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使用情况探析

2016-07-14 22:15熊思尘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仪式高校

熊思尘

摘要:加强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增进学生党支部凝聚力,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仪式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它们在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是实际又迫切的问题。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研究仪式资源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实际使用情况,采取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呈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对仪式资源的实际利用与反馈情况,由此探索出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通过仪式符号与仪式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形式内容精、面向对象泛、影响时间长”的党建活动,逐步弥补必要的党组织符号资源缺失、解决仪式形式单一、内容流失等问题,促进学生党员崇高信仰的构建,以增强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仪式;文化;高校;学生党建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构建和组织了大量的仪式符号和仪式活动,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仪式资源。它们阐释和传播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息与主张,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厚重的历史文化。仪式资源的利用与党的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仪式资源的重要价值。高校党建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而高校学生党建更是关系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面对青年党员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弱化、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高校党建的难点问题,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如何挖掘和发揮仪式资源的价值、当前仪式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利用情况又如何,既是高校党建工作中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也是极有意义的理论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资源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资源主要包括仪式符号和仪式行为两大类。按照产生方式的不同,仪式符号又可以分为有意识建立的符号和历史沉积下来的符号。有意建立的象征符号,如党旗、党徽等,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确立的明确的象征符号,尽管从此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依然历久弥新。历史沉积下来的符号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遗留下来的实物。它们并非有意建立,而是党组织和党的领袖人物所使用过或倡导过的实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超越了自己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而附着了象征性意义,演变成了党的象征性符号。例如,“朱德的扁担”并不意指具体一条扁担的用途,而是代表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象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

仪式行为则是在仪式符号介质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特定的仪式活动。按照活动的固定程度又可以分为固定性仪式行为和非固定性仪式行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最典型的固定性仪式行为体现在入党宣誓仪式中。同时,诸如基层党组织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党员参观革命旧址并重温入党誓词、利用纪念日组织缅怀革命先烈、党员表彰大会等临时性的仪式活动,通常具有偶然性特征,缺乏固定的活动程序、对象和时间,故而属于非固定性仪式行为,也是党组织仪式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资源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厚重的历史文化。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资源为研究对象,本文一以浙江大学为例,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观察研究法在探索其利用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其需求,并进一步提出完善仪式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的方式与途径。

二、仪式资源在浙江大学的使用现状

为了解仪式资源在浙江大学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利用情况,本课题以学生党建工作中常见的仪式资源(包括仪式符号和仪式行为)为对象,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发布后面向全校学生党员收集调查结果。此次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参与调查的同学来自浙江大学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多个专业背景,从党龄不满一年的“新”党员到党龄五年以上的“老”党员均有覆盖。

针对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符号,根据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频率按程度请被调查者打分,0分为完全不用,5分为总在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党徽、党旗在学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程度在3-5分的比例低于50%),甚至有20%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未使用:党员形象的使用频率最高(使用程度在3-5分的比例高于90%);而党建口号的使用频率分布比较平均,总体使用频率较高。由此可推测,相对于有意识建立的仪式符号,历史沉积下来的仪式符号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利用频度更高:一方面因为有意识建立的仪式符号很难单独被运用到学生党建工作中,尤其是渗透在日常的交流工作中:另一方面因为历史沉积下来的仪式符号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意义,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不同的背景下演绎出多元化的现实色彩。

针对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行为(党组织关系转接、组织员谈话、联系人谈话、入党宣誓仪式、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请被调查者根据参与这些仪式对其党员身份的认同程度打分,0分为没感觉,5分为非常强烈。调查结果显示,党员在参与各类仪式行为时对其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均是非常强烈的(认同程度在3-5分的比例均高于88%),其中尤以参与入党宣誓仪式时表现最为突出(认同程度为5分的比例高达63.16%,其余均为50%左右);其他以党员群体参加的仪式行为次之;而以党员个体参与的仪式行为(联系人谈话、组织员谈话)相对较弱。由此可见,在高校积极开展党建仪式活动,特别是开展面向一定党员数量的仪式活动,非常有利于促进党员同学对自己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仪式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探索

在调查问卷反馈的仪式资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本课题对仪式资源在浙江大学的需求情况也进行了调查:一方面通过问卷采集一定数量党员同学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参与学生党建仪式活动,与学生党员骨干、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深入了解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对仪式资源的需求情况。

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资源在增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方面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要使这种作用更加有效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要在仪式资源的使用上更注重形式和方法,朝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地发展这个目标而努力。通过访谈党员学生,学生党建工作中仪式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例如有些同学谈到:一些党建仪式“古板低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得不要求各支部安排人员并采取打卡签到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参与率:参加规定内容的支部会议毫无意义,到场只是为出席而出席;民主评议的评议“不走心”;党组织关系交接不人性化;所谓“定期”实为“不知期”地与联系人谈话并提交思想汇报等,所谈到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严肃的话题: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仪式资源都难免有所流于形式,如何丰富仪式的内涵、使仪式不仅仅停留在形式的表层,而是透过形式这一“冰山一角”感受到仪式这一“巨大冰架”的厚重的沉淀,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既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党建仪式看似形式,但它和明确党员身份、铭记党性责任等丰富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转化成了内容,没有庄重严肃、敢于担当责任的形式,又从何谈起我们每一位党员敢于坚持党性、坚守党纪、奉守标准、履行义务的内容?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党员更是今后祖国建设中各条战线的骨干;如今高校为党培养的新鲜血液就是将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因而,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党性修养,都是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关键问题,培养和巩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仪式资源的有效利用则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

