传播范围统计

从表2可看出,《学报》的网络传播覆盖了全球6大洲。在总的下载量中,亚洲用户占近90%,其中,中国大陆下载量占亚洲总下载量的 99.54%,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分别占0.29%、 0% 、 0.14%。由此可见,《学报》传播的主要范围仍局限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虽有传播,但传播力较弱,有待开拓。主要原因之一为《学报》是中文科技期刊,对于不懂中文的用户来说,主要通过英文题名、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来了解文献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故为争取海外更多的用户,进一步扩大《学报》的网络传播范围,应提高文献题名、关键词、摘要等可检索项的信息量,使用规范通用的学术用语。其次规范英文摘要的写作。为便于检索,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结构一般比较固定,通常先陈述研究目的,再介绍研究内容、方法和途径等,再陈述研究结果及评价论文的价值。故英文摘要写作文体应正规、精炼、具体、完整,语言表达应明晰与畅达、逻辑连贯等。

二、学科文献的网络传播统计分析

《学报》文献的学科分布反映了 《学报》 用户关注的重点学科优势所在。中国知网将学科分为10个一级学科 (专辑),《学报》被访文献涉及9个一级学科,2005~2013年《学报》被访一级学科文献的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学报》被访文献下载与浏览统计

由表3可见:2005~2013年,工程科技Ⅰ辑、信息科技和工程科技Ⅱ辑为《学报》被访前3位的一级学科,3种学科的下载、浏览比均达80%以上;此外,基础科学和经济与管理科学的下载比例分别为10.70%和6.74%。被访前3位学科门类的学科文献分布见表4至表6。

表4 被访工程科技Ⅰ辑学科文献统计

表5 被访信息科技类学科文献统计

表6 被访工程科技Ⅱ类学科文献统计

由表4可以看出,工程科技Ⅰ辑中被读者关注的二级学科有13个,其中关注排名前3位的学科依次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冶金工业、化学,下载比累计近70%。由表5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专辑中被读者关注的二级学科有8个(为便于统计,将出版、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两学科数据整合在一起),其中关注排名前3位的学科依次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下载比约90%。由表6可以看出,工程科技Ⅱ中被读者关注的二级学科有14个(为方便统计,将船舶工业、汽车工业与铁路运输3学科数据整合在一起),其中关注度较高的学科是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累计下载比达86%。

上述分析表明,《学报》文献的学科集中度较高,体现出明显的工程与信息特色, 网络传播关注的重点学科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冶金工业、化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学科分布情况可为期刊学科发文比重分配和栏目合理规划提供一定依据。因此,《学报》可从被访优势学科入手,加大刊发读者关注度较高的重点学科类论文的比例,如金属学及金属工艺、冶金工业等,且根据高被访学科适当调整栏目设置;同时优化出版流程,实行优先数字出版以缩短学报出版平均时滞,加快文献网络上传的速度。

三、单篇文献的网络传播统计分析

2005~2013年《学报》单篇文献被访区间统计见表7,单篇文献被访海外区间统计见表8。

表7 《学报》单篇文献浏览、下载区间统计

表8 《学报》单篇文献海外浏览、下载区间统计

由表7可知,《学报》刊发的文献近100%的被关注。其中,单篇文献下载10~50次所占的比例最大,单篇文献浏览大于100次的所占比例最大。进一步数据分析显示:下载量达2 000次以上的文献2篇,分别为《基于MATLAB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达1 000次以上的文献11篇,其中经济学2篇,信息与控制类学科3篇,机械工业学科文献3篇,化工学科文献1篇,计算机科学学科文献1篇,金属学及金属工艺学科文献1篇,上述学科均为本校的重点与特色学科;13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中,有12位来自本校。

由表8可见,约40%的《学报》文献被海外读者关注,单篇文献浏览、下载最多的频次区间均为0~10。2005~2009年《学报》网络传播分析结果显示,[7]仅29.79%的《学报》文献被海外读者关注。由此表明,近几年来《学报》海外网络传播力有一定的提升。进一步数据显示:《学报》文献下载与浏览最高的频数分别为38次和41次,分别是冶金工业论文《宝钢高炉风口衬套的侵蚀机理》和经济类论文《基于非线性计量经济学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浏览、下载排名前10的单篇文献中,冶金工程学科论文7篇(其中1篇外稿);经济学学科论文1篇《基于非线性计量经济学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机械工业学科论文3篇(其中1篇外稿)。由此表明,冶金工程学科文献最受海外读者的关注,其次是经济学、机械工业,10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中,8位来自本校。

上述分析表明:《学报》海内外影响力居高的文献中近90%的文献来自本校,且均属本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文献,也均属《学报》被访问前3位的专辑文献。由此表明《学报》较好地展示了本校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的科研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校科研窗口的作用。再者,《学报》可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吸引校内外相同学科的优秀稿源,从而进一步扩大这些学科的网络传播优势。

四、结语

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为例,依据《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最新评价数据,在实证分析学报网络传播的基础上,相对应地提出高校学报网络传播力提升策略:基于高校学报被访的优势学科,合理规划栏目或适当调整栏目设置,使学报的栏目设置与优势学科保持一致,扩大这些学科的网络传播优势;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 新媒体,多平台发布学报文献信息,加快文献网络上传速度,提高文献的显示度、易得性与可检索性等;再次,规范英文摘要写作,要求其文体正规、精炼、具体、完整,语言表达明晰与畅达、逻辑连贯等,促进高校学报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从而扩大网络传播范围,提升其网络传播力。

[1]孙国林. 网络传播发展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42-50.

[2]马云彤. 中国知网文献与引文检索评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4):112-114.

[3]杜秀杰,赵大良,蒋汀华,等.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比较[J]. 编辑学报,2012,24(2):162-164.

[4]郭晓亮,刘小燕,颜帅,等. 基于中国知网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5(11):43-50.

[5]王爱萍,李琪,刘呈庆. 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力的定量评价与提升路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0(4):150-156.

[6]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DB/OL].(2014-01-01)[2015-08-20].http://cpas.cnki.net/OldCore/index.aspx.

[7]何莉,吴晓红,吴月红.《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009年网络传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02-105.

(责任编辑 汪继友)

Research i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Network Spreading Capacity of University Journal:A Case Study of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HE Li1, ZHANG Yong-jun2, DING Ji-hai1, WANG Pei-zhen1

((1.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AHUT, Ma’anshan 243002; 2.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Anhui, China)

Taking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latest evaluation data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 based on the spreading indexes of the pageviews and downloads of the journal total literature, subject literature and individual paper literatur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network spreading and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its spreading capacity. Results show that network spreading is a major way for its spreading. In order to promote it, editors should publish the papers of important subjects which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of readers, speed up the uploading of literature, make use of release through new medias, or multi-plateforms, to promote its display and readabi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nglish abstracts and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spreading and exchange.

university journal; network spreading capacity; promoting strategy

2016-03-10

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jy10)

何 莉(1973-),女,安徽宿松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

G255.2

A

1671-9247(2016)04-0076-03

猜你喜欢
安徽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