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日世界
——沙门粮库文创园当代艺术现场

2016-07-07 08:37
美术文献 2016年4期
关键词:跨媒体粮库台州



别日世界
——沙门粮库文创园当代艺术现场

左图:媒介行星团队成员作品(媒介行星团队成立于2015年,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青年艺术家组成)七间《托付不效02》 装置 200cm×200cm×300cm 2016年邵丹青《凹凸》 纤维帽子 200cm×90cm×160cm 2016年

别日世界——沙门粮库文创园当代艺术现场

展期:2016年3月9日—4月10日

地点:台州沙门粮库仓库创意园

2016年3月,在远离艺术氛围浓厚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台州,由策展人宋振熙策划的“别日世界——沙门粮库文创园当代艺术现场”展览呈现于台州市民面前。本次展览邀请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作为主办单位,集合了管怀宾、媒介行星团队、邵文欢、吴珏辉、UFO媒体实验室、朱玺、李舜、龚旭等艺术家参展,他们的年龄层涵盖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从不同的视角构建着他们艺术创造力背后的当代艺术世界。对于台州市民来说,或许这些艺术家的名字还很陌生,或许他们还不太了解当代艺术是什么,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展览将呈现一个平行于他们生活世界的“别日世界”,宣告普通观众们都能享受、了解、思考当代艺术所带来的任何能量,这是一种权利,也是台州市民应该享有的。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宋振熙为我们全面解读展览前后的相关问题,让我们更加了解这次展览的初衷、结构和意义。

徐之乐(以下简称“徐”):为什么会做这次展览?

宋振熙(以下简称“宋”):说来也是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沙门粮库文创园”——台州第一个实际意义上文创园的董事长,也是当代艺术的资助人、藏家陈莽先生和他的太太。通过交流,我发现他们把这个园区当作一件执著和理想的事情在做。在这个项目中,让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其即将落成的台州当代美术馆,这是台州第一个美术馆,也是由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师柳迎春设计的。我很期待和他未来的合作,也期待着这个美术馆能够顺利地发展,成为中国众多民营美术馆中踏踏实实、取得一定影响力的美术馆。当我们发现彼此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很是认同,又能够建立起一个共同的目标时,想必就需要做一些事情出来。在美术馆落成前后,我们将会有很多的合作。这次展览作为“沙门粮库文创园”开园活动的核心部分,也是美术馆开馆前的预热展,其实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决定在新年后做这样一次展览,让台州人新年里能够和当代艺术有一次亲密接触。

徐:“别日世界”作为主题是什么意思?

右图:李舜《格物致知——再写逍遥游》 摄影、数码后期、全透明胶片艺术微喷1000cm×188cm(尺寸可变)1/3版 2016年龚旭《龙的“++”计划》现场 综合材料 1730cm×230cm 2012年龚旭《六耳猕猴列传》 综合材料、现场创作 2016年

宋:这个文创园非常有意思,它是以20世纪50年代粮库为基本建筑,经历无数自然天气、人为损耗等还屹立于此的粮仓仓库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记忆、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它们正是当下人们所需要的慢慢体会和交互感受城市文化的“容器”。在这样一个已经成为台州都市文化地标或者说是城市符号的空间中,当我们走入每一个粮仓内部时,再也看不到满仓粮食的盛况,而完全被这样的空间所征服,进而与仓库之外的世界从经验和记忆上完全隔绝开来。就在这里,我们邀请来了多位艺术家,在这个历史建筑内部构造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是简单的传统美学研究和表达,也不是无意识的行为释放,他们构建的世界是不脱离现实的反思,是带有人文情怀的思考,对社会进程问题的表达。这些艺术家来自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他们在这个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里,结合历史经验,带来的是从他们个体创造力里走出来的艺术面貌,不是明天,不是过往,也不是当下。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平行”于我们的生活、只是没能停下思索的“别日”或“它日”的世界。它们来自对城市记忆和文化空间的思考,来自对人的经验感知“去语言”化的实验,来自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性化迸发。这也将带动观者对历史和未来感受的认同。

徐:据我们了解,你基本上会在杭州、上海或者北京做展览,这次来台州做展览有什么感受?

宋:其实,我在北京、上海做展览的次数也很少,基本在杭州。谈到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而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作为策展人也好、艺术家也好自己的选择问题。台州城市经济水平非常高,人均富有程度不亚于所谓的一、二线城市,当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如此之高的时候,他们其实渴望更多的应该是来自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享受,或者消费。可惜他们不是“北上广”这就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不均衡的地方,从艺术工作者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有了庞大的艺术市场、艺术圈,艺术家、媒体、策展人、投资人、画廊、艺术机构等等全部扎堆在“北上广”体系下的艺术重镇,他们给年轻的艺术从业者们一个“迷信”的信号,再结合“成功学”的诱惑,忘却了艺术本应该有的一种使命感我只代表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希望从策展人的角度看,至少我们还需要一种享受当代艺术权利与观者权利的策展,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喜好艺术、渴望艺术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享受艺术生产和展示的权利,消除地域上的差异。或许我们会被很多“艺术大咖们”看不起,或者说并不在当代艺术发声的主流频道中。我记得和我很好的策展人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都走了,谁来给这个城市(杭州)做艺术建设?到那一天或许我们会后悔抛弃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城市。”同样的,台州更是一个需要被艺术感化的城市。在这里做展览非常有挑战,这不是一次展览就能带动艺术氛围、得到艺术教化的成果,而是需要持续的实践,甚至是一代人去慢慢建设的。最近有个电视剧很火,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在我看来,不过分地说,在某种意义上“北上广不相信艺术”,它们只是需要艺术。所以我希望在台州这样的城市做艺术工作,或许会有更纯真的收获。

