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

2016-07-05 09:23徐红艳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材开发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徐红艳

摘 要: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受空间限制,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某一环节,并不能将思维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这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生本教学资源,构建生本课堂这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以往带着教材走进学生、教教材的封闭教学观,树立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用教材教的开放教学观,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探究的殿堂。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引入生活活水、寻找知识生长点、渗透数学思想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开发;生活活水;知识生长点;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143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以往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教学时不敢趣雷池半步,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树立“用教材教”“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的教材观。新课改下的数学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而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实现生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对数学教材进行科学的二次开发,才能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让教学更具数学味,更有儿童味,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引入生活这股活水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现行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引入了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教材毕竟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与滞后性,并不能完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生活的活水,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同步,与时代接轨,这正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重要方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盲目照搬教材,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寻找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素材,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来引入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带给学生以真实感与亲切感。这样不仅可以在无形中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直观地演示路口的红绿灯,轮流播放春夏秋冬的图片,直观展现学生的课程安排表。这样就可以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而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缩短学生与学科的距离,引发学生的认同感,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下透过丰富的生活表象,从平凡而简单的生活现象之中得出循环这一本质属性。这样的教学活动基于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将教材引向丰富而宽广的生活空间,这样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更能体现学生在整个数学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更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

二、寻找知识的生长点

教材受篇幅所限制,只是将知识定格在某一个环节,而并不能将知识产生形成的全过程都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为此我们要将知识形成与产生的全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从知识的生长点入手,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的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全过程。如“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教材直接给出了带有“项目”与“只数”的统计表,而并没有涉及分类的过程,这正是学习此部分知识点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将统计表当成填空题来完成,学生是完成这道题,但对于统计这一知识点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要从知识的生长点入手,这样才能避免知识断层,才能让学生深入统计的本质真正的理解。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收集数据、分析信息来自主地制订分类标准,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让学生理解与完成项目。第二步,让学生思考每次填写动物的数量都要带上单位,如何才能最简便。让学生理解与完成只数。第三步,那么如何才能更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让学生理解与完成合计。这样学生就不会是被牵着鼻子走,而是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统计表中各栏的真正意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统计这一抽象的知识点,运用起来也自然会更加灵活。

三、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而这些并不是直接附属于教材,而是无形地渗透于教学之中。这也正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重要方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知识形成过程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悟自生。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教学结束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再到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圆是n边形演变形成的曲线图形,是一个由无数个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将极限这一抽象深奥的数学思想渗透于直观而形象的画面之中,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髓,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这条明线的教学,更要重视数学思想渗透这明暗线的渗透,这样才能不会让学生只学教材知识,而是能够深入数学知识本质,能够学到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数学。

总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为此在教学中切莫机械照搬教材,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实现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小学数学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2012.

[2] 黄丽娟.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J].考试:教研版,2012(6).

[3] 言克琴.例谈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16).

[ 责任编辑 赵建荣 ]

猜你喜欢
教材开发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