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巧用合作学习法

2016-07-05 06:28张淑娟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巧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

张淑娟

【摘    要】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容忽视,如果将学生的能力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变得高效优化。合作学习法是使学生能力展现、融合、提升的最好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巧用合作学习法,一定能够使学生的信息量与解决问题方法都得到扩充。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巧用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37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承担着与其他学科同样重要的教学任务,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高中学生不同于其他学段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力,将学生能力应用与地理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那么融合学生能力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合作学习法。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法。

一、问题呈现

(一)组织不细致

活动的组织安排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在活动之前就对活动进行系统的、细致的安排,才能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学习小组的安排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都清楚地知道在进行学习小组安排時必须十分认真、仔细,决不能敷衍了事。小组的建立应遵守一定原则,并保持各组之间的均衡,小组成员间应尽量靠近,以便进行交流与讨论,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

(二)组织缺乏条理

每一个成员都具备一定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将他们科学的分工在各个合作环节之中,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占据最关键的地位,其决定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明确小组分工、明确组员间的互助互动的依赖关系特别必要。

我发现,有的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合作、不参与、不分享的现象,没有和成员之间形成充分的讨论,这无疑会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反应迅速,在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往往不能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就迫不及待地讲出自己的观点,结束了小组合作学习;而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在新知识的讨论中,往往缺乏参与意识,只是倾听或者干脆就不参与,这些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组员没有明确自己与同伴之间各自的学习责任,没有和组员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三)教师作用没有体现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这一点毋庸置疑,在高中学段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重要,教师仍然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导。这类常见问题有:在平时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进入小组并进行适当调控,而是根据经验,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停止了讨论,没有顾及讨论的进程。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二、方法解析

(一)小组成员科学化的组合

高中学生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的可贵资源,高中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力,所以合作时,一定要科学化的融合各个成员。一定要将学生资源充分了解,科学组合。首先,合理确定组员的数量教学实践中,小组人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若组员过多,教师虽然容易把控,但每个组员展示自己的机会就相对减少,讨论可能会很热烈,但极容易浮于表面;若组员太少,相互之间互补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也难以凸显。通常情况下,合理的组员数量应在4—8人,这样既有利于达成合作学习的效果,又便于教学中的灵活调控。

其次,利于组员间的差异互补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班主任的意见和平日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标准进行打分,并选出组长。组长应有效地组织组员讨论、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在讨论时人人有机会、个个能参与,让组员在讨论过程中均有收获。分组还应尽量确保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当,尽量缩小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各学习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

(二)合作课题科学化的选择

合作活动有意义,选题非常重要。只有选好课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使学生愿意积极的进行思考,愿意分享发现。教师设计的合作设问必须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小组尽快进入合作学习。问题有层次但不是难度过大,应依据学生已有的基础逐步提问,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通过相互帮助以使得有所进展,教师还应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每一名参与者都能收获成功带来的欢乐。

问题有探究价值主要是指,选择的问题应该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互助、配合才能更好解决的问题。若缺少必要合作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在学习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三“湿地的开发利用”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合作讨论:我国东北平原为什么被称为“北大仓”?后来大家为何改称其为“北大荒”?如何使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些有层次性、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既可以迅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又可以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要科学化的指导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即使是到了高中阶段,学习活动依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要求提高了。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分组,不是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了事。事实上,教师只有深入到小组之中,才能认真听取各个组员的发言,与小组成员就相关疑惑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的活动行为,发现学生讨论过程中闪现的灵感及疑惑,及时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深入学习、拓展知识内容。

事实上,除上述问题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学时间的局限,不能保证各小组都能展示自己的成果;什么样的学习评价才更合理;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这些问题都需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学科之一,同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任,高中地理教学面临高考,同样具有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短的问题。通过实施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将众人的智慧凝结升华,促进学生们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巧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