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7-14 08:23临沂市委党校经济学部石静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临沂市临沂会展业

临沂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石静

临沂市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临沂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石静

经济新常态下,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方面,其发展有了新的趋势。本文以临沂市会展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临沂市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树立临沂市会展业品牌,鼓励会展企业相互竞争,改革产业管理体制,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政策引导。

新常态 临沂市会展业 现状 对策

会展业(MICE)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交易活动、文化体育比赛、科技交流和奖励旅游等综合性活动内容,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现代产业关联性和辐射、带动作用,临沂市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从2007年起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会展业发展政策措施,近5年来,临沂市会展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依靠临沂商城这个产业优势,政府主导培育会展品牌,会展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3年获“中国会展业年度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的称号,会展业已成为临沂市综合实力的见证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之一。虽然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环境下,临沂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行业增速开始持续放缓,会展价格竞争激烈,低位徘徊,社会成本居高难下,企业赢利空间缩小。各种矛盾交织,增加了市场调节和行业管理的难度,会展业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给临沂市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新常态下临沂会展业发展现状

1.1展会发展情况

1.1.1整体发展水平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临沂市全年举办的展会中,商贸类展会最多,达到66个,展出总面积达86.7万平方米,折合标准展位4.72万个,在商贸展览数量方面,青岛为280场次,山东省内第一位,济南为第二位,年均展会155场次以上;临沂市位于全省第三位;在展览面积方面,济南市总面积约为255万平方米,居全省首位,青岛市总面积约为180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二位,临沂位于第三位。2015年共有参展企业15080多家,实现展会交易额231.7亿元,间接带动住宿、餐饮、金融、交通、旅游、物流、购物、电信、广告等行业收入25.3亿元。截至2016年7月底,临沂市举办了46个展会,累计标准展位数3.22万个,参展企业12280多家,展出总面积达61.5万平方米,实现展会交易额135.8亿元,间接带动相关行业收入20.9亿元。

1.1.2临沂市展会的类别分布

临沂市的会展业涵盖范围,从以展览为主,向会议、节庆、赛事延伸的发展格局。2015年~2016年临沂市举办的展会中,中小型消费类居于主要地位,如第十二届中国(临沂)汽车用品交易会,齐鲁(临沂)第十四届秋季精品室内车展,第十届中国(临沂)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第六届临沂茶文化、珠宝工艺品展等。中国临沂汽车配件博览会、中国(临沂)苗木花卉交易博览会、中国(临沂)啤酒展销订货会、中国(临沂)生活用品交易会、中国(临沂)水暖卫洁博览比例占到临沂总展览数量的60.5%。一方面,由于临沂人口聚集,对于食品、家具、文化娱乐等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临沂作为鲁南苏北重要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商贸物流业发达,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是临沂市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展会,已成功举办了6届,成为临沂商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其他如资本交易大会、汽车用品交易会、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等会展在业内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加快培育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挖掘传统文化,临沂市各县区依托自身特色及产业优势,积极举办和打造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城乡文化节庆品牌,如罗庄元宵节、河东海棠节、蒙阴算圣文化节、沂南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平邑金银花节等品牌节庆活动。

1.2会展场馆现状

截至2015年底,临沂市共有会展场馆5处,中心城区有会展场馆2处,其中,临沂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可以提供国际标准展位3500个,室外广场面积4万平方米,临沂商城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3.5万平方米,室外广场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3.5万平方米,其他场馆坐落分散于县区。

1.3会展企业现状

临沂市会展业起步于2001年,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会展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经营主体呈多元化格局,组展机构除了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民营企业近年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会展企业已发展到21家,其中展览服务企业6家。临沂市会展企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机构参与较多;二是民营企业比例较大,临沂90%以上的组展机构局为民营企业;三是外地展览公司较少,仅有8家。

2 临沂市会展业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近年来,虽然临沂市会展业无论在产业增长和办展数量上呈现出较快发展,但目前无论是办展数量或质量,都与商贸物流强市的地位不相称,与省内会展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

2.1缺乏知名展会品牌,有影响力的展会较少

主要表现在规格高、规模大、在国内有影响、有一定知名度的展会少,只有商博会、资本交易大会等少数龙头展会。部分展会组织者只注重追求人气、场面火爆,忽视了参展商、采购商的数量和质量;不注重实际的经济效益,多数商贸类展览活动规模小、层次低,很多不为人所知,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带动作用不明显。2015年在临沂市举办过的展览、展销会规模超过500个展位的不足10个,一些展览活动因招商不足,用行政命令企业参展,专业采购商在展会上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参展商,违背了办展的初衷,给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2.2本地会展经营主体少且实力弱

