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守护者

2016-07-18 12:04文丨任世江杨媛媛
遵义 2016年8期
关键词:协警周正民警

文丨任世江 陈 鹏 记者 杨媛媛

城市的守护者

文丨任世江 陈 鹏 记者 杨媛媛

巡警大队摩托车队巡逻组

基层民警,就像是城市的守护者,他们一次次站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打击罪恶,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用责任和奉献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着人间正义。

基层民警,就像是城市的守护者,他们一次次站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打击罪恶,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用责任和奉献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着人间正义。

日复一日,这些城市的守护者奋战在工作一线,有的夜以继日侦查破案,有的尽心尽责巡逻防控,有的任劳任怨服务社区,他们默默挥洒着自己的汗水,用忠诚、担当、执着、奉献,捍卫着平安稳定的钢铁防线。正是有了他们的守护,市民们才能平安出行,和家人团圆、幸福地生活着。

然而,为了守护我们生活的家园,基层民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民警真实的写照。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全国就有438名民警英勇牺牲,4599名民警光荣负伤。

尽管危险重重,遵义市仍有千余名基层民警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近日,记者走进基层民警这个群体,倾听他们的故事。

丹心热血铸警魂

一个月前,红花岗公安分局长征派出所民警周正华及陆远国等5名在抓捕毒贩过程中英勇负伤,牵动了无数市民的心,时隔一月,受伤民警恢复如何?记者前往遵医附院探望伤情最为严重的周正华。

在康复科,我见到了周正华。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周正华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能正常下地行走,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医生说再观察一周,周正华就可以出院了。

虽然事件过去了月余,我们也无法亲身感受当时的凶险情况,只有从周正华肚子上一道道醒目的手术疤痕联想当时的情形。

2月18日晚8时,周正华如往常一样,和同事一起在外环路开展日常巡逻工作时,发现形迹十分可疑的吸毒男子赵某,在被抓捕后,赵某供述出了2个吸毒同伙。详细核实情况后,周正华立即通知派出所巡逻防控中队长陆远国带领民警赶来增援实施抓捕。

像当天那样的抓捕行动,周正华参与了无数次,但是,周正华没想到这次的抓捕行动差点让他命丧黄泉。在实施抓捕的过程中,一个吸毒人员拒捕顽抗,用水果刀将守在门口的周正华、陆远国刺伤,导致陆远国右手一根血管、两处肌腱断裂,左手一根肌腱断裂,周正华则被刺穿腹腔内肠,导致腹腔内感染并引发失血性休克。通过医生的奋力抢救,周正华昏迷了70个小时后,方才苏醒。

“被吸毒人员从背后刺这一刀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了一个念头:‘我死了,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怎么办?’”周正华告诉记者,“我陪伴她们的时间本来就少,要是真的离开了她们,这才是我最遗憾的事。”

周正华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可爱的2岁的孩子,妻子也已经怀上了二胎,然而,周正华平常与妻子、女儿最多的交流方式,竟然是微信聊天。

“我们加班是常态,时常一个电话,就马上放下手中的碗筷,立马奔赴现场。陪家人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孩子想我的时候,就会打开微信和我聊天、视频,微信是我和孩子沟通最多的方式。”周正华告诉记者,“不过,幸得家人支持与理解,我才能在基层民警这条道路上干得踏实,才能安心守护市民。”

尽管这次与死神擦肩,周正华仍想坚持他维护正义、除暴安良的梦想,从未想放弃。

“从小就觉得警察是正义的化身,立志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2006年从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便考到红花岗区刑侦大队便衣中队,到现在,已有十年了,我想继续在基层民警这个岗位上,走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十年……”周正华告诉记者。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厚度。周正华正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内,增加了生命的厚度,书写了一名警察勇于担当、不畏牺牲的生命之歌。

周正华只是红花岗区公安分局528名民警之一,

在红花岗公安分局,像周正华一样奔赴在一线的民警、辅警有许许多多,他们深入基层,甘做一颗闪光的种子,为遵义的平安生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在红花岗区全体民警、工勤、辅警的共同努力下,该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攻坚硬仗,确保了全区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在全市“双提升”测评中,红花岗区取得了群众安全感98.69%、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达97.5%的好成绩。

任劳任怨谱华章

采访罗伟是波折的,因为,采访途中,他随时可能会接到命令,立马奔赴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三顾”遵义县特巡警大队,记者才听完了罗伟的故事。

46岁的罗伟,在基层民警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20余个年头。

1989年,罗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去参军,做投身国防建设的热血青年。退伍后,罗伟被分配到遵义市的军工企业公安保卫科,成为了一名企业公安民警,维持企业内部的治安秩序。

“虽然与当初保家卫国的理想有些出入,但是能维护一方平安,也是件幸福的事。”罗伟告诉记者。

后来,国家对企事业公安机制体制的改革,罗伟调到了遵义市校场坝公安局,正式成为了一名基层民警。

24年来,罗伟辗转到了遵义县公安局、遵义县山盆镇芝麻村、尚嵇镇等地任职,2012年9月,调到遵义县特巡警大队当大队长。罗伟每到一处,都像一缕清风,让邪恶势力无所遁形。

“24年的从警生涯,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罗伟告诉记者,“我和同事曾和地方恶势力对峙,对方持自制炸弹威胁;也曾遇到不良少年,持械反抗;也曾遇到拒捕的犯罪分子……但是很幸运,24年来,无数次出警遇到危险的情况,但都化险为夷。”

但面对家庭,罗伟就没那么幸运了。和诸多基层民警一样,罗伟将大多数时间都给了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甚至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不能在老母亲面前尽孝。

