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浅谈教育应回归本真

2016-07-14 21:59霍启民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本真教育

霍启民

摘要:要想推动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就要重视教育本真的回归,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感悟教育的本真,教育以经典为依托,教育以情感为灵,教育以服务为准,教育以探索为追求。

关键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本真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同时,教育也是培养人,感化人的过程,最终通过个体人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更加美好。从这个角度看,就不能不重视教育本真的回归。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对教育的本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他的书就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轻松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他对教育的感悟。他的每一句话背后不仅是多年教育实践的深厚积淀,更能体悟出他对教育本真的诗意理解。教育就是遵循人的本性及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多方面发展乃至全面发展的活动。

一、教育以经典为依托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选择的。作为思想的载体,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厚智慧沉淀。教育的智慧,大都是一些古老的智慧。经典承载着古老的智慧,而经典又往往比时尚更接近真实。肖川教授倡导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他这样认为:尽管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往往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这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教育的实践需要品读古典,成就经典。而这一过程是内省与自察的过程,它会让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让游走的心灵得到升华,使人始终保持着一份单纯而向上的心态,满怀信心地接近现实,融入生活,开创未来。正因为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才更应该在浮躁中安心静好,以古典的心情,以从容的气度,打磨经典,向历史致敬。

二、教育以情感为灵魂

肖川先生用善于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真挚的情感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在他的笔下教育因情感而熠熠生辉,情感会让学生心灵震撼。书中用大量的事例阐述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和、谦逊、善于沟通且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而决不是一个冷漠、粗俗、心怀叵测对生活充满敌意的人。在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使他们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纯洁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致的感受所需要的。本书中作者独到、真实、朴素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源自教育真谛的呼唤:教育是需要情感的,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

三、教育以服務为准则

肖川先生认为教育要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为其提供最合适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性格、气质和不同阅历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将来离开学校,走进社会时能够找准位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的确,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当一个教育者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你是否能真正的帮助他们。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教育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还应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准则,可这一点是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容易忽略的。正如作者在书中序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四、教育以探索为追求

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求知的过程,而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理所应当的成为教育的探索者。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遇到困难不退缩,要持之以恒,始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才能拨云见日。勇于探索就要敢于创新,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创新,但创新并不是要能探索出整个人类都未知的认识或规律,而是通过自主探究,将古老的教育智慧变成指引自己方向的信念和教养,并将这种信念和教养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探索其实就是教师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反思自我的过程。具备了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就打开了教育探索的大门,并终将能实现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但仅仅一句“培养人”并不能表达教育的丰富内涵,而教育终归是要回归本真的。而本真的教育应该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澄明与回归,这也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的自然流露。肖川先生对于教育的思考与研究,让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给人力量。回味这本书,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教育的本真,看似平淡,却激发人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感觉清新,却迫使人们充满理性的去思考。

猜你喜欢
本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探寻本真,求索钩沉——辛亥革命前夕音乐教育的行为哲学与历史反叛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