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看中韩科普类儿童读物翻译策略
——以《望远镜,再远也能看清》为例

2016-07-11 01:07李海霞青岛大学研究生院韩语系山东青岛266071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李海霞(青岛大学研究生院韩语系,山东 青岛 266071)



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看中韩科普类儿童读物翻译策略
——以《望远镜,再远也能看清》为例

李海霞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韩语系,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科普著作作为科学技术交流媒介,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普类儿童读物作为科普著作的一种,在儿童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有大量儿童科普作品是从外国引进的,正确的翻译策略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和科普读物的特征为指导,从“译作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译作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应该与原作具有相同的特征”以及“译作语言应该与原作语言同样流畅”三方面对科普类儿童读物的翻译进行具体实例分析,提出了译者应以“译作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原则为首要原则,使用加译法、减译法、引申法等翻译策略。

关键词: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科普类儿童读物;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科学技术交流媒介的科普著作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科普作品是从外国引进的。其中不乏含有韩国的儿童科普读物。但是由于出版商需求的不同以及译者水平的高低,导致译作的质量参差不齐。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内有针对科普与科幻翻译的理论书籍,如王振平(2006)等,但均以英汉翻译研究为主。韩国的研究成果,目前没有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下研究儿童科普翻译的资料,儿童科普读物翻译研究暂时空缺。所以,本文选取韩国儿童科普作品《望远镜,再远也能看清》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具体分析翻译中的问题,旨在提出中韩科普类儿童读物的翻译策略,以期提高儿童科普翻译作品的整体质量。

二、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是科技文体的一种变体,是文学与科技相结合的写作体裁。科普读物的目的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所以除文学性和科学性外,一般还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科普读物就题材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知识的科普读物以及社会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就读者对象来说,可分为儿童科普读物、青少年科普读物和成人科普读物;从科普读物的翻译角度来看,“科普文章的翻译应该是纯科技文本翻译方法与文学翻译方法的结合,既要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又要使人喜闻乐见,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普及的作用。”儿童科普读物作为科普读物的一类,也应采取此翻译方法,尤其考虑到儿童作为预期读者这一重要因素,因此在强调科学性、文学性的同时,兼顾通俗性与趣味性,按照预期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选择语言方式。

三、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是英国著名翻译家。泰特勒于1790年在伦敦出版了《论翻译的原理》一书。书中他指出:“好的译文是将原作的长处完完全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里,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的人能毫不含糊地领会,强烈地感受,正像原作语言所属国的人所领会、所感受的一样。”并以此为基础推论出翻译的三条原则: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相同;译文应与原作同样流畅。以上三条原则的前后顺序是依其重要程度排列的。如果不能同时兼顾这三条原则,为了满足第一条原则,可以牺牲第三条原则,必要的话,也可以牺牲第二条原则。

四、中韩科普类儿童读物翻译策略

对于科普翻译策略,王振平认为,科普翻译的原则是“准确达意,通俗易懂,兼具文采。”于明学认为,“‘信’、‘达’、‘雅’标准同样也能衡量科普作品翻译水平,把知识尽善尽美地传达给读者。”下面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出发,对《望远镜,再远也能看清》韩译中译文进行实例分析。

(一)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泰特勒认为译者须精通原作与译作两种语言和原文题材,如原文意义不明或有歧义,译者需要有足够的判断力,不可一味模仿原文。译者有适度增删的自由,但这种增删是有限制的,即“增补的内容必须与原作思想有必不可少的联系,并能加强原作的思想”,而删减的内容必须是“明显多余而有损坏于原作思想的东西”,即“句子中的次要成分”。保证意义的忠实性无疑是翻译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译者翻译任何一句话,都必须对原著的上下文有充分的理解,并充分揣摩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对于儿童科普读物的翻译,考虑到儿童对科学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词汇,为了兼顾忠实于原作思想和忠实于儿童读者,笔者采用加译法、减译法的翻译方法,以便儿童理解。

1.加译法

理论上翻译时可以增加任何词,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可以增加动词、形容词、名词、词组或其它的词类。但什么时候增加什么样的词,才恰到好处,而且不超出一定的界限,则需要悉心体会。

(1)添加动词或形容词

翻译过程中,出于“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原则的考虑,同时考虑到译文接受者为儿童,增加动词或形容词可以使儿童科普翻译更加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道尔跟工蚁们加快步伐向观望台赶去。本以为就是一个亮晶晶的点来着,没想到竟然这么清晰又漂亮啊!

(2)添加注释

对儿童科普读物的翻译,考虑到儿童对科学知识了解不多,减少儿童的阅读障碍,特别是一些术语词汇,为了忠实于儿童读者,译者通常会通过添加注释,以便儿童理解,增加其科学知识。科普读物其特征之一是科学性,因此在翻译术语时,要求规范化、准确化。

如果这个鼓鼓的物镜(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聚(月)光成像的话,那么目镜(靠近观察者眼睛的透镜)中形成的像就会比实际物体要大好多。

例③中物镜、目镜为物理学中的指定术语,为让儿童读者了解和掌握,增加其科学知识,这类术语需要译者添加注释,既考虑了儿童读者,又没有违背原作思想。

2.减译法

有些韩语的用词,从译文语言的角度来看是多余的,没必要的,这种词在翻译过程中,或者因邻近的词(上下文)已有说明,词汇形式不需要重复出现,或者因修辞习惯的要求,应当省略不译,以求译文言简意赅,使译文语言符合汉语的表现形式和修辞习惯。