目前,临沂市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本地专业会展公司有9家,其中只有两家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00万元,其余公司注册资金都在60万元以下,企业流资紧张,难以独立承办大型会展活动。会展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整体实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缺少办展特色,创新能力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化、集团化的龙头企业,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同时,会展公司缺少真正懂会展的专业人才,现有的管理者大都是从旅游、酒店、市场营销等专业半路出家,缺乏系统会展知识和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等还不强,对会展运作模式不够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同一批人员既是会展组织者,又是会展管理者,也是会展项目的实施者,从策划、招商、展品征集、展品运输、布置直到为参展商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他们负责。即使在各组展单位内部,职能和责任也经常划分不明,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展馆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完善

目前,临沂市能举办商贸类展览活动的展馆有两处,一处由山东鲁信集团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一处由兰山区前十居委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其中鲁信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但由于展馆附近住宿餐饮、交通购物、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给人的感觉比较偏远。现有场馆空间不足,功能单一,只能承办一些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的展会,不具备接办国内知名展会和大型会议的能力。临沂商城国际会展中心周围仓储物流饭店宾馆等资源极度匮乏,场馆周围配套设施不足,与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和会展业阶段发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2.4会展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

临沂市的会展行业缺乏良性的自律和竞争机制,会展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展览场馆如集贸市场,讨价还价。有的会展虽打着国际展览会的名号,实为处理积压商品。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有的公司,特别是一些小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办展,抄袭克隆别人的主题。导致会展市场竞争无序,使会展资源严重浪费,效率低下。

2.5服务设施配套不足,会展对其特色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相对于国家和省内会展业发展发达的城市,临沂市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市内交通拥堵,没有高铁,航班较少,没有直达会展场馆的地铁和火车。临沂市有星级酒店6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配套接待能力不够,限制了会展的举办规模,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参展企业来临沂参展的积极性,在申报大型会展项目时也缺乏优势。

3 新常态下临沂市会展业的发展思路

3.1“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会展业发展的新动力

会展业作为经贸、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在“一带一路”概念中承载重要的角色。会展企业既可以临沂市本土优秀产品为基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为输出地,举办大型经贸博览会,也可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引进优秀产品,在临沂地区举办展览活动。近几年来,一方面,国家和山东省对临沂发展向来关心关注,给予融入“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多年自身探索,临沂市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与沿线国家和城市有很大合作空间,发展潜力巨大。临沂市商贸物流业围绕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巩固欧美、深化日韩、提升东盟、拓展非洲,全面开拓俄罗斯、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充分发挥展会在市场开拓中的主渠道作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1]。进一步提升“商博会”等自办展会水平,举办好各类专业展会及行业高峰论坛,打造对外开放名片。

3.2“互联网+”布局展览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会展也开始向“互联网+”会展的方向发展,网络具有的高效性、普及性、虚拟性和强大的信息集散功能,使得“互联网+会展”的网络会展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特征。与传统的实物会展相比,网络会展在时空、资源、成本、效益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传统的专业展会的产品都是直接对应经销商、批发零售商。但在线上,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但可以365天、一天24小时不停歇地进行展示,也能不停歇地进行线上交易[2]。而且,在线上不但可以与商家对接,也可以直接向普通消费者销售产品。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精细营销和精准客户管理,通过与海外零售商合作实现本土化售后服务。临沂市会展业必须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对临沂会展网进行改版,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加快建设会展业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备案、统计和年度计划申报,提升会展服务水平。未来的展会发展趋势是应用互联网技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网上展示交易平台,探索O2O模式,提升展会数据管理运用水平。

3.3国家和省市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2015年4月国务院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展览业市场化进程。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理念,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展览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我国从展览业大国向展览业强国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贯彻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临沂市作为山东省会展业的第二梯队,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自主品牌展会,提升辐射力。积极承接国际知名技术、产品展会,创新提升,逐步由地方性品牌展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展会,成为特色会展名城。2016年6月临沂市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临沂会展业发展的方向是充分发挥会展业在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临沂商城国际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国际会展经济新高地,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

