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看非遗传承的新阶段——以温州市为例

2016-07-12 16:55王春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325003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温州市

王春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325003)



从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看非遗传承的新阶段——以温州市为例

王春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325003)

摘要:我们国家每年在文化遗产日之际,都会提出不同的主题,既是对于当年如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也体现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年发展、持续进步的阶段性进程和特点。本文以温州市2015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为例,分析其对于201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文化遗产日主题;非遗传承;阶段性特点;温州市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国务院则在2005年12月2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并每年设定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我们国家对于当年如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截至2015年,我们国家已经提出了十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每个主题内容的变化,都体现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发展、持续进步的阶段性进程和特点。本文即以201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切入点,以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为例,分析这一主题是如何在温州市的非遗传承工作中得到体现的。

一、非遗保护工作参与主体的全民化

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初期,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法规,组织普查非遗文化资源,组织各级名录申报,开展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宣传活动等。这种方式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初期比较适合,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比较理想的保护效果。但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想实现非遗的深入化传承,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必须做到“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温州市围绕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推出了“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旨在使广大市民朋友参与到温州市非遗的保护中来,使大家从非遗保护工作的旁观者变成活动的参与者。这一系列活动包括温州市非遗展示馆推出的“童心无限”非遗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可以亲自体验瓯窑等的制作技艺,在实际动手参与中体会温州非遗技艺的魅力,加深对于非遗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此外还有普通市民都可以参与的非遗诗歌朗诵吟诵会、包粽子、编蛋袋等非遗活动。参与者还可以带着自己煮好的粽子、鸭蛋前往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进行慰问,让那里的残疾人朋友一起感受端午节的快乐,分享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

温州市通过上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将非遗项目带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使各个年龄层次、各种行业的市民都可以欣赏到、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非遗活动中去,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非遗、走入非遗。不仅做到了“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也必将会更好地推进今后温州市的非遗传承。

二、非遗项目展示范围的深入化

温州市非遗项目众多,每个项目已经得到传承、保护的程度不同,向市民展示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总体来看,目前处于一个逐步、陆续向市民展示的过程。如温州市2015年的非遗展示项目,除了之前保护、传承较好的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米塑、绸塑等外,象传统戏剧、曲艺类项目也进行了集中展现,这无疑是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如6月12日晚,在温州大剧院举行了以“艺路同行——瓯韵流芳”为主题的2015年温州传统戏剧曲艺精品展演活动。这次活动一次性集中向广大市民展演了温州传统戏剧曲艺中的诸多民间剧种,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嘉昆曲、鼓词、瓯剧、温州莲花、木偶戏,以及濒危剧种平阳和剧、瑞安高腔等,向广大观众展现了温州戏剧的独特魅力,也使观众领悟到为什么温州会有中国“戏曲故里”的美誉。

三、非遗活动举办场所的多地化

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深入化发展新阶段的另外一个标志,就是2015年非遗活动开展、举办地点的多地化。既有在温州市区多处举办的非遗活动,如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开展的非遗体验活动,温州大剧院的传统戏剧展演,非遗广场联合宏源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参加的包粽子等系列端午节民俗活动等。此外,还有在温州下属各县分别举办的别具风格的文化遗产日活动。

在地处温州市西南的泰顺县,紧紧围绕201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举办了“廊桥申遗•人人参与”万人签名、“诗画泰顺•最美廊桥”图片展览、文化遗产知识抢答、非遗项目进广场、进文化礼堂等系列活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泰顺特有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泰顺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与泰顺毗邻的文成,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主题,在南田镇刘基庙联合举办了“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八项内容:即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评选10位文成历史文化名人、举办中国•温州刘伯温非遗(民俗)学术研讨会暨刘伯温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等。此次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时间跨度长,从2015年6月10日一直持续至7月31日,充分展现了文成县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决心和力度。

四、非遗保护参与形式的多样化

温州市2015年“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参与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有面对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手绘温州遗迹地图——做文化遗产小导航”活动,主要采取青少年朋友喜欢的绘画和拼图的形式,将温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四连碓、永昌堡等的地理分布手绘出来。此外,青少年朋友还可以参加“浙江好腔调”,即“平阳木偶戏”“海宁皮影戏”等走进温州市中小学活动,拉近了温州传统戏剧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此外,针对温州市朗诵爱好者举办的“东瓯遗韵魅力非遗”温州市非遗诗歌朗诵吟诵会,则汇聚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诗歌朗诵爱好者,大家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于温州市非遗的热爱之情。为了提高市民对于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认识水平,还推出了“非遗学堂”系列讲座。温州非遗广场一楼则推出了非遗商品的促销活动,如洞头贝雕、黄杨木雕、石雕等非遗文化礼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可以说,这样的促销活动,让居民以比较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喜欢的非遗商品,这不正是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新阶段的又一标志吗?

五、非遗传承舞台的国际化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时归属于不同的国家,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做好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就必须以广阔的胸怀将自己的文化遗产资源向全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在互通有无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2015年6月14日上午,温州市非遗广场迎来了《外国人眼中的温州》摄制组,随组而来的来自13个国家的16位国际友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非遗广场,亲自体验了瓯塑、瓯绣、瓯窑等的制作,不仅真切地体验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透过非遗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眼中的温州。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对温州市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梳理、分析,不仅可以看到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已经取得的喜人的成绩,也体现了我们国家2015年文化遗产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温州文化通.玩转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3]陈琼,沈海涵.我们的非遗:将传统艺术搬进校园搬上大舞台.

[4]泰顺县文广新局.2015年第10个文化遗产日泰顺县系列活动.

[5]温州宣传网.温州博物馆推出系列活动庆祝第十个文化遗产日.

王春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讲师,浙江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温州市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画里柿乡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温州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温州市特色街创建 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