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之乡赏“得体”

2016-07-09 17:32杨九俊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乡土

丹阳市前艾中心小学所在地是著名的服饰之乡,“华莱士”“沃尔夫”“帅英特”等品牌家喻户晓;前艾中心小学文化品牌为“得体教育”,顾名思义,不难想见其间的联系,又禁不住要为学校的文化创意而点赞叫好。

一、寻土在“服饰”

前艾中心小学校长束伯华是一位有追求、有思考的教育工作者。此前他在胡桥任教时,就从当地盆景和根雕入手,走生态化教育的路子。我第一次和束校长见面,他不是介绍前艾,而是说起胡桥,可见胡桥的教育实践在他生命的年轮里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记。到了前艾以后,他发现这里的农村正在被城市化,原先充溢在乡村校园里孩子身上的野性、纯朴、天真烂漫、泥土芬芳已经很难寻觅。在外在面貌的现代化建设令人炫目时,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乡土情却迷失了。他决心利用乡土资源来追寻原汁原味的教育,来守住孩子纯洁而宁静的心灵。所以,到了前艾,他首先“寻土”:前艾的乡土特色在哪里?前艾的地域文化是什么?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当地是有名的服饰之乡,学生家长中有65%都在从事服装业,前艾的乡土就在服饰,前艾的文化也在服饰。服饰,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积淀和优秀文化因子在传递、衍化过程中绽放的物质和精神花朵。服饰文化作为学校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内涵中可以较好地与教育连接。于是,束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就在这“一方水土”安营扎寨,步步扎实地做起了服饰文化育人的实践研究。当然,这样的选择,与他难以忘怀的胡桥根雕一脉相承,既是乡土的,又都是审美的,所以他的前艾故事从胡桥说起,也顺理成章了。

二、服饰与文化

在“寻土”之后,束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就认真开始“营土”。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服饰很“文化”,它记载历史,表现社会,蕴含宗教,反映民俗,继而他们又提炼服饰内涵的文化元素,发现“规范、得体、精神、审美、开放、活力”等都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情境。于是,他们持续十多年,开展了“服饰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前艾中心小学的“服饰文化育人”研究,坚持课题引路,十多年来,先后进行了“开展服饰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立足实践创新,开放性地进行服饰文化教育”“开放性服饰文化校本课程研究”“服饰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等课题研究,以课题为抓手,集中突破了学校特色建设的难点问题;建设校本课程,每周一节服饰文化课,每月一讲一演,每学期一展,每年一评“服饰文化形象代言人”,推进服饰文化与学科整合,开展服饰与英语、服饰与科技、服饰与体育、服饰与信息、服饰与美术等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加强制度保障,从穿戴着手,制定教师、学生、食堂人员、保安着装规范要求,定期开展“形象代言人”评选、服饰文化节等活动;出台“班班有板报,月月有更新,期期有评比”的规定;编写校本教材,2000年开发出省内第一套文本形式的服饰文化校本教材,紧扣“审美素质”“实践创新能力”两条主线编排,接着又编写了电子版的校本教材,为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便捷联动提供了可能;开展综合实践,以“服饰文化形象代言人”评比为主线,开展“四个一”(一把剪刀、一根针线、一支画笔、一只鼠标)评比、文化之星命名、特色中队评比、家居环境设计等等,大课间共做寓穿、戴、行、劳动、体能训练、形体训练于一体的“服饰操”,组织师生进行服饰文化的整体设计,恰到好处地美化学校、班级的环境;发挥基地功能,利用区域的教育资源,将“华莱士”“沃尔夫”“帅英特”等公司确定为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厂区参观,聆听专业人员讲解,同时加强校内设计室、操作室、工作室、展示室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如展示室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作品精选等立体直观的形式,让师生感知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从服饰文化到“得体教育”

在“服饰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取得成功之后,前艾中心小学怎么往前走?束伯华校长在讨论学校特色建设时,说得最多的关键词是“坚持”和“创新”。正是坚持中的创新,才是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正是创新的坚持,学校的文化传统才具有在不同情境中蓬勃生长的活力。可能是坚持的内在韧性和创新的激情活力,在某个语境中契合了,他们抠出了“得体”这个关键词。“得体”由服饰文化而来,又与教育的内在要求相一致:教育旨在“得体”,“得体”方是真教育、好教育、美教育。于是他们树立起新的文化旗帜:基于服饰文化的“得体”教育。

在校本的意义上,“得体”源自服饰文化。服饰文化的基本意蕴是什么?一是实用性,二是审美化。穿戴得体,就是服饰发挥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在讨论“得体”教育时,他们借此展开,提出“得体教育”的基本模型:“得体”的德育——基本规范+恰如其分;“得体”的课程:共同基础+个性选择;“得体”的教学:基于标准+差异发展;“得体”的环境:经济实用+赏心悦目。这样的理解和设计,服饰文化的内核和肌理顺其自然地体现在“得体教育”之中,同时又显然有所拓宽与深化。

相对于理性认识而言,他们更擅长于行动,说干就干,想清楚就认真干。以“得体”的德育而言,前艾中心小学已组织教师讨论、制定的文明礼貌用语就包括“中华传统礼仪用语”“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小学生文明礼貌歌”“课堂鼓励性用语”,这些都属于“基本规范”。关于“恰如其分”,既包括在不同语境中对文明用语的灵活运用,又包含最需要、最合适等意义,如师爱,像泰戈尔所言:“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前艾中心小学“风铃草爱心服务队”就践行着这样的精神,8个年轻的女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带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给老人送温暖,给孤儿送关爱;姐妹们互相帮衬,共同支撑,组成了爱心共同体。小谭3岁时被机器碾压,失去双腿,坐着轮椅到前艾中心小学随班就读,学校把他的班级一直安排在一楼,“风铃草”们像母亲一样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体现爱心、耐心、韧心、恒心,支持这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关心一个孩子是个案,德育也只是学校工作的一方面,但从中我们已经感觉到前艾中心小学老师们的责任感和师爱情怀,对于教育,这是最内核的东西,也是我们可以对前艾“得体教育”寄予厚望最主要的原因。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饰乡土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猜朝代
乡土分外妖娆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