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

2016-07-10 01:08李增琪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诊断糖尿病

李增琪

[摘要] 目的 临床探讨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1例I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1同期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ABI踝臂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脉压指数进行检测,计算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动脉斑块状况。结果 经过检测分析,研究组ABI值为(1.02±0.09),比对照组(1.11±0.07)明显更低,研究组PWV值为(18.53±5.12)m/s,比对照组的(15.32±3.28)m/s明显更高,研究组脉压指数值为(0.40±0.03),比对照组(0.33±0.04)明显更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8例ABI小于0.9,给予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有6例患者存在动脉斑块。结论 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具有良好敏感性,可及时检测动脉硬化情况,发现动脉阻塞状况,对临床干预治疗、护理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关键词] 无创影像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128-02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终身性特点,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发生动脉硬化几率,比正常人群高出3倍左右,极易发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继而导致肢体坏死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病变,如何快速、方便、无创检测,一直是临床干预、治疗的重点研究课题。而PWB、ABI、脉压指数是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重要标准[1]。笔者选取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1例I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无创影像检查技术,探讨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1例I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28例有吸烟史,12例伴随高血压。选择61同期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4例,30例有吸烟史,11例伴随高血压。入选标准: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大于11.0 mmol/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ABI检测:患者检测时,选择仰卧位进行测量,测量踝部、上臂的收缩压,选择收缩压的最大值,计算方法:足背动脉收缩压、胫后动脉收缩压/上臂收缩压最大值。按照TASCII、美国心脏学会诊断标准,ABI值属于0.9~1.4,即为正常水平。如果ABI值小于0.9,可能为动脉阻塞。如果ABI值小于0.8,极有可能为动脉阻塞。如果ABI值超过1.4,则为血管钙化[2]。

PWV检测:一般而言,心脏和大动脉搏出血液69mL/次,心搏出血液是向末梢的波动传播,即脉搏波。而脉搏波逐渐向动脉传导,其速度就是PWV值。选择欧姆龙PWV-ABI检测仪,检测上臂动脉PWV和踝动脉PWV。患者检测时,选择平卧位,注意平静呼吸,在双踝关节和双上臂上餐绕血压带,选择心电图感应夹,在双前臂上安装,在胸骨左侧的第4肋骨间粘贴心音探头,数据输入完毕后,即开始测量。测量之后,记录患者的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统计患者的上臂动脉PWV和踝动脉PWV。PWB计算方式:脉搏传递距离(单位:cm)和脉搏传递时间(单位:s)之比,如果PWV小于10m/s,则属于正常。若PWV为10m/s~12m/s,则动脉弹性降低,若PWV大于12m/s,则属于显著性下降[3]。脉压指数:通过PWV和ABI检测,获取脉压和收缩压之比,即可计算出脉压指数。下肢血管检测:对于ABI异常者,选择彩色多普勒检测,检测患者的下肢血管。

1.3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检测分析,研究组ABI值为(1.02±0.09),比对照组(1.11±0.07)明显更低,研究组PWV值为(18.53±5.12)m/s,比对照组的(15.32±3.28)m/s明显更高,研究组脉压指数值为(0.40±0.03),比对照组(0.33±0.04)明显更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8例ABI小于0.9,给予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有6例患者存在动脉斑块。

3 讨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是内科的常见性疾病。主要因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加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增加。从医理角度来说,糖尿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因素之一,患有糖尿病人群,极易发生肢体外周的动脉硬化,发生率也较高,一般为下肢动脉硬化,伴有下肢疼痛,或间歇性跛行,或下肢行动感觉异常。如果存在严重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肢体坏疽,是II型糖尿病致残重要原因。同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下肢动脉病变,导致下肢缺血,引发糖尿病足,继发下肢肢端缺血和感染,逐渐发展为溃烂坏疽。主要是因糖尿病疾病,使得胰岛素代谢紊乱,或胰岛素分泌不足,靶组织细胞敏感性逐渐降低,甘油三酯、血游离脂肪酸浓度逐渐升高,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所以,对于II型糖尿病,及早发现、干预下肢动脉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治疗价值。

然而,根据相关研究[4],大多数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并未有明显临床症状,如何快速、方便、无创检测,一直是临床干预、治疗的重点研究课题。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检测指标,PWV是主要检测指标。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从动脉硬化开始,形成斑块、形态学损害前,动脉的顺应性也逐渐降低。所以,选择PWV作为血管病变的重要诊断指标,若PWV数值越大,则动脉硬度越高,弹性也越大。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PWV值为(18.53±5.12)m/s,比对照组的(15.32±3.28)m/s明显更高,这说明,患有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程度更为明显。同时,对于因动脉硬化,而继发管腔狭窄、动脉阻塞的诊断,ABI是最佳诊断指标。根据相关研究,ABI小于0.9时,则外周动脉疾病特异度、敏感度均超过98%。使用ABI数值,也可检测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成年心血管疾病检测。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ABI值为(1.02±0.09),比对照组(1.11±0.07)明显更低,研究组有8例ABI小于0.9,给予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有6例患者存在动脉斑块。

根据我国相关研究,中国五十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25%患者伴随下肢动脉病变。同时,在通常情况下,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大动脉弹性,可作为脉压决定因素,动脉舒张功能是以动脉弹性为标准,由动管壁硬度、管壁可扩张性、脉腔径大小决定。但是脉压极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选择脉压指数判断,即脉压/收缩压,可良好反应血管顺应性,减少其它因素感染。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脉压指数值为(0.40±0.03),比对照组(0.33±0.04)明显更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传统选择血管造影方法,且血管造影检测结果也是该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但血管造影属于传统方式,具有创伤性,费用较为昂贵,对广大医务人员、患者而言,接受性不高。在本组实验中,选择无创影像检查技术,即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对糖尿病患者、正常人群的ABI、PWV、脉压指数三个指标进行检测,每一个指标立足不同角度,反应正常人群、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变化,通过对比,可反应下肢动脉硬化情况,显示阻塞敏感性和血管顺应性,对于及早发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也可综合评估血管功能、血管结构,从而选择有效生活方式、药物进行干预治疗,降低因血管病变而截肢的几率。同时,及早发现,还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总而言之,通过本组实验表明,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具有良好敏感性,可及时检测动脉硬化情况,发现动脉阻塞状况,对临床干预治疗、护理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珊.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无创检查与膝以下动脉病变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

[2] 何岸苇. 下肢动脉疾病无创性影像诊断方法的最优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

[3] 邵馨亿.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臂指数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 Gulgun YO, Betul E, Ozum T.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maging of hemodynamic alteration of retrobulbar circulation in type 1 diabetic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out retinopathy.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8(79):243-248.

(收稿日期:2016-02-01)

猜你喜欢
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