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分析

2016-07-14 01:35付银娜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直肠癌

付银娜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



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分析

付银娜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将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手术切除标本按常规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对KLF4和BIRC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结直肠癌KLF4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结直肠癌BIRC7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结直肠癌;KLF4;BIRC7

0引言

KLF4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分裂以及分化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相关研究发现KLF4与一些恶性肿瘤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可以作为对一些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研究中发现结肠癌患者中KLF4表达阳性率水平要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能够对肿瘤分期和预后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BIRC7在正常的组织细胞中不会表达,而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表达较多[1]. BIRC7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不同病理分期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以为肿瘤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2]. 本研究中对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1/2014-0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及普外科手术切除的80例结直肠癌标本进行研究. 其中男48例,女32例. 患者年龄26~77(平均41.53±2.53)岁. 从以上结肠腺癌中收集癌旁组织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 患者年龄21~72(平均41.15±2.26)岁. 此外从同期患者中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腺瘤组织40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 患者年龄19~73(平均40.37±2.27)岁.

1.2方法将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手术切除标本按常规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对KLF4和BIRC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KLF4和BIRC7进行染色,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测操作[3-5]. 细胞浆内含有KLF4和BIRC7的阳性细胞表现为黄色颗粒状[6]. 对所有标本中KLF4和BIRC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直肠癌KLF4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结直肠癌BIRC7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KLF4和BIRC7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的表达水平

检测类型nKLF4表达水平n%BIRC7表达水平n%结直肠癌805163.75a4860.00a癌旁组织383592.11821.05腺瘤403792.50512.50

aP<0.05vs癌旁组织、腺瘤.

3讨论

本研究对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分析,结直肠癌中KLF4和BIRC7表达的病理意义进行分析. 发现对于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TNM临床分期Ⅰ+Ⅱ一级仅侵犯肌层的结直肠癌患

者KLF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低分化、TNM临床分期Ⅲ+Ⅳ一级侵犯浆膜外或浆膜层的结直肠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于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TNM临床分期Ⅰ+Ⅱ一级仅侵犯肌层的结直肠癌患者BIRC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低分化、TNM临床分期Ⅲ+Ⅳ一级侵犯浆膜外或浆膜层的结直肠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能够清楚的反映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聂文静,刘超,李东风,等. RASGR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对肿瘤转移和不良预后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2):195-201,208.

[2] 戴小芳,王芝芝,王媛,等. 结直肠腺癌KLF4和BIRC7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3):35-39.

[3] 袁琳娜,郭志琴,柯萍,等. 结直肠癌组织Tip60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43-46.

[4] 于卫芳,翟从劼,樊智彬,等. miR-150和miR-134在结直肠癌及腺瘤中的表达[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0):1349-1354.

[5] 孙政,曹杰,梁立源,等. CCN2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2012,33(11):1556-1559.

[6] 张志平,王洲,刘相燕,等. KLF4和SPAR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国肺癌杂志,2012,15(12):720-724.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4-61-02

收稿日期:2016-02-25;接受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付银娜. 研究方向:常规病理组织制片技术. E-mail:2907449270@qq.com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检验与转化医学·

猜你喜欢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多学科综合治疗与精准医学治疗用于结直肠癌诊治的探讨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