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那段自由成长的快乐时光

2016-07-09 08:58马玉梅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主讲人书友小豆豆

媒体的竞争,使得信息海量涌入甚至重复。为了吸引眼球,多么离谱的标题媒体都敢用,每天打开互联网真让人大跌眼镜。很多政务公号也是附加了层层考核规则的,更让人心生疲倦和排斥。年前,看到各种新媒体的影响力也赫然贴出了排行榜。咋想起来的?——惊讶之余,一念感慨。

林清玄说:“辣椒不需要和茄子比,辣椒只要自己够辣就好。”几年前的一次笔会上,九江学院的陈忠教授也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要总想着把谁比下去、挤下去,用心把我们的刊物越办越好才是根本!”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足矣。只是放眼现实,哪一个领域可以决绝固守,而不致沦为竞技场、名利堆?

常感局促的心境下,尤其怀念这两句话,也非常怀念一段无关考核、没有攀比的快乐时光。

那是2007年。我应聘加入了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进校不久,学校的网站为老师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玩耍的平台:成长博客。学校没有多提什么要求,只是告诉大家,“地”已经松好土了,可以开始种啦!于是,每天晚上,那些喜欢笔耕的老师便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各自给自己取好了网名,注册登录,张罗起自己的个性小园。汪汪(汪燕),亮亮(杨守亮),云之舞(杜廷云),Melody(张晓英)……我们在各自的小园里晒教育随感,晒读书笔记,晒学生的作业,晒自己的教学创意,晒班级多彩的集体活动,晒自己的“文学”创作,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时也显摆孩子们送给我们的小石子、小树叶、自制的小卡片……种完自家地,便东家西家地串门儿,遇见有共鸣的话题或者好作品,便会不吝“笔墨”,噼噼啪啪敲下一片热情洋溢的评论。清楚地记得,亮亮家的园子吸引了很多老师,不仅因为他的教育随笔生动有趣,还因为他晒的女儿的系列文学作品文笔优美、想象奇幻……不知道为什么,那时,老师们个个充满抒写的欲望,帖子都是那么自由灵动,似乎每个字都在熠熠闪光。每个安静的夜晚,一个个名字,星星一样在那片成长的园地上闪亮。没用多久,家长们也纷纷参与进来,有的甚至忍不住留下“长篇大论”的评语。连市局的领导也被我们这片火得不行的成长园地吸引来了,常常兴味盎然地悄悄前来“视察”。(当然,这一点是我们很久之后才知道的)而汪汪,总是两眼放光,不停地挨家园子里“寻宝”,发现好作品就悄悄往教育纸媒上推荐……

在“种园”的同时,我发现学校里还有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书友会。书友会很有亲和力,丝毫不排斥我这个外来客——汪汪很快把我领进去了。

书友会在汪汪的组织下,自由安排活动时间,书友们轮流担当主讲人,每期为大家推介一本好书,并在推介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每次活动通知在学校公告栏里一张贴,大家都会在放学后准时奔赴书友活动室。担任主讲的老师也总是很开心很积极,就像盼到了一个节日,认真准备讲稿还觉得不过瘾,很多老师还精心制作了PPT。如果谁有事没能来,第二天准能在成长博客里寻找到上传的讲稿和PPT。主讲人分享过后,会有一个互动交流的环节,这个环节也是最热烈最忘情的环节。大家会就交流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感触至深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我做主讲人,为大家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因为汪汪预告了交流内容,很多老师都提前读了这本书,互动环节,每个人都深深沉醉了。活动结束了,还有一部分女老师意犹未尽,继续赖在书友室交谈着……从小豆豆说到学校教育,说到小林校长的理想与坚持;说到课堂教学,说到那些可爱又“可恨”的小豆豆们;说到家庭教育,说到独生的年代怎样做家长;说到日常生活,说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忧惧欣喜……一个个时而开心莞尔,时而热泪盈眶……那晚,我们走出书友室的时候,斜阳低垂,漫天霞光瑰丽而安谧,心,犹如余晖下的大海一样,温柔,辽阔,沉静而欢愉……

书友会常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有一次,我们一起读的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汪汪自告奋勇,精选我们的读书随笔推荐给《北京教育》,有四位老师的随笔被刊发了,书友们都非常开心,称之为“收获之外的收获”。汪汪还从我的博客里选取了万余字的一组博文推荐刊发在了《北京教育》。

那时,没有人考核我们,没有人比较我们,我们各自也无意和别人攀比。

那时,没有人规定成长园地里什么可以种,什么不可以种,什么书可以读,什么书不可以读。我们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们读陶行知、蔡元培、苏霍姆林斯基,也读张爱玲、周作人、村上春树……

后来,汪汪成了特级教师。

后来,亮亮成了孩子们的明星。

后来,云之舞去了新建的苍梧小学。

后来,我离开了那儿去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我们各有各的好。不论大家都去了哪儿,始终不变的是,我们仍旧各自兴味盎然地读着,写着,教着,生动地活着……知堂老人说:“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那段读写时光,是我教师生涯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那里,我结识了一群真种花者,度过了一段真种花的生活。

从来喜欢那些自然地、自由地、缓慢成长起来的人事物,总相信经过漫长时光的染煮而缓慢长大的一切,会更加结实有力。我不喜欢考核,不是不愿意吃苦,而是不想看到人在考核意志的风向下,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变成一只逐流而行的小舟。我不喜欢攀比和竞争,不是慵懒怠惰拒绝进步,而是不愿意看到在攀比和竞争中,人,因为压力和利益的驱使,狰狞得连自己都无法忠诚。

几年前,读到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的一句话:“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那时我在一线教书,我把这个句子进行了改编:“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教育,不在分数。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分数,记得越清楚,分数越高。”

如今,作为一位教育微平台的编辑,每当我在各种纠结中平衡自持,这句话仍然给我很大的安慰和启示。它也恰是那段自由快乐的成长时光的有力印证和美好总结。

(马玉梅,连云港市教育局,2220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主讲人书友小豆豆
牙齿超人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意少书友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小豆豆去散步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我的书斋
红太狼妈妈的班车
一年级的小豆豆
《开讲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