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塑造

2016-07-11 05:32孙艳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思想政治课教育者

孙艳秋��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需要关注教学节奏。现实是,不少教育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把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节奏意识薄弱甚或缺失,教学节奏把握不当等,约制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养成科学的时间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深厚的教学素养,以实现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科学把握与塑造。科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表现为:结构上,有快有慢;内容上,有疏有密;方式上,有张有弛;氛围上,有动有静;语言上,有抑有扬。

关键词:课堂;教育者;教学节奏;教学艺术;思想政治课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1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2-0066-05

节奏是教育的一种艺术,“是增强教育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动静、张弛、疏密等多种对比和转化,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并把教育艺术的节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共鸣,产生美感”[1]。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尤其需要关注教学节奏。因为思想政治课本身政治色彩浓厚且理论性较强,若再一味固守于相对呆板、刻板或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就会容易使受教者产生先验式的抗拒。相反,教育者若能合理把握、积极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便会极大调动受教者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强化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有生命力的、搏动的讲堂。

一、课堂教学节奏的内涵与价值

对课堂教学节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类把课堂教学节奏视为有规律的现象。

如诸培英认为“所谓课堂教学节奏,即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转换、教学手段的变化等的分析和运用所构成的轻与重、缓与急、张与弛等有规律的现象。”[2]另一类视课堂教学节奏为一种带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如施茂枝认为“所谓教学节奏,是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和营造课堂氛围的需要,灵活调控教学速度、行止和师生情绪的缓急、强弱、高低,力求创造出起伏有致、疾徐有间、张驰有度、动静交错的律动美”[3]。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节奏应当是以上两种涵义的有机结合,既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更是一种带有美感的有规律性的变化,“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形式。这些可比成分主要有教学的密度、速度、难度、重点度、强度和激情度等”[4],以使整堂课处于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具体来说,教学密度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一定质量的教学任务的程度;教学速度指教师单位时间内教授的教学内容的多少,多则为快,少则为慢;教学难度指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对教学内容难易度的认识和理解;教学的重点度指一次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或是某一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教学强度指教师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教育影响力的强弱,包括教育要求的高低、教育内容的难易和教学进程的快慢;教学的激情度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度。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节奏主要包括教学环节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教学方法的节奏与教学语言的节奏。

总的来说,科学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者的学习效率,更能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效率。

科学的课堂教学节奏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亦是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充实、结构紧凑,给受教者以强烈的情绪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促进受教者智力因素的发展,教育者音调的抑扬顿挫与教育活动的疏密有致形成的节奏作用于受教者的感官神经,有助于受教者的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应当能够根据受教者身心状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周期变化规律,归纳出受教者在体力、情绪、智力方面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如在受教者智力高涨期,可适时加大学习密度,实行超前教学;在受教者处于情绪下降期时,要注意关心他们,及时缩减学习密度。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节奏的把握对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实践价值。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实践反思

节奏引申为事物均匀的、有规律的周期性起伏感和动态变化的现象,是物质运动缓急的交替和周期的时隔。世间万物的运动都存在周期性。教育也有自身特定的周期,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就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有节奏的周期性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其教育活动的节奏性,要求教育者必须要以受教者身心发展的节奏性来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某种节奏性,呈现出错落有致的鲜明层次。而现实是,不少教育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把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约制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1.节奏意识薄弱甚或缺失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者需要具备明确的节奏意识,以至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诸多教学节奏问题都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教育者必须首先意识到教学节奏的科学把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有意识地关注教学中的若干节奏问题,对诸多教学节奏的把握、设置及运用也才有可能,最终对教学节奏实现科学分析与有效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的时效性。反观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教育者的节奏意识是薄弱甚至是缺失的,不少人无法认识到教学节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如认为教学节奏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可强可弱,忽视教学节奏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教学过程是平铺直叙还是抑扬顿挫,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大,无视教学节奏问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等。诸如以上对教学节奏的错误理解,都是教育者节奏意识薄弱甚或缺失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节奏把握不当

具体来看:讲授多,互动少。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安排上突出地表现为讲授多,互动少,这种节奏上的不协调极易弱化教学效果。有些教育者惯于将受教者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无视其主体性、主动性。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接受与接收不是被动的,而是受教者主动认知、主动理解、自我改造的一个过程。只有让受教育者切实参与进来并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才能使其真正融入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以彰显。言传多,身教少。言传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启发人。言传和身教都很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而有些教育者并不注重自身修养,仅仅热衷于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者,却忽略了自身行为实践对受教者的深远影响。有的教育者不仅不能呈现给受教者优秀的行为实践,反而以错误的行为误导受教者,如有的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但自己却随地吐痰。显性教育多,隐性教育少。显性教育的特点在于旗帜鲜明,教育者通过明显、明确、直接的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隐性教育的特点在于渗透,教育者通过内隐、间接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式,如校园文化建设、校规校纪学习、班风建设、文娱活动等。可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但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惯于采用显性教育,而忽视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等隐性教育,导致有些教育效果甚微。殊不知,“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在很多时候是有奇效的。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塑造的主体性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塑造并非随心所欲,有诸多条件的限制,其中主体的确认是首要问题,决定了教学节奏的塑造能否切实有效的推进。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显而易见。就课堂教学节奏来说,当教育者了解并掌握其规律的时候,就意味着已经具备支配课堂教学节奏的可能,接下来就是要在规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合理塑造教学节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益。那么,课堂教学节奏的塑造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哪些基本要求呢?