罗伟工作忙到什么程度呢?遵义县特巡警大队的协警毕雪告诉记者:“自从2013年遵义县实施犯罪实时控制机制以来,遵义县特巡警大队负责马家湾、南白两城区内所有的安保、纠纷、救助等问题,初步处理后,方才移交至派出所。这样一来,罗队(罗伟)就把大队当家了,由于工作繁重,罗队经常加班到深夜,一个月回遵义市家里的时间少的可怜。可以说,一年365天,罗队至少有300天是呆在大队的。”

工作的繁重,罗伟没有任何怨言,“老百姓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义不容辞去帮助他们。我最痛心的是,对家人的愧疚。”

罗伟告诉记者,他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还有一个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儿子的家长会从来都是孩子的妈妈参加,老母亲常常生病住院,我也只能匆匆赶去看一眼,根本无法在母亲床前尽孝。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儿子、丈夫。”

然而,在工作中,罗伟却是一个称职的民警,一位称职的领头人。2015年,在罗伟的带领下,经数百民警、协警、工勤人员的共同努力,遵义县特巡警大队共执行各类大小安保百余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5名,救助群众706起。2015年9月在县局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战役中,荣获集体嘉奖,10月在全市首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中荣获殊荣,获集体三等功。

不爱红妆爱警服

在全市的公安干警中,有这么一部分人,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不爱红妆爱警服,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女警。

“穿警服,很帅气!一身凛然正气,让人钦佩!”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毕雪选择了当警察这个职业,成为了绽放在公安干警中的一朵铿锵玫瑰。

2003年,从贵阳武警指挥学校毕业的毕雪,被聘为遵义县马蹄镇派出所的辅警。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让当时只有18岁的毕雪感受到了警察光环背后的辛酸。

“你怎么不搬到办公室住?”“怎么会有一份天天加班的工作?”……来自于家人朋友的不支持、质疑,让毕雪感到心酸。

不仅工作强度大,辅警的工资待遇也相对较低,家人曾多次劝毕雪放弃做辅警,换一份轻松的工作,照顾家人,陪伴孩子,但是,毕雪拒绝了。

“虽然工作比较累,但是,我想给后代一个正面引导,让孩子在接触警察这个代表正义、除暴安良的群体时,产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毕雪告诉记者。

和毕雪一样,90后的郑霞也是盛开在公安系统内的铿锵玫瑰。

90后的郑霞,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一名英姿飒爽的女警,让邪恶势力在面前低头,让黑暗势力无所遁形。为了这个梦想,2013年9月,郑霞毕业后就到凤仪派出所工作,成为了一名社区协警。虽然只是一名协警,但是,郑霞始终以一名正式民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能服务群众为荣。

郑霞的选择,是她的亲朋好友无法理解的,“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选这个工作干啥,工资不高不说,还又苦又累!”她却笑着说:“我喜欢这身着装、热爱这份职业,在这里既能学到很多知识,又能为群众服务,我要坚持。”

工作中,郑霞从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着手,几年下来,她在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中脱颖而出,成绩多次得到肯定,成为了业务尖兵。她的出类拔萃,经常吸引着一些兄弟单位的民警和协警前来找她“讨教支招”。

在辖区群众眼中的郑霞,“是一个热情接待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帮助我们的好警察。”而在亲戚口中,郑霞是“不合格的亲戚”。因为曾经有亲戚找她帮忙办违反原则的事情,几次都被她严辞拒绝。在因她提供线索被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眼里,郑霞更是“一个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一个臭协警”。

对这些好的、坏的评价,郑霞都坦然面对,她说:“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无悔。”

遵义县特巡警大队紧急出警(杨媛媛/摄)

无怨无悔写忠诚

在全市的公安干警系统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穿着和民警一样的警服,拿着微薄的工资,与民警一同奔赴在一线,长年累月、乐此不疲地穿行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协助民警走家入户采集信息,为辖区的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充当“守护神”和“和平使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协警。

2016年3月,正安县凤仪镇派出所获得公安部授予“一级公安机关派出所”称号。这份殊荣的背后,除了有一个指挥有方、团结和睦的领导班子,有一只素质优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作战的民警队伍,还离不开那些任劳任怨、忘我投入的协警的积极奉献。

“我觉得我和民警的差别只在收入和称呼上,其他的没有差别,我们穿着同样的警察制服,我们同样是维护正义的使者,我们同样保卫着一方平安。”40多岁的协警朱胤龙是这样定义辅警和民警的。

光阴荏苒,朱胤龙做协警一晃就快十年了。

十年里,朱胤龙有过受人尊敬的愉悦,也有着被“凉拌”的落寞,“一个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一个臭协警”这句常常被违法犯罪者用来形容朱胤龙的话,曾让朱胤龙心酸不已。但是,每当看到群众求助的目光,朱胤龙深切感受到,自己虽然只是协警,但在群众眼中却是公安工作人员,只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恪尽职守,竭尽所能为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作,对得起自己身上的这身警服。

十年,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跨度里,朱胤龙共协助民警办理各类治安案件500余起,协助调解民间纠纷400余起,协助平息各类群体性事件30余起,协助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20余起,协助调查涉疆涉藏、港、澳、台、及外国入境人员100余起。因为表现突出,被两次评为正安县派出所优秀协警,2015年被正安县公安局表彰为“先进个人”。

朱胤龙工作的点点滴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更多的只是为人民服务的鸡毛蒜皮小事,但为辖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筑牢社区防范网贡献了力量,交出了一名优秀协警尽心尽责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圆满答卷。

猜你喜欢
协警周正民警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breaking of aluminum particle shells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李伟贤、叶子康、周已程、周正男作品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中的一类典型易错题
澳大利亚为何充当美国挑衅中国的“协警”
模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