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践研究

2016-07-14 08:23江苏无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江苏长江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无锡长江资产评估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卢海明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预算绩效评价

江苏无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 江苏长江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 无锡长江资产评估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卢海明

关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践研究

江苏无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 江苏长江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 无锡长江资产评估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卢海明

随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将预算绩效管理引入到预算支出管理中越来越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有效帮助有关单位控制财政支出的总量与支出渠道,实现财政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并且在技术手段方面加强预算资源的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介绍了如何设计一套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如何更好地实现预算评价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几点指导性建议。

财政预算支出 绩效评价 流程及指标设计 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一步实现,政府的治理环境变化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逐步引进,都推动了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的变革。其中最受关注的变革之一就是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展开,它成功地推动了各个国家政府新公共管理体制的构建。

1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流程概述

1.1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程序

首先,选择需要进项预算绩效的评价项目。有关政府部门往往会在本部门的会议上提出符合要求的评价申请,并将该评价申请交由预算司来报送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审批。在审核通过之后,部门应当将在本年度内确定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项目进行通报。其次,在已经通知各个负责的相关单位之后,应当就如何对选择的这些项目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来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那些确定要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各个部门应当设立有关评价组委会或者召开会议商定如何设计高效、科学的评价指标,并将制定出的绩效评价体系上报财政部进行审批。再次,按照审批通过的绩效评价指标来实施相应的绩效评价。在每次的预算年度结束之后,由各个部门将项目的自评结果以及部门的互评结果一起报送财政部,并对自评和部门自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反馈与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财政部则根据有关部门上交的评价结果来选择组织再评价。最后,各个部门根据实际的评价结果,接受财政部给出的评价意见,来对以后年度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整改与调整,对本部门的财务工作按照绩效的管理要求改进。

1.2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的搭建

绩效评价主要是针对项目的设立、定位、运行以及结果等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情况来深入了解有关项目的各个要素,所以这些问题的答案是绩效评价的最直接依据。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的搭建过程中,不仅要明确评价指标设计的合理性,还要兼顾评价效果的长期性以及评价秩序的科学性。在项目管理方面,则主要是评定项目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合理性,项目的执行过程是否简明有效、合法合规,责任的分配与追究机制是否已经加以完善,财务的管理制度又是否安全有序,这都是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2 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

在研究如何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测评指标时,需要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绩效测试评价指标,将目标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一系列标准。绩效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指的是绩效的测评指标应当能够系统、完整地反映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的支出绩效情况,不能以偏概全,能够兼顾社会利息与经济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息、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指的是绩效测评指标应当具有精确的外延性和内涵性,能够科学地反映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及特殊性。同时,绩效评价指标还应当具有可比性,能够体现共性又能兼顾特性的指标是最具可比性的指标。

我们以教育财政支出为例,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的测评时,通常将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产出型评价指标。该指标能够反映教育性财政支出的直接结果,如每万元的财政教育支出所培养的学生数量以及所培养的学生其学习质量或者就业质量的好坏等,通过学生人数、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考试成绩、毕业生的就业比率、毕业生的考研就业比率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以上情况的指标;又如学校的科研资助所产生的学术成果数量及质量,则可以通过评价博士点、硕士点以及重点学科等的数量来确定。第二,效率型评价指标。效率型评价指标能最为直接地反映财政资金的运作质量以及业务流程的效率,如财政经费的项目支出资金使用率、总资产的更新改造比率、学校经费的回报率等。第三,效果型评价指标。这类指标能够反映从财政支出项目获取的服务供给等能力、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教育机构的社会认可度等指标。第四,影响型指标。这类指标可以反映财政支出项目对相关社会发展及其环境的长远性影响或潜在影响情况,如学生的就业去向、学校的技术竞争力或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在设计具体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可以参照具体的业务表现来进行设计,通过搜集与评价指标的相关资料,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分析,指标的设计是财政预算支出实践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好坏,并直接决定了评价工作是否能够起到应有的激励与控制作用。

3 加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践的意见建议

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绩效管理改革

财政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强调的是社会化参与以及结果导向性,最终的目标是要达成既定的公众满意度,所以财政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其实已经超越了普通管理的范畴,更多体现的是体制上的一种民主进步。因此深入推进绩效管理是我国彻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政府正在从职能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转变,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意义非同小可。

3.2建立与完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

一项管理是否能够科学地贯彻落实,其决定因素就是是否拥有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制度指导实践活动,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对于财政部而言,当前的要务之一就是要抓紧时间研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努力将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变成一项经常性、指令性以及制度性的工作,即受到制度的指导及约束。

3.3全方位提升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全方位提升财政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管理水平,意味着要加强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财政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不仅仅是财政部门关上门来处理的事,若想要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组织协调机制,必须要各方密切配合,这是评价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财政部应当主导建立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的机构设置,明确各个机构的责任范围,整合有关部门的力量,大力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这要求各个部门能够实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管理,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业绩评价指标的契合程度来对评价指标实行动态调整,积极研发适用的新增指标,淘汰落后的旧指标,确保绩效评价的机构设置与评价指标体系都能与最新的绩效管理模式相契合。

3.4有关部门应当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在单位内部的实施,积极动员,做到全员参与

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在实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时,应当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预算管理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做到管理控制过程首尾衔接。通过整个体系的循环运作,鼓励单位相关人员做到全员认可、全员参与。在此前提之下,再造预算的管理流程,改革具体的财政运行体制,逐步建立科学、系统、可持续性的绩效预算体系。

4 结语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研究预算绩效评价如何在预算支出管理中更好地进行运作,对于现阶段财政支出有关部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科学地履行国家赋予的预算管理职能。

[1] 李小平.关于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新经济,2016(20).

[2] 史青.新时期财政预算管理的转型路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

[3] 王君.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

F812.3

A

2096-0298(2016)11(a)-102-02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财政预算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图 表
建设项目投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讨
桐乡:上网实时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