4 新常态下临沂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4.1培育品牌会展

临沂市会展业发展的方向,就是依托区位、市场、产业三大优势,借助现有展会基础,对现有较具影响力的展会进行创新,提升展会品质、档次和规模,紧紧依托临沂市地产品和商贸物流优势,引导会展企业自主开发一批能够与本地特色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型展会,立足高起点新型专业展会,加强培育一批引领性自主品牌会展项目,着力培育日用商品、食品、板材、复合肥、五金机电、有色金属等具有比较优势、代表临沂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展会,使其尽快成为国家级或国际品牌展会。鼓励扶持小型专业展会,精准的定位的展品和采购商。鼓励各县区结合自身特色和产业优势,按照“一地一精品”原则,举办各类特色会展活动,如中国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中国(蒙阴)桃业博览会和中国(郯城)银杏产品交易会;加强与国家级经济组织、学术机构以及大专院校或新闻单位的合作,积极引进和兴办档次高、影响大,且对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论坛、会议,形成展览业和会议业两者并重,专业类、消费类、综合类交替进行的多样化会展业格局。

4.2繁荣市场主体,提高企业竞争力

大力培育会展企业,加强会展资源整合,精心培育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会展经营主体,增强了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和后劲[3]。并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周边产业(旅游、酒店、交通等)集聚,实现大会展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展公司,鼓励规模、资本有限的中小会展企业结合各自发展状况,明确其会展产品主题与市场定位,专注特定细分市场,错位竞争。鼓励引导和帮助支持本地会展公司依托临沂市产业优势,积极挖掘会展资源,拓展会展领域,培养会展人才。

4.3加快完善会展产业服务体系

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在完善场馆硬件设施的基础,结合现有会展场馆的特点与空间布局,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形成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营良好的会展场馆体系[4]。进一步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街道整修与装饰,环保绿化的布局调整等。扩展场馆服务功能,增加服务项目,为主办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展物流、通信、金融、策划、广告、印刷、设计等产业集群,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的会展服务体系。

4.4进一步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

成立临沂市会展业服务办公室,健全会展管理法规,做好规划、协调、服务与监督职能,加强会展项目的评估论证,对不符合规定的自行组织商贸类展会活动,扰乱会展业发展秩序,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肃查处,杜绝各类违规招展、私自办展行为,维护会展市场声誉,严禁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扶持和培育规模展会和品牌展会,建立会展企业信用档案,对不良信用企业实行淘汰机制,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完善重点参展产品追溯制度,推动罗氏企业质量承诺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会展维权援助举报投诉和举报处置指挥信息能力建设,增强临沂市会展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会展业有序发展。

4.5创新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方式

为保证会展业健康稳定发展,政府除了要转变传统的职能外,还要减少利用行政直接对市场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借鉴国外先进的办会理念,发挥会展业市场的自由流动和竞争的功能,培养会展企业独立管理运营的能力,为企业和会展产业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而努力[5]。在规范的会展市场中,政府的功能定位应当是整体引领、政策扶植、优质服务、市场培育和积极宣传,架起会展业与市场经济体的联系桥梁。加强政府对会展的宣传,充分利用各大电视台、国际商报、中外会展、会展经济论坛等开展宣传推介,与国内主要的会展刊物建立合作关系,举办系列临沂会展推介会和发展论坛,扩大临沂会展的对外影响力。将会展业宣传与政府招商引资、经贸交流、城市推广活动结合起来,以展会促进宣传,用宣传发展展会。利用官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力推广临沂会展特色,加快市场化进程,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审批,使会展相关资金自由流入市场;充分发挥会展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政府引领、行业协会服务、企业自主经营和市场竞争的新型会展业产业方式。

[1] 李涛,张鹏.临沂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10).

[2] 王文姬,李洁.“互联网+”时代对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今传媒(学术版),2015(12).

[3] 陈乡,张树夫.基于SWOT分析的南京会展旅游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3).

[4] 李铁成,刘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目标下广州会展产业加快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观察,2011(1).

[5] 吴国庆,吴志鹏.浙江会展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经济,2005(19).

F127

A

2096-0298(2016)11(a)-133-03

石静(1981-),女,山东临沂人,中共临沂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会展业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临沂市临沂会展业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体育赛事与临沂市城市品牌塑造的研究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