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6-07-10 00:39苏亚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观察剖宫产

苏亚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围术期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以2009—2015年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饮食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等措施,降糖治疗应用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和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的检测值为(9.38±2.5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83±2.86)mmol/L;经围手术期治疗,空腹血糖为(5.32±2.15)mmol/L,餐后2 h血糖为(7.67±2.58)mmol/L,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者剖宫产的手术时间为(44.65±10.3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5.28±12.51)mL,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以上(含)者70例,7分以下者22例,新生儿均存活,手术创口均I期愈合。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采取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改善血糖水平,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108-02

在妊娠期出现或被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的患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1],中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发生率约在1%~5%之间,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妊娠期糖尿病可严重危害母婴身体健康,孕妇往往因各种并发症而采取剖宫产的方式结束妊娠,若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产妇易合并伤口感染,影响愈合甚至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等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妇产科在2012—2015年采用围术期综合措施治疗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2015年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剖宫产指征[4],其中73例为初产妇,19例为经产妇;年龄介于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5.3)岁;均于孕37~40周择期住院行剖宫产术。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采取饮食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等措施,降糖治疗应用胰岛素,根据血糖检测值确定并合理调整剂量,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常规监测血糖、电解质、血酮体、肝肾功能。饮食治疗也根据血糖检测值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是患者治疗的基础措施。一般限定热量摄入为36 kcal/(kg·d),三大营养素所占热能比例分别为:蛋白质占25%~30%,糖类占50%~55%,脂肪占20%。饮食控制效果不明显者,应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应用剂量根据血糖检测值和体质量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皮下注射胰岛素早餐前30 min应用每日2/3用量,晚餐前30 min应用剩余1/3的用量。控制空腹血糖在5.8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6.7 mmol/L以下,血糖达标方可手术。术前1d停用晚餐前胰岛素,术日停用所有胰岛素。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耻骨联合上3横指弧形切口逐层打开腹壁,再于子宫下段作横切口娩出胎儿。术中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并密切注意保暖,青紫发绀、呼吸困难表现者吸氧,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术后2 h根据产妇监测血糖结果,每4 g糖加1 U胰岛素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

1.3 观察项目

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观察并计算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其平均值,观察并记录Apgar新生儿评分及其评分值在7分以上和以下新生儿的数量,观察并判断患者伤口愈合情况。

1.4 统计方法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的比较

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的检测值为(9.38±2.5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83±2.86)mmol/L;经围手术期治疗,空腹血糖为(5.32±2.15)mmol/L,餐后2 h血糖为(7.67±2.58)mmol/L,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见表1。

2.2 其他观察项目的效果

患者剖宫产的手术时间为(44.65±10.3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5.28±12.51)mL,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以上(含)者70例,7分以下者22例,新生儿均存活,手术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出院。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妊娠期机体内各种激素分泌异常,特别是随着孕周的增加,不断提高胎盘分泌胰岛抵抗素水平,相应降低了胰岛素受体数量,抑制了胰岛素敏感性[5],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血糖水平异常增高,并可进一步产生酮症酸中毒、肾损害、视网膜损害、神经系统及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

一般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单纯进行饮食治疗往往可控制血糖水平。但是,为了满足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妊娠期孕妇自身营养和能量的需要量增加,故不宜过于严苛限制热量摄入[6]。单纯饮食控制不佳者,应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由于口服降糖药物有潜在的诱发胎儿畸形等可能,因此孕期不主张服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单纯饮食控制效果不佳者,需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手术前,孕妇机体内能使血糖上升的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促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量增加,因此需有效降低血糖浓度,根据血糖控制、胎儿成熟度、胎盘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综合预判剖宫产时机。手术后随着胎盘的排出,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素水平,因此围术期要严格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预防和降低酮症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留置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和手术切口的感染。

该研究观察表明,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的检测值为(9.38±2.5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83±2.86)mmol/L;经围手术期治疗,空腹血糖为(5.32±2.15)mmol/L,餐后2 h血糖为(7.67±2.58)mmol/L,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者剖宫产的手术时间为(44.65±10.3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5.28±12.51)mL,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以上(含)者70例,7分以下者22例,新生儿均存活,手术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出院。疗效较为可靠。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部门应在孕妇孕24周开展筛查工作,以便及发现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要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向孕妇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该病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不利影响,提高对此病的重视程度,保证母胎健康。更主要的是让孕妇掌握孕期合理营养,控制理想体质量,保证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对发现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帮助其降低心理压力和负担,保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使其认识到血糖控制良好能预防母婴并发症发生。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能量和营养素,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同时防止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孕期定期检查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有效控制血糖,使母婴能顺利度过妊娠整个过程。指导孕妇适当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避免体质量过快增长,利于控制糖尿病。运动可选择散步,餐后1 h进行,持续20~40min,每天至少1次,孕妇体质量增长控制在10~12 kg较理想。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要讲求个体化,初用时剂量偏少为宜,随后根据血糖检测值合理调整。要加强胎儿健康状况监测,妊娠28周后,教会孕妇进行自我监护,孕妇自行胎动计数,孕32周后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孕期血糖控制正常者,孕39~40周住院待产。高龄孕妇、高体重、文化程度低和居住农村的孕妇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因素,应重点监护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应鼓励育龄妇女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提倡过晚生育,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多运动,保持适宜的体质量等,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计划生育,不但有助于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还可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减少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监测血糖,喂养有效合理,及时纠正新生儿低血糖,保证身心健康。同时还应注意,妊娠早期妊娠反应可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防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每周检查1次,直至妊娠第10周,妊娠中期每两周检查1次,每月监测肾功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后应每周检查1次。原则上尽量推迟分娩时间,以38~39周为宜,若血糖控制不佳,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等应及时了解羊水、胎肺成熟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妊娠糖尿病不是剖宫产指征,有巨大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等情况时才行剖宫产。

综上所述,该研究中围术期综合治疗方案切实有效,且简便可行,能明显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从而保障良好的手术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玉梅,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适宜性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8):578-581.

[2] 李志英.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515-516.

[3] 朱燕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行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4):429-431.

[4] 罗静,常青,王廷洲,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755-758.

[5] 陈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期胰岛素抵抗及妊娠结局的观察[D].广州:中山大学,2009.

[6] 邓莉,陈燕芝.胰岛素泵治疗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92-94.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观察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