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指航过来岛海峡方案分析

2016-07-14 05:10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张志平俞启军
世界海运 2016年6期
关键词:潮流船舶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张志平 石 凯 俞启军



船长指航过来岛海峡方案分析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张志平石 凯俞启军

摘要:通过对来岛海峡的地形和潮流情况的分析研究,分析潮流与主航道方向的关系,按照“顺中逆西”的通行原则正确选择航道,叙述航道交叉的原则,总结潮流对船舶操纵的影响,提出船舶安全通过来岛海峡的方法和通过时的注意事项,为本船通过来岛海峡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而且给他船日后航行于该水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船舶;来岛海峡;潮流;航行方法

船舶通过来岛海峡前,船长必须对来岛海峡的自然条件、水文潮汐、航行规定、周围的航行船舶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确保船舶通过时的安全。

一、来岛海峡的地理位置

“来岛海峡”(KURUSHIMA STRAIT)的地理位置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中部,西出口与安芸滩相连,东出口与备后滩相连,其地理位置为34°06′53″N,133°00′15″E,是濑户内海内关键航道之一,是日本濑户内海航行船舶的必经之地,[1]在无引航通过时应由船长指航通过。

来岛海峡的基本情况大致概括如下,海峡总长约8 n mile,可航宽度为0.2~0.8 n mile不等。海峡被马岛将其分割成中水道和西水道,是本文研究的两个分道通航的水道。在东侧的中渡岛与大岛形成渡船用的东水道,西侧的小岛与来岛之间来岛之濑户航道不作过多的赘述。在航道附近有津岛、武志岛等岛屿,各岛屿周围又都密布浅滩、暗礁、干出礁,使得潮流的流向、流速复杂而强劲,且多涡旋、隐流。

二、来岛海峡的自然条件

1.来岛海峡的潮流情况

由于地理条件决定了来岛海峡水道狭窄,潮流强劲,急流时常伴生涡旋,使整个海象非常复杂。[2]日本海上保安厅为了保证船舶航经来岛海峡的安全,规定了按照“顺中逆西”的航行规则。日本作为濑户内海的主权国家充分考虑其地形、潮流、水文、气象诸因索,[3]作出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不同的航行规定,主要是为了船舶通过时的安全。船舶抵达来岛海峡前必须查看日本潮汐表,有条件的船应通过无线电向KURUSHIMA MARTIS报告各种船舶信息,并获得水道水流的情况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船舶航经在选择中水道或者西水道时,必须注意东水道过来的渡轮和来岛之濑户水道的小型船舶。中水道的潮流大概情况是沿中水道的中央线,南流是在波止浜港低潮约1 h20 min后开始到高潮1 h20 min止流过,北流是在波止浜港高潮约1 h20 min后开始到低潮1 h20 min止流过,持续时间6 h时左右,在海峡最窄处流速有时可达11 kn。西水道的潮流大概情况是航道中央潮流与中水道相比要晚20 min左右,最强流速是中水道最强流速的0.9倍。南流时,最强流速的区域是水道的中央线附近;北流时,从马岛西南角附近开始到小岛东北角附近。

2.潮流与推荐主航道的关系

图1 潮流与推荐主航道

北流最强时,潮流方向与航道法线形成的角度是在小岛北方的航道南侧约55°,在马岛北方航道内产生反流,北流最强时,潮流和航道法线的角度如图2所示。

图2 北流最强时潮流和航道法线的角度

三、进入航道前的航线交叉

船舶应根据进入航道的ETA,查看潮汐表以正确选择本船的航道,了解他船的航行动态。

在来岛海峡的西入口,南流时从安芸滩南航道进入来岛海峡的船舶与从航道出来的船舶多交叉于安芸滩南航道终点到海峡西入口之间的海域。

进出来岛海峡的船舶在临近出入口时,按照“顺中逆西”的原则,按照潮流方向改变本船的航线,根据周边船的密度情况,尽量在远离出入口、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根据流向选择自己的航线。

另外向鼻粟濑户、宫之洼濑方向以及大下濑户方向航行的船舶,尽量避免在航道出入口处横渡,保持船员的良好船艺和通常做法,避免与他船发生危险的相遇态势。

在来岛海峡的东入口,从备后滩进入来岛航道的船舶,与从航道出来的船舶在航道东入口到备后滩之间的海域进行交叉。向新居浜、东予方向航行的船舶在航道出入口附近斜穿航道,穿越时尽量选择开阔海域和船舶密度较小的时刻,避免与他船发生紧迫局面。

四、潮流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强流时,流入中水道及西水道的主流,流速不断增加,通过双侧水道中央后,再向下流域0.7 n mile左右会合,产生强流区和涡旋区。通过西水道、中水道的潮流,在小岛、马岛、中渡岛的北端形成弯曲发散流的同时,也会产生涡流。

