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探究

2016-07-05 15:43郑峻林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工作高中地理探究

郑峻林

【摘    要】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专业知识和间接经验的传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掌握的扎实度。因此,本文中我将主要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以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为例,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进行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工作  知识传输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6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为了实现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传承,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进步而出现不同的教育形式。不论教学形势如何改变,教师这个职业一直担负着人类知识和经验技巧的传输工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连接过于与现在的知识纽带,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某一门课程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丰富与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是高中时期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常设科目,和政治、历史并称为高中文科综合类科目,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在我看来,地理不同于历史、政治这两门学科,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不仅仅有记忆的纯文字性知识,还包括图片、计算等较为抽象、理性的知识。因此地理虽然划分在文科之列,但实际上是一门文理结和的综合性科目,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良教學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切实做好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俗话说“教师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瓢水。”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最大限度的保证所教授知识内容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在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难点知识分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高中地理这门科目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两点关于教师自身建设方面的方法。第一,在专业素养方面,教师要不断阅读地理方面的专业书籍,或者利用互联网了解一些地理方面最新信息,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第二,在教学技能方面,教师要学会团队合作和交流,尤其是教学时间较短的教师要积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表达出来,然后团队合作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思维上的交流和碰撞,会呈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促进地理整个教学团队教学技巧的提升。

二、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情况下所讲的写教案,是为课堂教学进行预热的一个过程。备课阶段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一个总体的考量。所以,在我看来一次成功的备课必须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对于地理来说,知识内容都是分章节进行的,每一章节的内容一般会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重点内容在教学大纲上也会有明确的标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将每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主次部分的划分。如在讲解时区和地方时这一部分内容时,地方时的计算是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那么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在教学时间和例题的分配上有所侧重,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主次分明,知识讲解的循序渐进。

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着人来展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地理这门课为例,如果一节课教授的知识大部分是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基调就要向着活泼、自由方面靠拢,这样可以中和机械记忆所带来的沉闷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和课堂活跃度。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方法科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地理这一类知识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来说,部分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指导。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避免课下时间的重复性浪费。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将自己放在知识引导者、启发者的位置上。并且,地理教材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交流。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遇到难题或者出现错误的时候予以讲解和纠正,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印象,并且通过自主探索会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入实践性课堂环节。地理这门课程主要以研究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因此和人们的生活关联密切。教师加入实践性的课堂环节,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环境的探索中学习地理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够拉近地理这门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的探索欲望。

四、课后作业“重质轻量”

课下作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一天所学,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的过程中只重量而不重质导致的。所以在我看来,课下作业要将质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布置的每一道题目,每个背诵知识点都要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做一道题或者几道题就可以大体总结出一类题目的解题规律,背诵一个知识点就将其记忆牢固。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实现学习水平质的飞跃。

总之,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要想做好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先要从转变自身观念出发,然后,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基础上,做好备课、上课、课下监督等三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地理学习水平,实现整个教学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工作高中地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