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解“心结”

2016-07-18 11:50文丨王宗伦彭光杰
遵义 2016年7期
关键词:桐梓县陈某纠纷

文丨王宗伦 彭光杰

用心解“心结”

文丨王宗伦 彭光杰

“只要用心处理,就没有化解不好的矛盾纠纷!”这是“全国调解能手”、“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桐梓县楚米镇司法所所长李金富用心化解“心疤”的肺腑之言。

“只要用心处理,就没有化解不好的矛盾纠纷!”

这是李金富于桐梓县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一句“狂言”。

这是“狂言”吗?

2012年,司法部授予李金富“全国调解能手”称号,2015年,司法部授予李金富“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事实证明,李金富说的不是“狂言”,而是用心化“心疤”的肺腑之言。

一个笑脸

来人推开桐梓县楚米镇司法所办公室的门,劈头盖脸就给李金富一个下马威。

这样的情况他见多了,杀气腾腾而来,满面春风回去,他自有一套“消火法”。

“来来来,老人家,先喝杯水,慢慢说。”

李金富拿杯子倒水,一脸微笑。

“不喝!”

来人怒气冲冲,随手一抬,把李金富递上去的水杯碰翻在地。李金富弯下腰,平静地把一次性塑料杯捡起来,放进垃圾桶,然后用拖把把打湿的地面拖干净,挂好拖把,又给来人倒来一杯热水。

李金富仍然带着微笑。

这种微笑已经成了常态。

“像个小服务员,能办成什么事?”来人心里嘀咕,找你们领导。

“找哪个领导?”

李金富一边温和地询问,一边把第二杯热水再次递上去。刚才的举止,来人已经感觉失态,也就不好意思再撒气,礼貌性地伸手接了。

李金富微微一笑:“我就是所长,我叫李金富,有什么事您跟我说。”

来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毫无架子的“小服务员”,竟然是“全国调解能手”“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李金富。

来人一脸尴尬,无地自容。

李金富却依然一脸微笑。

如果从撒气的当事人所倒的第一杯热水算起,他已经倒了7000多杯。如果从参加司法工作那天算起,他已经微笑了19年。

“别小看这一杯热水,如果你心里面没有老百姓,你心里面有点架子,你就算站起来给求你办事的人倒水,也不自然。”

一杯热水可以映照你的心态。

“人家接了你的水,气就消了一半,说明你已经胜出一筹。”李金富的微笑是礼貌,是涵养,也是方法,是策略。

接着,他又礼貌地递上一支烟,啪的一声,给人家点上,自己也点上,深吸一口,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来人,等来人先开口。把烟灰缸推到来人面前,自己轻轻地抖烟灰,一副天不塌下来的样子。

“别让人感觉是他在求你办事,而是老朋友一样的轻松谈心。”“你越没有架子,事情处理得越顺趟。”李金富总结说,凡是陷入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心里面都窝着这样那样的怨气,你的态度稍有不妥,怨气就会发泄在你身上,如果你再跟当事人一般见识,你就是再公正的处理,当事人都会认为你没有维护他,甚至认为你整他,认为你在偏袒对方,结果费力不讨好。不管哪一方,你都心平气和的拉近距离,搞好关系,当事双方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是一把天平,能把一碗水端平,事情就能处理圆满。

“你反正要想倒起,别人是来找你处理事情的,不管他生什么怨气,发什么无名火,你都不要让他把矛头对准你。”

“学会微笑,你就学会了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爱笑的李所长以柔克刚。

一定守时

除了微笑,守时,是他的第二个法宝。

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想方设法统筹时间,“坚持做到我等当事人,别让当事人等我。”不管是初信初访、信访积案还是涉法涉诉案件,只要是他通知的人,一定做到在办公室等着他,而且把手中的其他事先放一放,调整一下心态,作好心理准备,迎接当事人的到来。

李金富总结说,如果约好的当事人来办公室找不到人,会认为你不守时,认为你对他的事不重视,对他不尊重。一般矛盾纠纷的当事人都带有怨气,他在等你的时候,甚至会产生很多节外生枝的想法,对后期的处理不利。