1.科学的时间素质

课堂教学节奏实质上就是课堂的时间分布科学性的体现,一定的教学节奏就表现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特定的时间分布与安排。因而,教学节奏的设置、塑造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与教育者的时间素质密不可分,教育者的时间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高效运用的前提,不仅是衡量教育者对工作胜任度的标准,更是影响课堂教学节奏成效的决定性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时间素质就是教育者确立的一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素质,以助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自觉关注时间的价值并不断提高对时间的质、量把握与运用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的适宜性、时机的把握与利用程度、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密度安排与节奏把握、施教时限的选择与控制等更加科学、高效。”[5]此谓的教学节奏,其实就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时间进程中的连续与间断的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变化。也就是说,只有当教育者具备科学的时间素质,充分认知、认可教学节奏的价值,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塑造课堂教学节奏。为此,教育者应善于区分、选择、规划和运用教学节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动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效益。

2.高度的责任感

首先,高度的责任感是教育者及时塑造课堂教学节奏的前提条件。一方面,高度的责任感可以时刻保证教育者的工作热情,积极寻求合理的课堂教学节奏并利用。另一方面,教育者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基础,细致、耐心地分析思想政治课及其教学过程并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深入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的现实状况,进而探究科学的课堂教学节奏。其次,高度的责任感是教育者有效塑造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条件。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与塑造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与创造力,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节奏,展开及时、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广大受教育者。这一切的有效运行都依赖于教育者高度的责任感。最后,高度的责任感是推动教育者积极塑造并运用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支撑。高度的责任感会促使教育者时刻铭记自身使命,积极主动寻求、塑造科学的教学节奏,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深厚的教学素养

深厚的教学素养尤其是教育直觉与教学机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和塑造课堂教学节奏的又一重要要素。教育直觉,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无需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或验证而即刻产生的对受教育者或教育活动的诸多内容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特殊思维。教育者可以凭借教育直觉对课堂教学节奏的设计、实施及发展进行预测,助其科学把握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节奏以开展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直觉作为一类不经过逻辑思维推理的特殊思维,以其快速性促使教育者及时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它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的判断与设计表现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建立在教育者对课堂教学长期关注、分析、了解的基础之上。因而,教育直觉可以促使教育者更快速、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而教学机智是教育者教学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更是对教育者心理素质、能力素质、责任感、胜任度和知识渊博度的考验。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与塑造,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逐步培养和形成准确捕捉、判断和重设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塑造艺术

“试验心理学证明,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与人的年龄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幼儿持续关注一个对象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小学生持续关注一件事的时间也只有7、8分钟,中学生关注一件事的时间只有15分钟,成人是30分钟。”[6]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量精神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每一个热衷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都会关注的问题。一般影响学生注意力集中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格、环境、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学环节的交替即教师错落有致的教学节奏等,其中教学节奏是教师能够积极控制的。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学效果的强化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合理地塑造。具体应当做到:

1.结构上,有快有慢

快慢相宜的教学节奏设计,总体上要求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受教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具体来说就是要重点把握两个内容: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受教者认识水平发展的顺序性,对教学进度快慢的把握;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具体知识点,对讲授详略的控制,重难点要详,一般内容要略。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中“通胀下的我国经济形势”的专题讲解中,考虑到本班学生对经济的敏感度有限、关注面狭窄,教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与下半年政策取向的讲授总体上采取了稍快的教学节奏即偏略讲,而对通胀、外汇、住房、增速四个经济热点尤其是住房总体上选择了较慢的教学节奏即详讲。这是因为社会各阶层对住房都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大学生也不例外。考虑到这点,教师结合蜗居、裸婚、房奴、蚁族等新词语和一些案例,详细跟学生讲解了住房方面的很多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2.内容上,有疏有密

教学节奏上的疏和密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容量。过疏的话单位时间内知识容量太少,既不能满足受教者智能发展的需求,又会使其因长时间松弛而注意力分散;过密的话单位时间内知识容量太多,受教者因负担过重而情绪低落,也影响教学效果。唯有疏密相间的教学节奏安排,方能尽可能保障受教者以旺盛的精力参与课堂教学。疏时使受教者感到轻松、愉悦,密时使受教者感到紧张、兴奋,疏密相间可以使受教者保有持续旺盛的精力。课堂教学既要密,如在复习旧知识或讲解简单知识时,密度要大;也要疏,如在讲解重难点时,密度就要小,给受教者消化知识的时间。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学中,前两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因简单易懂而采取了“密”的教学方式。而最后一部分“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采用了 “疏”的教学方式,只选取了“如何认识‘孝的现代意义”这个主题,具体实施上是先向受教者介绍古代关于“孝”的故事,然后让受教者分析这些孝的合理性并谈谈对孝的认识,最后由教师总结和点评。针对本节内容,疏密相间的教学安排是合理的。密的教学可以让受教者对中华民族的的优良道德传统有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疏的教学是为了确立着力点,实际上是表疏实密,表面上只讲了孝,实际上却讲了诸如仁义礼智信等很多道德传统。