朱玺《伤痕》 装置:牦牛头骨、皮毛、白鹭标本、草、压克力、玻璃、青蛙骨骼、喇叭、功放、铁 尺寸可变 2014年作品说明:皮毛、头骨、草地,三个元素的支点撑起一件如同十字架又仿佛诺曼底登陆时候的路障,又是进攻又是防守的金属结构之上,一只白鹭轻盈地停栖。具有符号化的装置叙事创作,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痕迹,体会工业文明和生命之间那不可逾越的伤痕记忆。

徐:做这个展览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宋:据说这是台州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当代性的艺术展览。所以如何呈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又要消解它们和观者之间的距离感,这是一个难点。我们不希望做一次距离大众太遥远的展览,也不希望让艺术家牺牲掉自己的创作,变成一次纯粹的当代艺术入门教育展,所以在这之间把握“度”的关系是艰难的。因此,更多的工作不在于这次展览一下子能够完成,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台州当代美术馆的运营来让当代艺术日常化,而不是节日化。谈及展览的难点,也该说说未来这个美术馆的难点。在我看来,中国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是有很大问题的,无论是自我定位、展览展示、学术研究、艺术收藏、商业运营等都是模糊和尴尬的,导致运营的混乱以及漫无目的。台州当代美术馆在国内很少有成功的同案例美术馆给以参考,加上陈先生夫妇以及背后的股东团他们是初次尝试,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和浙江区域的多家民营美术馆一起相互协助、共同发展。不过,将美术馆的运营和文创园结合作为一次全新商业模式,或许能够在艰难的道路中走出一片天地。

UFO、乂媒体表演工作室、冯昊《浮岛》 影像、声音、肢体、建筑作品说明:这件作品是一次跨界综合性的创作,它是一场糅合建筑设计、新媒体、声音实验、舞蹈表演的现场呈现,游走在不同艺术语言的边界,重塑表演场域。作品用使用过的钢管条搭建一个矩阵空间,以水中浮岛为意向,在光影变幻之下,感受漂浮迷幻,在社会性中寻找自我,在空间真实中寻找个体存在。

徐:这次参展艺术家阵容强大,能简单介绍下吗?

宋:当然可以,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艺术家管怀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是国内外知名的装置艺术家,多年留学日本的经历,让他对装置艺术中的空间、物、叙事语言等把握得非常精准、巧妙。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媒介行星团队是一群青年艺术家集体创作、相互独立感染、共同展示的艺术家群体。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教授邵文欢老师的创作非常实验,他喜欢在影像作品上再次创作,可以说是综合材料性的创作,他的摄影装置也是非常具有哲学韵味的。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艺术家吴珏辉及UFO媒体实验室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更加偏重新媒体作品,更具有大众所认为的科技感、未来感,用声光电的手段,加上更多虚拟、电子化的处理,在制造视觉奇观的同时,引发我们对视觉艺术的思考。另一位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艺术家朱玺的装置散落在整个园区内,他将结合园区的景观,用艺术的手段打造公共艺术生活。艺术家李舜向我们展现光影书法背后的叙事,让观众看到原来一道光的意义可以和自己的记忆、生活如此密切相关,而这些光能够变成书法一般的美妙。艺术家龚旭的作品被很多年轻人喜欢,他的绘画功底可谓非凡,将带有中国传统的经典题材加以现代化的表达,让观画者能够看到不一样的绘画世界。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将会让台州前来看展的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重要记忆,这个信心我是非常足的。

管怀宾《无人界——天界线》影像、装置:不锈钢镜面、充气膜、风机、油桶、电机 尺寸可变 2015年作品说明:《无人界》的作品,包含了影像与系列装置两个部分。《无人界》摄影系列是管怀宾在过去的六七年间拍摄的数千幅建筑物的顶层风景,800张摄影挤压编辑成31分钟的影像。这次展出的《无人界——天际线》是《无人界》的系列装置作品中的一件。

徐:做这次展览是否有压力?如果来看的人很少,或者大众并不感兴趣怎么办?

宋:当然有压力,每做一次展览都有压力,“只要你做事情对别人负责,那么你做任何事情都有压力”,这是我们牟森老师的话。当然,很多人认为在这个没有什么当代艺术底子的地方做展览挑战太大了。这个问题具有两面性。就像陈莽先生所说,在他看来中国文创园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在文化环境并不优越的地方。相信大众会对陌生的领域产生兴趣,因为这是所有必要条件聚齐之后,必然要产生的结果,只是我们总是用假设去掩盖未来罢了。

徐:你觉得这个展览的意义在哪里?

宋:一句话,如果说革命的意义在于还权利于人民,那么现在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将当代艺术的权利还给人民,给那些对当代艺术“垄断”的城市一次提醒。(本文节选自访谈《宋振熙:做一次不迷信“北上广”的展览》)

古菲《粮仓计划》 现场行为 2015年

邵文欢《霉绿系列》8 综合材料:亚麻布、银盐感光、丙稀绘画 115cm×80cm邵文欢《复合的风景之一》 综合材料 200cm×200cm

OTHER WORLD - CONTEMPORARY ART SCENE AT SHAMEN GRANARY CULTURAL CREATION PARK

猜你喜欢
跨媒体粮库台州
试谈新环境下的博物馆跨媒体叙事
粮库竣工
粮库里的机器人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我为抗日政府管粮库
应用图学习算法的跨媒体相关模型图像语义标注
艺术品跨媒体出版中色彩管理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