“而我事先在办公室等他,一见面就微笑着迎接他,和他寒喧,请他坐,倒杯水,递支烟,然后跟他聊天。人家看你这个态度,也就相信了三分。”

遭人发怨气,也要理解,人家心里面有疙瘩,耍点小性子,不要跟人家计较。将心比心,换成谁都会窝火。

处理矛盾纠纷,就像解一根绳子的疙瘩,你越着急,越不容易解开,一些成年老疙瘩,还需要温水浸泡,把疙瘩外面的附着物清洗干净,才能真正解开。

这个“温水”就是时间。“今天处理不好,不着急,还有明天,明天处理不好,有后天……持之以恒,相信自己能处理好。”

当然,有些老疙瘩就算解开了,也难以抚平经年日久的创伤,就只有靠时间来消磨了。所以,老百姓心里面的小疙瘩,早解总比晚解好,能解总比不解好。他经常举一个例子,某乡镇有两家人打官司,结果打了五六年,打官司耗费的钱财,各自在桐梓买两间门面都够了。最后还不是调解了事,何必非要弄得你死我活。能调解的事情,他都尽量化解在萌芽状态。

有人向他请教处理矛盾纠纷的法宝,他也毫不保守:“一是把自己的工作当回事,上心上手;二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找任何借口;三是自己的工作要有统筹有步骤地完成。”

李金富说,楚米镇位于县城郊区,正处于工业园区建设的高峰期,各类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工作量特别大,全靠上班时间无法统筹完成,就只有靠自觉加班来调配时间。就拿2015年来说,70%的周末都在加班。为什么多加班,就是为了腾出时间好接待群众。

“不管自己多忙,都要腾出时间,给当事人一个全心全意等着处理他的事情的印象。”宁愿自己累,不让当事人感觉累。如果当事人感觉你很难找,他就会到县到市甚至上省进京,事情弄得很被动,你仍然要花心血去处理。

万丈高楼从地起!基层司法所就是中国依法治国的根基。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处理矛盾纠纷要及时,不能拖。”

为了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李金富和楚米派出所一起,探索了“一村一警务”模式,每村培养一名司法警务助理员,成功处理一起矛盾纠纷,由镇财政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大大提高了村级司法警务助理的积极性,很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李金富向辖区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提高当地群众的普法意识。

一笔细账

李金富总结说:“来反映问题的群众,首先你不要把他当作刁民,不把他看作对立面,每一个来找政府的,都把他们看作我们的服务对象,心里面就少了隔阂,少了界限,服务态度就自然好得多。”

2015年,楚米镇给司法所下达的调解率80%的绩效目标任务,他完成81.3%。“确实搞够了。”李金富也自嘲地笑了起来。很多信访老积案,经过几番几复的处理,当事人要价越来越高,提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越来越不容易消化处理。但他始终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如果遇到“老赖”就花钱买平安,“老赖”就会多得好处,得起了上风头,今后遇到的“老赖”就会更多,甚至引起连锁示范效应,以前处理的事情都会反弹,你处理问题会越处理越不得民心,越处理没人信任你,恶性循环,让你陷入信任危机的深渊。而你长期坚持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日久见人心,人家自然服你。

“只要李所长决断的事情,你就是打官司告状都没有多大走展。”

楚米镇三座村的陈某,他的房子在2007年“7·30”洪灾中,一面山墙被山洪冲毁,政府答应他另选屋基修建,他刚下好了三间房子的基脚,遇到楚米镇集镇开发征用土地,陈某的屋基被征用,政府答应他再选一块地方修建。可是,当他再次选址下好基脚时,楚米工业园区建设的改革浪潮卷地而来,坝区划入规划区范围,所有坝区的房屋一律只准拆不准建,陈某建房的梦想再次流产。由于没有建成新房,两个儿子的婚姻也因此费尽周折。而工业园区的征地拆迁,那些事先建了房子的,有的赔付几十上百万,而陈某的老房子在山脚下,没有在规划范围内,两间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市值不过几万块钱。陈某把怨气全部撒到政府身上,认为自己两次支持政府征地拆迁工作,反而落得一个“傻瓜”的下场。于是,他从最初提出35万的赔偿要求开始,一次次信访,一次次没有得到落实,最后水涨船高,竟然提出了赔偿200万元的要求。政府不可能满足他的这个要求,他就为此四处上访,甚至到县到市到省,很多接待陈某的干部都为此摇头。