3.方式上,有张有弛

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紧张的教学节奏会让受教者产生不堪重负、力不从心之感;过于松弛的教学节奏又会让受教者产生懒散、懈怠之感,都有碍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只有张弛交织的教学节奏,才能让受教者保有积极的学习热情,自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当受教者情绪过于紧张表现出劳累时,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使教学节奏转向松弛,给受教者以缓冲的时间。如“一位政治老师在某节课的后半部分时间里讲‘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时,发现不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便即兴闲聊道: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举个例子说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县官,他很喜欢画画,尤其是喜欢画老虎,可他却画得不好。但又霸道得很,不准别人说不好。有一次又画了一幅老虎挂在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得像吗?‘我,我不敢说!‘为什么?‘我怕。‘你怕什么?‘我怕老爷。县官一听,有些得意,便追问道:‘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那皇上怕什么?‘怕天。县官一想,对啊,皇上不是‘天子吗?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遮。‘云怕什么?‘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老鼠怕什么?‘怕猫。同学们抢着回答道。‘不政治老师模仿下属的口气回答说:‘怕,怕老爷画的这东西捕捉。至此,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接着笑声强调说:‘你们看,事物之间就是这样普遍联系着的啊!”[7]这种张弛交织的教学节奏安排,不仅消除了受教者课堂上的疲劳而且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4.氛围上,有动有静

教学过程中,一味“动”不仅会让受教者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容易感到疲劳,还会造成受教者注意力的分散、转移,更会给课堂管理带来困难;一味“静”则会容易使受教者情绪低落而显得无精打采。只有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教学节奏,才能确保受教者精神饱满地投入课堂学习。动静结合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教师讲授与师生互动的有机配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的本质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时主要采取了“静”的教学方式,而在讲解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时则主要采用了“动”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的认识与想法。许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表见解,有的还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坐在单车上微笑”的马诺,有的由于不同的观点还进行了激烈辩论。在这种情形下,几乎所有学生的情绪都被带动起来,纷纷发表看法,与前半部分的“静”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和部分学生对“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的误解做了详细点评、细致引导,此时多数学生静静聆听并认真思考,表现出了“静”。这种动静结合、动静交替的教学节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还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果良好。

5.语言上,有抑有扬

有抑有扬是教学语言上的节奏,包括语音、语调和语速的变化。过“扬”不仅教师容易累,受教者也会耳鸣心烦;过“抑”则缺乏感染力,弱化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老师也没激情。只有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不仅会先声夺人,有效吸引受教者注意力,充分彰显教师及教学内容的表达力、感染力,还会因低平与高亢、迟缓与快速的交替变化而维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对受教者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思想政治课语言节奏的一般规律而言,在分析理论,讲述定义、概念时,语速宜慢宜匀;在描述事例、朗读材料时,宜轻快生动;在评析时事热点问题时,要激扬有力;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时要亲切贴人;在课堂导入时要耐人寻味;在知识点过渡时要自然简洁;在知识点小结归纳时要清晰明朗。”[8]此外,有抑有扬还包括常规教学语言与幽默风趣语言的配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秦璞就把笑声作为成功思想政治课的标志之一,十分注重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如讲商品经济条件下不能一切向钱看,他说除了经济领域还有政治领域、道德领域、文化领域,把经济原则无条件的用到其他领域就不对了。一个爸爸对小孩说:你考100分,给你100元;结果考了50分,孩子问爸爸要50元,爸爸怎么回答?(学生大笑)再如在讲到改革开放后出现许多新矛盾给人们带来的困惑时,他说大家一定听过李春波为《孽债》唱的主题歌吧,它倒是很能反映转型期间人们的困惑:“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与塑造艺术并非完全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构成完美的课堂教学节奏。教育者要灵活把握,正确取舍。课堂教学节奏是教育者对教学内容、学生状态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把握,不仅没有固定模式因人因境而异,且还有诸多设计、设想之外的意外存在。当课堂遭遇偶发事件而打乱预设的教学节奏时,教育者要具备随时调控教学节奏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节奏“形散而神不散”。总之,科学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要符合特定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还要符合受教者的年龄、心理、思维特点、课堂上的反应和课堂学习的规律,更要符合教育者自身的特点,切忌生搬硬套,否则就是东施效颦了。

参考文献

[1] 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40.

[2] 诸培英.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氛围的营造[J].高教论坛,2004(5):94.

[3] 施茂枝.创新·务实·立美——语文教学艺术说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1):57.

[4] 付建中.教育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40.

[5] 孙艳秋.思想政治教育者时间素质的培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81.

[6] 郑桂华.把握课堂教学节奏[J].语文教学研究,2009(2):25.

[7] 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1.

[8] 丁福军,陈维清.把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节奏[J].教学研究,2003(1):31.

[9] 秦璞.搏动的讲台:我教思想政治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91-192.

[责任编辑:刘慧婷]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思想政治课教育者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