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之我见

2016-07-14 08:23南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马亮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城镇化

南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马亮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之我见

南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马亮

当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状态下,西方发展模式持续被质疑,从而应当对城市化给予创新。并且,全球一体化令所有地区与世界的连接更为紧密,城市成为主控所有连接的核心点,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应通过科学的方式给予发展。当前,城镇化已成为展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法,加快城镇化改革,能够实现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加快工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 区域经济 发展 影响

城镇化模式是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通过将二、三产业转向城镇而在数量上令城镇有所增加,这一扩大规模的过程则属于历史的演变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被调整,通过将农村人口转移至城镇的方式,将原有劳动力解放出来。城镇化通过改变农村,加快新农村的建设,缩短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以此从根本上完成共同致富、和平发展的目的。只有通过城镇化,才能够把我国的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完善。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令经济能够更加协调的发展。

1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1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1.1.1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

城镇化成为工业化的代表,透过发展城镇化,产业效率能够有效发挥出来,将区域工业园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在城镇化发展当中,是源于市场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能够提高传统产业的相应内容,城镇化能够与工业化相融合,在某一层面上加快农业产业化,开拓全新的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市场氛围。工业化知识的融合,通过对优势的对比,构成产业集群的区域集群,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1.1.2推进区域经济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区域经济应当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当中,加快消费的提升,城市化进程能够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新城镇的投资,从而有利于将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转变。对于城镇人口的设置,关系到农村产业化在可持续方面的发展状况。发展新城镇,将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给予完善,不断深入现代文明,加快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员工的素质,从本质上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1]。

1.2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1.2.1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城市经济实力不足,对我国经济发展乃至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发展的速度,在执行当中与相应的政策乃至基础设施不够匹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在社会环境中,影响生态平衡,脱离农业发展,令失业率显著提高。并且对于人口转型而言,教育问题尤为关键,对居民的整体素质具有影响,所以太过注重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令其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形成较大的社会矛盾,对国民总值造成影响。

1.2.2盲目发展工业

工业化属于城镇化的主要动能,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均属于对方的有利条件,需要共同进步。可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可相提并论。城镇化不只是体现出工业化,还体现出极为丰富的内涵,在城镇化当中包含了百姓的素质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的状况。在城镇化的发展当中,工业化发展应当成为其良好的推动力,可是有些城镇化却体现出滞后性。不仅存在为了令城镇化的发展看似良好,而一味发展工业化;还存在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的状况,大兴工业化,广招投资商建厂,未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如此“龙卷风”式的事态只会令城镇化“有名无实”,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所需。工业化需结合当地状况,需加强与农村文化价值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如此与现实相背离的状况,只会令工业化的发展有违科学性。在如此状态下,不但会无法彰显出工业化为城镇化带来的应有成效,还会导致城镇化发展过快,从而对该地区的生态造成破坏,为环境带来污染,不仅不会为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益处,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2]。

2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2.1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及协调

城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国家还是地区,在城镇化的建设当中,只要发展良好,就可以在经济上获得骄人的成绩。如果不注重城镇化的发展,只会令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局面表露无遗,从而将区域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有悖于共同富裕的理念。因此,只有通过强化城镇化发展,通过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协调,将城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能量爆发出来,才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2.2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在某一程度上属于工业化发展的结论,城镇化水平需要与工业化发展相符。在城镇化的发展当中,应当将工业化发展的成效展现出来,依照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运用的资源状况等,有效运用本地的优势,不仅要增长经济,还需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不利于生态发展的毒瘤清除掉。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将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效果展现出来,以此将农村文化价值以及人文环境相结合,将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发展的画卷展现出来。有效发展工业,激发城镇化规模与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

2.3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根本

把转移农村产业化及劳动力当成体现城镇化对区域经济推动的应有因素,是因为在城镇化的过程里,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已经向城镇化转变,成为了农业转向非农业的过程,所以在发展城镇化时,需要带动农村人口在地理位置和职业性质方面的转移,以此加大城市化的规模,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在发展城镇化当中,做好城镇化建设的工作,以此将区域经济带动起来,走向健康化的发展之路。

2.4城镇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统筹兼顾

对于城镇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而言,漠视生态环境保护,只在意城镇化与经济在发展当中的速度,这样的状况时常出现,一旦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佳,就会发生城镇化水平过低的情况。所以,必需将城镇化建设工作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协调好。单一要求在工业化方面加快速度,只会为城镇化建设与工业的发展带来反作用,最终走向毁灭。因此,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里,应当加强资源的可持续运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将保护环境作为条件,依照自然的发展规律,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不仅要提升工业化的水平,还应当提升城镇化水平,体现出农村的文化价值,展现出农村的人文情怀、优美的环境,从而令城镇化和工业化能够同步成长,加快两者相互间构成的正确循环方式,提高区域经济状况。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乃至环境保护协调好,不仅要提升工业发展,还应当阻止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里,应当以保护环境作为根基,依照自然规律,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打造出美好的环境[3]。

3 结语

综上所述,透过对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探讨,不难看出在农村人口朝着城镇化转移的当前时期,需要持续加大城镇规模,协调产业构造,如此才可以令城镇在发展当中,生产力水准获得提高。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应当以政策及制度当做有效前提,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在统筹兼顾的状况下协调产业机构,不仅要缩短经济收入的差距,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注重农民的相应权益。如此才可缓和就业压力,展现出全国人民的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进度。

[1] 杜煜.城镇化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河南科学, 2014(11).

[2] 赵莹.城市与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1(7).

[3] 李宏伟,吕鑫蕊.论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05).

F127

A

2096-0298(2016)11(a)-119-02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边城镇远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人口与就业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