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2016-07-05 01:39王亚莉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兴趣教学主体性

王亚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我们发现高中地理教学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局限,高中地理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尤其是在兴趣教学的探索上。兴趣教学是开展其他教学的前提,也是开展好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支撑。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切实开展兴趣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  兴趣教学  主体性  师生关系  思维方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84

在步入高中之后,不少学生反映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尤其是觉得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高中地理在难度上增加,不好理解,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因此,兴趣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地理学习畏难情绪的途径之一。但是当前由于兴趣教学尚且没有全面深入地大范围开展,很多教师对于地理兴趣教学没有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片面化等各种局限。以下我针对相关问题谈一下如何顺利推进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开展兴趣教学的前提和准备

高中阶段学生的主体发展和表達需求明显强烈,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领域或者问题,并且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获得对自我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建立起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形成持久的兴趣[1]。然而现在虽然开展了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大部分院校只是换汤不换药,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主,以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致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得不到主体发展的机遇。

第一,教师应该走出应试教育的局限,从根本上关注学生个体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例如现在很多教师就以自己为主,一节课不停地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成为知识的复读机,被迫型的压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丧失主体性之后逐渐对地理学习也失去兴趣。相反,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探究问题,帮助其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学校教学楼的太阳高度角变化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够充满兴趣地获得主体性发展的满足。

第二,主体性的建立与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2]。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具备独立客观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能力,但是又无意识地要对自己进行认可,当教师的评价不当或者偏激的时候会极大挫伤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老师的评价极为在意,甚至比较相信,因此在课堂教学也好、课下交流沟通也好,教师要对学生做出中肯的评价,不能由于主观臆断和喜好就对学生进行批评,这会使学生怀疑自己,打击其主体性顺利形成。因此,地理教师要注重以鼓励为主体的评价入手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性,从而促进兴趣的快速建立。

二、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兴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中阶段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这样的状况,喜欢哪一位老师就会顺带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课程,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以情感来对待世界和学习的原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发展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来辅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方面,地理教师无论是否是班主任老师,都应该认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而不仅仅是只在意其地理学习好坏,教师对学生投以关怀之后,学生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切和付出,自然也会报之以李。也就是说师生关系是相互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素质,完善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对构建和谐、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虽然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在品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3],教师要积极鼓励这样的孩子,和学生平等相处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引导。我相信这样建立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莫大的帮助。

三、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进行兴趣的培养

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然而此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问题理解比较困难,尤其是学习地球自转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把地球的自转和一些外在运动的物体联系起来,甚至和飞机的飞行路线和时间结合起来进行思维的考查,对于高中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主要是由于思维能力导致的。

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发达的形象思维能力来促进其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减小理解难度,形成顺势思维。例如,采取形象的实物教学,通过地球的模型展示,帮助学生进行快速理解,但是要注意的是,采取形象的实物教学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脱离形象思维的束缚,帮助学生自主建立抽象思维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于新型的教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或者虚拟模型、立体三维空间的展示,为学生把疑难的问题展示为真实的模型,从而促进其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也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兴趣引导。

四、实践是形成兴趣的重要导向因素

实践是形成兴趣的重要导向因素,尤其地理学科本身就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应该借助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以及实践活动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从而实现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形成持久的兴趣。

第一,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例如在学习我国地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典型山地地形进行现场参观调查,进行总结。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二,由于环境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阅历等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度。例如,在学习四川重庆那边的地形和气候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去过重庆的学生为同学们描述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学习兴趣的顺利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讲述,我们发现高中地理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在充分尊重和鼓励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最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形成恒久的兴趣。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教师要注意自身教学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变化和幽默,教师自身的教学情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氛围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兴趣教学的相关知识和策略,不断与学生、家长、教师沟通,同时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恒杰.高中地理学困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1(22).

[2]曹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与评价.2012(08).

[3]王兴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措施的反思与探索——以杜威兴趣思想为分析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9).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兴趣教学主体性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