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6-07-10 00:57张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拉西甘露醇脑水肿

张华

[摘要]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降幅为(12.6±4.8)mmHg,起效时间为(0.44±0.19)h,高峰时间为(1.11±1.21)h,持续时间为(3.99±1.22)h;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为(9.2±1.8)ml,颅内水肿体积为(15.3±2.8)mL,神经功能评分为(51.2±3.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治疗中,相比于常规的药物治疗方式,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具有更高的疗效,可以较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吡拉西坦;甘油果糖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006-02

2型糖尿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而后会引发患者出现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脑疝。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较好的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从而可以较好的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为(53.2±1.1)岁。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②经过CT诊断确诊为脑出血,并且引发脑水肿。③患者首次发病,并且在24 h内接受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严重的精神障碍。②患者对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方式,采用20%的甘露醇250 mL,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每隔8 h注射1次,连续治疗10 d;研究组患者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方式,给予患者甘油果糖注射液250 ml进行静脉注射,2次/d,同时采用吡拉西坦100 ml(含量:20 g)进行静脉注射。每隔8 h注射1次,治疗持续10 d。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的颅内压,并且记录药物的生效时间、高峰时间以及药效持续时间。

1.3.2 患者颅内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变化情况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变化情况。在患者住院第2天和疗程完成后,运用CT对患者的颅内进行检查。

1.3.3 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 采用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卒中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进行调查,总分为60分,每项检测结果的分值不等。患者的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加完善。

1.4 统计方法

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

在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降幅为(12.6±4.8)mmHg,起效时间为(0.44±0.19)h,高峰时间为(1.11±1.21)h,持续时间为(3.99±1.22)h。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降幅为(10.1±4.2)mm Hg,起效时间为(0.61±0.21)h,高峰时间为(1.29±0.32)h,持续时间为(3.24±1.12)h。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变化情况比较

在研究中,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为(9.2±1.8)ml,颅内水肿体积为(15.3±2.8)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在研究中,在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5.8±6.2)分和(35.1±7.0)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51.2±3.2)分和(46.4±5.1)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对2型糖尿病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甘露醇,但是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并且影响患者的电解质平衡。而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则可以较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机制相似,但是作用机制较慢,同时对患者的身体损伤相对较小,因而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吡拉西坦属于脑部代谢药物,可以促进患者体内ATP的生成,并且可以有效的减少细胞凋亡,进而可以较好的保护患者的脑部神经[1-2]。由此可见,在对2型糖尿病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甘油果糖和吡拉西坦的联合使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对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但是经过临床实验证明,甘露醇在对颅内压的降幅方面缺乏较强的疗效,并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继而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而对患者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方式,则可以较好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且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3]。在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降幅为(12.6±4.8)mm Hg,起效时间为(0.44±0.19)h,高峰时间为(1.11±1.21)h,持续时间为(3.99±1.22)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糖尿病患者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治疗中,减少患者脑血肿和水肿的体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但是经过临床实验证明,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的治疗方式。在该研究中,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为(9.2±1.8)ml,颅内水肿体积为(15.3±2.8)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治疗中,如果治疗不当,将会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继而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方式,可以较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可以更好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在该研究中,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51.2±3.2)分和(46.4±5.1)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永强,刘超,王阳洋,等.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281-283.

[2] 马荣芳.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1):111-112.

[3] 师卫中.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2):224-225.

(收稿日期:2016-01-16)

猜你喜欢
拉西甘露醇脑水肿
勘误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加热包加热结晶甘露醇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