两天,三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例④是一个排比句,中文的表达习惯中没有“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的表达习惯,因此将“四天”略译。

(二)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相同

根据泰特勒的第二项原则,译者必须能够辨认原作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准确判断描写风格,并使译文的风格与手法与之相仿。儿童科普读物则要使儿童在阅读时,感到有趣,并且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和获得科学知识,可读性是必不可少的。在词汇方面,考虑到儿童的阅读及理解能力,在翻译儿童科普读物时,要区别于翻译成人科普读物,在译文中多使用象声词、句末语气词。

(1)使用象声词

象声词是指模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在韩国语中有拟声拟态词,其中拟声词对应汉语的象声词。但是象声词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和地域性等特性,所以中韩翻译时并非一一对应。从儿童科普读物的翻译来看,这类词汇的使用会加强语言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给儿童身临其境的感觉,刺激其视觉和听觉,将描写的对象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哇!本以为就是一个亮晶晶的点来着。

例⑤、例⑥中翻译成“哎呀”、翻译成“哇”描写工蚁建房子的辛苦和努力,如此,使用象声词更能够加强语言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儿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使用句末语气词

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虚词,句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的助词,常见的句末语气词为:‘啊、啦、呀、啦、了、咯’等等。在儿童科普读物的翻译中,使用句末语气词,能激起儿童读者的共鸣和兴趣,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但问题是,望远镜太重了,我们搬不回来。就算搬回来,我们的房子也放不下。”

“那我们怎么办呀?”

例⑧:

我们是不是应该停止建新房子,先找食物呢?”

例⑦译文中“呀”语气词形象地描绘了工蚁们因为望远镜太重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色彩,激起儿童的共鸣,以便与文章中工蚁一起思考问题。例⑧译文中“呢”语气词,将陈述句转换成疑问句,增添了译文的童趣色彩。

(三)译文应与原作同样流畅

关于第三项原则,泰特勒认为译者好比画家,两者都从事模仿,画家的临摹是使用与原作相同的色彩,忠实地模仿原作的笔法和形态,但译者却不能照搬原作的笔法,而要用另外一种手法和语言来表达原作的神韵,即通过创造来达到“同样的感染力和效果”。也就是说“必须既用原作者的灵魂,又以他自己的发音器官来说话。”泰特勒还认为,如果要做到译文与原文具有同样的神韵和流畅,译者应该具有与原作者相似的天分。但泰特勒并不同意译者必须与原作者等同,译者必须能够判断原作品的全部价值、领悟原作者的思维推理、品位原文的全部美感。

1.使用叠词

叠词是汉语的特殊词汇现象之一,其功能是在于强调,通过词汇重叠的方法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增添音韵美和节奏感。一般来说,汉语叠词分为ABB型、AABB型、ABAB、ABCC、AABC型等。在儿童科普读物翻译中,恰到好处的使用叠词,可使译文生动、活泼又不失童趣。

“如果今天还做不出望远镜,我们就得接受女王的处罚了。”

道尔忧心忡忡地说道。

例⑨中“很大很大”属于ABAB型叠词,例⑩中的“忧心忡忡”属于ABCC型叠词,比单纯的“很大”、“内心焦急”更有节奏感,使译文朗朗上口。

2.引申译法

在韩译汉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词,在词典里难以找到贴合具体上下文的词义。如果只照字面直译,往往不能确切地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或者不合译文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引申出原文略而不谈的言外之意,补充进去。有人把这种引申译法称为“逻辑发展补充法”。“所谓引申译法就是对词语进行引申触类,贯通其旨的译法。”

道尔边看图画,边点头。

“物镜越大,成像就会越清晰。

而目镜的焦距越短,成像就会越大。”道尔越来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前提是,必须在一周之内把望远镜做出来,

不然的话,就要重罚他们。

……

如果今天还做不出望远镜,我们就得接受女王的处罚了。

例⑪中,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将“道尔越来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补充进去,使得整个段落翻译完整、流畅、有逻辑,译出了原作的含义。例⑫中,将引申为“接受女王的处罚”,呼应前文“前提是,必须在一周之内把望远镜造出来,不然的话,就要重罚他们。”中女王要处罚它们的内容,比翻译为“出大事了”更容易表达原作的神韵,使前后语句更通顺、流畅。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韩科普类儿童读物的翻译策略如下:

首先,根据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译者需要以“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为首要原则,适当采用加译法、减译法等翻译方法,适度增删,忠实于原作思想和忠于儿童读者。

其次,在“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相同”原则下,考虑儿童的特征,在译文中要多使用象声词、句末语气词等翻译方法,使儿童在阅读时,感到有趣,并且达到教育的效果和获得科学知识。

最后,在“译文应与原作同样流畅”原则下,判断原作品的全部价值、领悟原作者的思维推理,使用叠词、引申译法等翻译方法,使译文与原文具有同样的神韵和流畅的同时,生动、活泼又充满童趣。

参考文献:

[1]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王振平.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上海翻译,2006

[3]于明学.科普翻译中的信、达、雅.吉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1986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2004

[5]李龙海,李承梅.韩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韩东吾.韩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129 -02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