李金富从燎原镇调到楚米镇司法所,开始接触陈某。就和很多干部反映的一样,陈某的情绪相当激动,基本上找不到共同语言的切入口,双方呈现僵持状态。

李金富了解到,陈某曾经做过木匠,又在水泥厂上过班的经历后,眼前一亮,因为李金富的父亲就是一个农村老木匠,他本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又在水泥厂上过几年班,自己父子二人的经历正好与陈某有相同之处。于是,他接触陈某时,不再纠缠那些信访的事,而是讲自己父亲当木匠的故事,讲自己在水泥厂上班的感受,两人终于有了共同语言,陈某的“火”淡了,竟然与他“闲谈”了起来,而且还十分谈得拢,慢慢地谈着谈着,就谈到了具体信访的事情上来。因为有之前的情感作铺垫,陈某反映的问题讲得透彻,李金富也听得明白。陈某找到了倾诉对象,心里面的疙瘩开始慢慢松解,李金富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脑海里思考着化解之法。一来二去,李金富和陈某成了朋友,基本上做到无话不谈的地步。火候够了,李金富才开始推心置腹地给陈某算起了一笔细账,并且向陈某挑明,你提出的200万元的赔付要求,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生财的算法,意思就是说,当年如果他把房子修起来了,第一次拆迁时,他会有几十万的赔偿,他再用这几十万修房子,工业园区拆迁时,他就可以拿到200多万的赔偿。陈某听着李金富算着细账,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陈某盘算的,和李金富盘算的八九不离十。两人开始心照不宣起来。可是,李金富话锋一转,说:“老陈,你这个账,政府如果就这样答应你,你想,楚米镇会有多少类似的人会找上门来。政府放你一马,整个楚米都会‘马踏如泥’。我们只有一碗水端平,才能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好类似的信访难题,你说是不是?”

没曾想,陈某竟然沉默了。李金富知道,陈某的这次沉默,是对政府干部的体谅,是思想在开始转弯的表现。李金富就止打住了,没有紧逼他,他在给陈某回旋的思考空间。这就是火候。可是,接下来的座谈却并不理想,毕竟这么高的赔偿要求,要想达到一致意见,中间相隔的鸿沟太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接下来的座谈中,陈某的儿子买了一个微型摄像仪,哪个发言就对准哪个,让人气也不是,笑也不是,但李金富有底气,自己二十年的司法经历,一直坚持语言规范,处事公正,态度诚恳,分寸适度,有人摄像记录正是好事。为了体现座谈的严肃性,司法所也搬来摄像机,架起三脚架,对整个座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就这样,从2015年元月份起,李金富和综治办工作人员没有放弃,镇里面的包案领导更没有放弃,一直谈到五月份,不下上百次的沟通交流和座谈,终于将此事成功化解,赔偿陈某8万余元,由政府出面协调陈某老屋基前面的土地,让他拆房建房。

空闲的时候,李金富常常转悠到陈某家,帮助他规划设计房屋。两人成了好朋友。“李所是搞法律的,有道理无道理他听得清楚,我愿意接触李所这个人。”陈某说。

一个原则

有人问李金富,你的调解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李金富说,一是政策宣传到位,二是法律宣传到位,三是标准执行到位,四是情感跟踪到位。他说,以前的法律法规是少数干部掌握,攥在包包头,群众知晓得不多,即使手中有法律条文,但真正读懂的少,为了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他精心制作了《三送一连心》法律宣传手册,把法律知识编成小故事,通俗易懂,让老百姓能口头传播。特别是一些涉农问题,他把标准给群众讲明白,条款给群众看明白,处理的类似案例让他们参照。农民有句口头话:“不管处理得好不好,左邻右舍是参考。”用好农民的从众心理,只要大家都差不多,也就顺势把问题化解了。

