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交流课话题设计的“宜”与“忌”

2016-07-09 08:58朱彤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读后板块交流

课外阅读的读后交流是一种师生通过阅读共同的材料,分享心得,讨论观点,提升认识,进而促进精神、生命高质量成长的教学活动。活动需要借助话题展开,因此话题的设定成为交流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那么,读后交流课话题的设计究竟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呢?笔者以为,以下三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忌杂乱琐碎,宜板块呈现

读后交流课上设计的话题如果不得要领,细碎庞杂,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又消解了他们再次深入阅读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不妨通盘考虑,整体架构,设计几个话题板块。各板块涉及的内容、侧重点及思维层次各不一样。板块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或并行、或递升、或由点散开,或收拢聚焦。具体说来,板块可有以下几种:

并列式。几个话题板块各围绕作品某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板块之间并排分列,并无主次。岳乃红老师执教《草房子》时就曾经设计了这样四个话题板块:1.“心心相印”人物篇。曹文轩在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二十几个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么多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2.“真情告白”感悟篇。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人生格言写下来。3.“精彩回放”朗诵篇。作者描写了很多儿童的内心世界,把你认为写得最细腻的段落配上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感受。4.“推而广之”推介篇。《草房子》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师生分别向他人做推介,教师向学生推介作者的其他作品。四个“篇章”分别围绕一个主体问题展开,看似指向不同的方面,其实又都扣住了作品的核心内容。

渐进式。几个话题板块循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向前推进,板块间呈承接递进关系。一位老师执教《安徒生童话》时,首先引导学生走近作品,回顾安徒生笔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并联系作品内容畅谈各自的感受;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安徒生的作品拨动读者心弦的秘诀是什么,从而自然的引出关于作者人生经历和境遇的介绍;然后,启迪学生将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相似性的比较,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表达内心对于作者的认识与体悟,深刻感受其永恒的魅力。“作品—作者—作品—作者”四个话题板块回环往复,渐次深入,学生的思维在不同的水平层次展开,对作品、作者的解读也不断往纵深发展。

发散式。以作品的一个核心内容或主要特色为中心,从不同方面或角度设计话题板块,多向展开的板块集中指向于一点,可以加深对作品中心问题的认识。一位教师教学《王尔德童话》时,以寻找、感悟作品中的美为中心,从“人物外表美”“人物精神美”“作品语言美”“作品意蕴美”等方面设计板块,不同的板块都由“美”这一作品核心要素生发出来,最终丰富了学生对于作品中美的感知。

二、忌指向单一,宜丰富多样

笔者作为教研人员,发现读后交流课许多话题的设计始终指向于作品情节的回顾,其实,读后交流课,不仅可以有内容的分享,也可以有观点的碰撞,更可以有情感的抒发。多类型、多维度的设计话题,摒弃线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开掘,并使交流深入下去。

话题类型多样。记忆型话题是为重温作品内容而设计的话题类型,在教学中被老师们广为使用,比如《火鞋与风鞋》中的迪姆在旅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是怎么面对的。此外,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指向于理解和创造的话题,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交流中得以发展。理解型话题一般围绕对于阅读材料的感悟、认识以及特色何在,喜爱、认同的部分及原因是什么而设计,或者交流还有哪些疑问尚未解决,对哪些观点尚存异议等等。比如,曹文轩在《草房子》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景物的描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谈谈感受。此类型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体察与欣赏,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创生型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研读,从而做出拓展、审视、评鉴,并由此领悟内涵,找寻生活原点,产生自我的生命观照。比如作者在《城南旧事》中塑造了四个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意图何在?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物形象吗?创生型话题调动了生活经验,打通了作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培养价值观,形成圆融的人生智慧大有裨益。

设计维度多元。读后交流课上话题的设计多维度,多指向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学生阅读品赏的能力。具体说来,设计时可以既扣住内容,更指向表达。高年段的交流课,要引导学生在疏通情节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表达,从作品中汲取要领为我所得,为我所用。比如,有老师教学《西游记》时,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有许多精彩的环境描写,找出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它们妙在何处。还可以既分享已有收获,更探寻未知领域,引领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更深邃、更广阔的空间。比如对于作品更深入的领悟:一位老师执教《魔法师的帽子》时设问“书名是‘魔法师的帽子,为什么魔法师直到故事快要结束时才现身?”此问显然是许多学生阅读时未曾关注的,虽出乎意料,然而确实在情理之中,它的解决有助于学生体悟到作品布局之巧妙。又比如对于作者更全面的认识:安房直子的作品都富含奇妙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淡淡的忧伤,其中《狐狸的窗户》是极为精美的一篇,一位老师先把此篇作为了解作者创作特色的一扇“窗户”,进而向学生推介安房直子的《花香小镇》《遥远的野玫瑰村》《黄昏海的故事》等几部幻想小说,并让学生根据书名猜测每一本的色彩以及可能发生的奇妙故事,最终实现了对于作者进一步的认知。

三、 忌攻其一点,宜旁及四处

读后交流课上的话题要富有包容性和张力,要努力使之成为提挈全篇的“领子”,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一个点,辐射一个面。

围绕作品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总是通过语言文字,随着情节的推进一步步透发出来的。抓住这一作品的根本设计话题,可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岳乃红老师执教《时代广场的蟋蟀》时将主旨定位于对友情,对朋友的全面解读。她紧扣“真挚友情”让学生三读“朋友”:一读,说说自己从书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真挚友情”;二读,以柴斯特因为误食两元钱,朋友们为它出主意逃跑,而它却毅然决然地留下的情节再次解读“真挚友情”;三读,引发学生讨论“柴斯特功成名就时选择离开,作为朋友的塔克、亨利和小主人玛利欧既然不希望可又为什么让它离去”,从颇具矛盾冲突的问题中升华对朋友的理解。

抓住作品线索。线索是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人与事连缀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扣住线索设计话题可以以点带面,辐射全篇。仍以《时代广场的蟋蟀》为例,这是一个跟“声音”密切相关的故事,从一个声音开始,到一个声音结束。一位老师围绕声音这根线设计了三问:一问,进入这部作品,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二问,借助于谁的耳朵,你听到的最难忘的声音是哪一次?为什么?三问,面对故事中纷繁芜杂的声音,柴斯特选择了哪一种?如此三问,由浅入深,推动了学生对于整部作品深入的理解。

扣紧作品特色。特色就是作品在主旨,结构,基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围绕特色设计话题往往能直击要害,触及作品的核心要素。《火鞋与风鞋》是记录男孩迪姆心灵成长历程的故事,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讲述父子漫游历程时穿插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富含深意的小故事。一位老师教学时启发学生抓住故事中的故事进行交流:旅途中爸爸给迪姆讲了哪些故事?讲故事之前与之后,迪姆的想法和做法各有什么改变?从而体味作品给以读者的心灵启迪和艺术享受。

(朱彤,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225007)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读后板块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交流平台
陈万兵
交流平台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花丛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