主流区(强流时)宽度很窄,约300 m,在小岛、马岛、中渡岛附近产生很强的涡流、逆流。当流速超过6 kn时,在水道下流域端部形成直径100 m左右的上升流,最显著发生在南流急流时。在强潮主流时,反向的回流域变大,潮界向航道中间接近,主流宽度变窄,船舶航行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当船舶接近或进入潮界时,舵效迅速下降甚至出现短时失控的现象,前后或左右受到不规则流的影响,船舶短时偏离计划航线,甚至出现船舶操纵的失控状态。当船舶进入涡流水域或者上升流中,舵效下降,船舶被涡流压制而旋转,有时陷入操船失灵的绝境,小型船舶出现横倾角急剧增大的现象。

我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抵达古樟后,他就和几位摄影家一起,一直在顺光与逆光等诸多因素中纠结,想要为这次诗会找一个最佳的背景。

经验表明,沿主流航行的船舶,当流速超过6 kn时,会发生如下的潮流影响。

南流时,中水道东行船,在中渡岛附近深受潮流的影响,在大浜海面船位偏右应提前用舵修正流压差;西水道西行船,在小岛东北角深受潮流影响,被流压向马岛北方。

北流时,中水道的西行船,在小岛东北角深受潮流影响,船被压向小岛一侧;西水道的东行船,在小岛东北角深受潮流影响,船被压向小岛东北方向一侧。

顺流航行时,船舶对地速度增加,舵效变差甚至失舵,由于错过操船时机极易发生触礁、与同向船碰撞的危险。逆流航行转舵时,船首突然急转弯,船速下降甚至停顿,受斜流影响使船产生横偏位,极易发生触礁、与同向船碰撞的危险。因此在强流时,特别是当流速超过8 kn的时候,不要突然大角度地改变航向,而是应该小角度频繁地改变航向而且应注意用舵的提前量。

五、转流时对过往船只的会遇局面带来的影响

各船在潮流方向改变时,要根据流向改变航线,在航道内发生航线交叉。按照原路航行的船舶与因转流而改变航线的船舶形成相遇态势,特别是在西水道,因此尽量在无转流时,提前调整通过时间通过航道。充分利用日版的潮汐表,根据潮流信号站的信息确认转流时刻,同时注意收听来自海上交管中心的广播,加强与过往船只的沟通联系,防止因航道交叉造成紧迫局面。转流时,已进入航道的船舶,仍可在原航道航行,但须注意与逆行船舶的避让,并尽快根据流向改变航线,防止紧迫局面的发生。在接近马岛航行时,尽量不要改变航线,防止发生触礁和碰撞事故 。

六、安全通过来岛海峡的航行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船舶在抵达海峡航道前,提前查阅当地潮汐表,掌握通过海峡时的潮流情况,以便确定通过计划,同时要充分利用各潮流信号站潮流的情况。通过来岛海峡航道时,采取“顺中逆西”的航行方法。北流时,东行船走西水道,尽量靠近四国方向航行,西行船走中水道,尽量靠近大下岛、大岛方向航行;南流时,东行船走中水道,尽量靠近大下岛、大岛方向航行,西行船走西水道,尽量靠近四国方向航行。在转流时刻,尽量调整船舶的通过时间,对已经进入航道的船舶,尽量按流向迅速移动至规定的航道。

为了保证来岛海峡的安全航行,尽量选择流较为平缓时通过,应事先准备好各种新版的航海图书资料,事先熟悉航道及附近的地形、水深、陆标、航标以及障碍物的情况。充分利用来到大桥和桥梁灯等陆标进行目测定位,并注意与雷达图像比对,保证船位的准确性;尽量安排专职的雷达监测人员,经常注意雷达上的各种信息。

船舶在通过海峡时加强瞭望,在来岛海峡中,随时可能发生复杂的航线交叉现象,同时由于逆流致使船速下降与他船接近,不仅要把控本船的动态,还要密切注意周边船的情况。在曲折的强流航道内航行,船舶随时都可能需要机动,因此通过时应备车航行。

船舶在通过水道狭窄弯曲地段,应提前改为手操舵,以便舵工能适应急流的影响。防止潮流影响船舶之间非正常接近而发生危险局面,保持与他船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允许在这些地段超越船舶,防止紧迫局面的发生。

船舶在进入航道前,应提前与KURUSHIMA MARTIS联系,并保持VHF高频电话的守听,并注意加强与周围船舶的联络。

七、结束语

来岛海峡是日本濑户内海重要和关键的地点,船舶通过时按照日本引航法规定,允许小于10 000总吨的船舶之船长自行指航通过,大多数外国船舶都是采取自引。任何船舶在通过前都必须仔细研究海峡的地理条件、潮流条件以及各种外界条件对本船和他船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操纵时运用良好的船艺安全通过海峡。

参考文献:

[1]肖建兵,廖木星.浅谈日本“来岛海峡”的航行方法[J].中国航海,2001(1):49-52.

[2]任文良.来岛海峡航法[J].航海技术,1994(2):10-14.

[3]刘先栋.来岛海峡航法分析及加强淞-宁段海轮航行安全管理的意见[J].航海技术,1995(1):9-11.

DOI:10.16176/j.cnki.21-1284.2016.06.008

作者简介:张志平(1966—),男,硕士,高级船长,E-mail:zhangzhiping@fio.org.cn

猜你喜欢
潮流船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 扬帆奋起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潮流
潮流
潮流
小型船舶艉轴架设计
2015春夏潮流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