楚米镇三座村上坝、齐心两个小组的小地名叫小湾和牛毛二的一片土地,早就撂荒多年。高速铁路建设时,由于赶工程进度,施工方将废渣倾倒在这块土地上,占了11户人家的承包地。由于先占用,后丈量,这个漏洞给涉及的11户村民极大的诱惑。在统计占地面积时,11户村民共申报了28亩。如果按28亩来要求高铁建设指挥部赔偿,涉及资金将高达140多万元。如果政府睁只眼闭只眼,高铁方面也许会赔偿,但当地群众都知道,那里的占地根本没有28亩,如果政府不坚持原则公正处理,很有可能引发其他占地群众的反弹。可是,由于坝区承包地管理上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当时要求每户交三元钱办证,农民不交,也就没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来因洪灾,多数村委会的办公场所遭受洪水袭击,导致很多档案簿册被洪水浸泡损毁,田土亩分划分到户的原始依据失去了。所以,涉及占地的11户村民就联合起来,强烈要求按28亩赔付,甚至为此堵工、闹事、缠访,冲击政府会场,以种种形式给政府施压。

李金富配合镇党委政府领导、派出所、村组干部反复调研,一户一户作笔录,查资料,组织11户村民一起到现场实地测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让大家表示愿意接受政府的处理意见。有一户人家,申报时声称8亩,结果核实下来只有2亩多。他是阻力最大的一户,他都点头答应了,其他的也就心服口服了。通过李金富等人耐心细致的工作,从申报的28亩核实确认为8亩,村民们全部签订协议,彻底化解了这一矛盾。

一身正气

上世纪60年代末,李金富出生在桐梓县楚米镇三台村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大队会计,他7岁的时候,父亲用一年33斤苞谷的工资,请了一个姓杨的老师,在三台村开办了一所民办小学,他和大姐、二姐一起,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他从小成绩特别好,一直读到贵州大学毕业。

他记得,从小家庭姊妹多,生活非常困难,在桐梓读高中期间,他就靠走路读完了高中。1990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桐梓县水泥厂,全厂的大学生只有他一个,他从普通杂工做起,从烧窑工、机修工、化验员升任车间主任。1994年,桐梓县司法局招干,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司法局,1996年5月6日到松坎司法所,开始独立工作。虽然当年的社会矛盾纠纷不多,但农村人遇到纠纷,由于交通、通讯不便,要到政府来一趟不容易,他穿起一双解放胶鞋,开始上门服务,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在农家院坝摆起大桌子,组织当事人进行座谈调解,周边的村民闻讯赶来旁听、围观的人特别多。虽然下乡调解非常苦,但他觉得这种“送法上门”的方式对普法工作有好处,他借助调解工作,广泛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提高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自觉遵纪守法。

近年来,桐梓县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他每年免费给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20余件,每年至少给老百姓节约4万多元的诉讼成本。很多当事人为了感激他,非要请他吃顿饭,或者送点钱给他。他说,我也是农村长大的,人家请你吃顿饭,或者送千把两千块钱,就是一头肥猪,不容易,他坚决不收。他工作过的松坎、新站、燎原等地,虽然离开了多年,但当地群众都仍然记挂着他,只要进城,都喜欢到他家坐坐。有时提只鸡,或提一篮鸡蛋,或提一块腊肉,礼轻仁义重。客人走的时候,他妻子绝对不会让人家空手离开。妻子知道丈夫清正廉洁,但老百姓的人情世故又无法断然拒绝。所以,他和妻子就商量了一套变相回馈的“待客之法”,既维护干群关系,又不让老百姓破费,沟通了情感,增进了友谊。有一次,有个老百姓买了条长征烟,非要送给他,他磨不过,推不脱,最后象征性收了一包,其他的让那个老百姓带回家。他说,一包长征烟,五块钱,你不收,人家会认为你瞧不起人家。收了!收下的是一份亲情,一份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理解和包容。

“一个愿意和司法干部打交道的人,一般不会成为恶人。”李金富的妻子刘庆文,对每一个到家的“不速之客”都笑脸相迎。丈夫和来客交谈的话题,多数都是与司法有关的话题。他妻子刘庆文笑称:“我家客厅也成了‘普法课堂’!”

猜你喜欢
桐梓县陈某纠纷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纠纷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