基于对浙江大学学生党建工作中仪式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针对部分仪式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利用过程中内涵缺失等问题;通过参与多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支部建设活动、借鉴其他社团组织有益的活动推进方式、引导学生党员积极为创新性利用党建仪式资源建言献策的方式;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仪式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两点解决方案,可供后期的实践探索:

1.提高仪式符号的日常使用率,培养学生党员身份意识习惯

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黨徽是党员身份的标志。针对党徽、党旗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使用频率低的现状,及它们较难单独运用的实际困难,建议将党建仪式符号与党建仪式行为相结合,在广大学生党员中推广仪式符号的使用范围,在频繁使用中提高学生党员对仪式符号的理解,培养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仪式符号的习惯,并逐渐树立起对党员身份的自我意识。例如:组织开展“佩戴党徽,亮出身份”等类似活动,从不要求学生党员佩戴党徽、到要求学生党员佩戴党徽参与党建活动、再到要求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佩戴党徽,逐步使学生党员养成出门佩戴党徽的习惯(不适宜佩戴党徽的情形下除外),并在这种习惯中认识到与党徽同在的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自觉佩戴党徽,既是党员形象的具体反映,也是每个党员自身觉悟和组织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既有利于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加强自我教育,又便于密切党群关系,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树立党员形象。共产党员佩戴党徽,亮出的是责任,赢得的是信任,接受的是监督。作为高校学生党员,通过佩戴党徽,时刻提醒着自己应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多做好事,多传播正能量,通过一个学生党员带动一个学生群体向着积极的方向进步。胸前一枚党徽的约束力化为习惯后也必将铸就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锤炼提升,从而达到实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这也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2.增加仪式行为的多元多样性,发掘学生党员创造创新能力

调查显示,学生党员在参与仪式行为时对自身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强烈,并希望党建仪式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因此,在校园中积极培育典型创意、发掘典型经验、加强典型宣传,营造创新党建的良好氛围是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党建仪式行为主动性、增进仪式行为意义内化性的必然途径。不少学生党员在访谈中提出了诸如给学生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采取知识竞赛、素质拓展、风采展示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及成果的学习与分享;发放党员证、同步编制党员证代码,定期评比、表彰并组织向优秀党员、党支部学习的纪念活动,增加身份感、荣誉感等建议;结合学校部分学生党支部的品牌党建活动的成功案例,大致归纳出三条今后创新性开展校园党建仪式活动的方式:其一,内容形式要精。创新党建仪式要经过“前期调研确定项目——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交流”等环节来考察推广的可行性,传统党建仪式也可依照相同的环节来不断完善现有的开展方式,特别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党员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开展相适应的仪式活动,如医学院临床党支部定期在实习医院开展医导活动、在结对社区开展义诊活动等。其二,面向对象要泛。党建仪式对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感的影响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党员在仪式中的参与程度。所谓面向对象要泛,一是指受众要广,例如优秀学生党员、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面向全校学生党员召开的影响程度必然高于仅面向学生党员代表召开的影响程度,可以在更广的层面上宣扬优秀学生党员及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并鼓舞更多的学生党员向先进学习;二是指参与者卷入度要高,例如入党宣誓仪式之所以对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影响最强烈,是因为学生党员在此项仪式中的卷入度最高;而对于被动接受的仪式(如组织员谈话)、无需努力参与的仪式(如辅导报告),往往较难触及学生对自己党员身份的意识。故而,电气工程学院鼓励人人参与的“五微党建工作法”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成效:“微党课”在讲课主体上鼓励每位党员都有机会走上党课讲台;“微事迹”抓住普通党员的一个优点、一个好习惯、一个善良的举动而树立典型;“微平台”通过微信、微博、QQ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构建党建工作的阵地;“微访谈”积极走近党员、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温暖他们的心怀;“微积分”通过建立党员积分卡,实行积分或星级管理,跟踪纪实党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其三,影响时间要长。举办一次成功的党建仪式容易,难的是把这一项党建仪式一直成功地举办下去。中国共产党在她九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在保留党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经历了不断舍弃陈旧的仪式资源并创造崭新仪式资源的过程。要形成党建仪式资源对学生党员长期有效的影响,必然要在不断地实践与总结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打造学生党建活动的品牌效应,让学生乐于参与、长期参与、乐于总结、坚持总结,在经常性的参与和总结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

诚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彰显了个人和集体的社会进程,党建工作中的各项仪式资源也见证了党员个人和集体的发展。每一次参与仪式的过程便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转换、一种接纳,或深或浅,都刻印下了仪式内涵的意义。仪式资源是党建工作中的特殊部分,亦是重要部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仪式资源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党员重构精神蓝图、完满自我,更有利于基层学生党组织获得充沛持久的凝聚力、和谐有序地运转。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仪式高校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