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294例儿童血友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6-07-18 08:44周柳刘玉峰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友病儿童

周柳 刘玉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河南地区294例儿童血友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周柳刘玉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内科河南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儿童血友病发病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94例血友病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友病A 254例,血友病B 40例;重型83例,中型117例,轻型94例。首次发病年龄(1.62±1.58)岁,确诊年龄(5.54±5.28)岁。首次发病年龄≤3岁共222例(75.51%)。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57例(19.39%)。104例(35.37%)自发性出血,166例(56.46%)外伤后出血,24例(8.16%)医源性出血。首次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为首位,共220例(74.83%)。95例(32.31%)合并关节畸形。所有患儿仅在出血严重时接受过替代治疗,无1例接受预防性替代治疗。仅1例患儿查丙肝抗体阳性,家族中否认丙肝病史。结论血友病延误诊断仍存在,关节畸形发生率较高,存在替代治疗不及时及无预防性替代治疗情况。

【关键词】血友病;儿童;河南地区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B,以血友病A较为常见(占80%~85%),血友病B次之,均为X连锁隐性遗传,因子Ⅷ、Ⅸ缺乏均可使凝血活酶生成减少,引起血液凝固障碍,导致出血倾向。该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是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即替代治疗[1]。

我国潜在血友病患者达8~12万人,婴儿发病率约1/5 000[2],河南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无疑拥有中国最大的血友病患者群。儿童由于语言沟通、生长发育及关节活动等特殊性,属于血友病特殊患病群体。关于儿童血友病的发病特点,我国报道集中于北京、广州、合肥等,且系早年病例资料,河南地区目前尚无相关报道。为了解河南地区儿童血友病发病特点及诊疗情况,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94例血友病儿童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儿童血友病共294例(年龄≤14岁),全部来自河南各地。根据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或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型(活性<1%正常值)、中间型(1%~5%正常值)、轻型(5%~40%正常值)。诊断及分型标准参照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2011年版)[3]。

1.2研究方法依据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信息电话进一步确认。研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分型、首次发病年龄及年龄构成、首次出血部位、确诊年龄、家族史)、出血诱因(自发性出血、外伤后出血或医源性出血)、关节畸形发生情况、替代治疗情况、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等。

2结果

2.1临床诊断294例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血友病A 254例(86.39%),其中重型71例,中型98例,轻型85例;血友病B 40例(13.61%),其中重型12例,中型19例,轻型9例。血友病A∶血友病B=6.35∶1。

2.2首次发病年龄构成将294例血友病患儿划分为≤1岁、1~3岁、3~7岁、7~14岁共4个年龄段(各年龄段设为左开右闭的半开区间)。首次发病年龄≤3岁共222例(75.51%),以婴幼儿多见。

2.3家族史294例血友病患儿家族史阳性共57例(19.39%),血友病A 50例,血友病B 7例。

2.4临床特征

2.4.1首次发病年龄294例血友病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为(1.62±1.58)岁。

2.4.2确诊年龄294例血友病患儿确诊年龄为(5.54±5.28)岁。294例血友病患儿首次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确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14,P<0.05)。

2.4.3出血诱因294例血友病患儿中104例(35.37%)自发性出血,166例(56.46%)外伤后出血,24例(8.16%)医源性出血(肌内注射9例、静脉穿刺9例、术后出血6例)。重型患儿自发性出血发生率44.58%(37/83)高于中轻型患儿31.75%(67/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

2.4.4首次出血部位294例血友病患儿首次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最常见,共220例(74.83%)。重中型患儿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为72%(144/200),轻型患儿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为80.85%(76/9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0,P>0.05)。

2.4.5关节畸形发生情况294例血友病患儿中95例(32.31%)合并关节畸形,以膝关节居首(68.42%),踝关节次之(18.95%),其次为肘关节(12.63%)。血友病患儿关节畸形主要出现在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及肘关节。重型患儿关节畸形发生率21.67%(18/83)低于中轻型患儿36.49%(77/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1,P<0.05)。

2.5替代治疗294例血友病患儿仅在出血严重时接受过替代治疗,无1例接受预防性替代治疗。

2.6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294例血友病患儿替代治疗前均进行了传染病检测(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仅1例患儿查丙肝抗体阳性,家族中否认丙肝病史。

3讨论

研究报道,我国血友病患儿存在延迟诊断、替代治疗不规范、自发性出血发生率及关节畸形发生率高等情况[4-7]。本研究结果与上述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点为以下方面。

国内李斌等[7]报道重型血友病以关节及内脏出血为主,中、轻型血友病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本研究各型血友病均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可能原因:本研究轻型患儿所占比例较大,样本量较小,而李斌等研究中重中型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样本量亦大,导致相关统计结果存在偏差。

国外报道血友病家族史阳性占2/3,国内李斌等[7]报道家族史阳性率为33.2%。本研究血友病家族史阳性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可能原因:①过去由于河南地区经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家族中虽有血友病患者,但一些轻型患者可能终生未获得诊断,中重型患者出血后因没有及时确诊、治疗而死亡;②80年代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成员减少,导致疾病家族史的表现减弱;③家长隐瞒家族史。

国外报道重型患者比例为30%~80%,我国唐凌等[8]报道重型43.2%,中型48.9%,轻型7.9%,以中重型为主。本研究重型及轻型比例与国内外报道相差较大,可能原因:①血友病临床分型均以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为依据,而因子活性水平的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检测机构可能得到不同的因子水平结果;②此次收治的血友病患者大多系下级医院转诊患者,部分患者因出血严重,在尚未确诊前已输注血浆、冷沉淀等,亦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国内丁培芳等[9]报道显示血友病患者HBV抗原阳性率为3.54%,抗-HCV抗体阳性率为8.25%,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79%。本研究血源性疾病感染率明显低于该报道,可能原因为我国于1998年颁布献血法,对献血员的病毒筛查做了严格规定,使得血源性相关疾病感染率明显下降。

国内一项研究显示,约3%~10%的重型血友病患者始终无关节出血,约10%~15%的重型血友病患者仅表现为轻微出血,中型患者中却有12%因频繁出血而需要替代治疗,研究者将之称为重型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异质性[10]。对此,国内外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发现基因突变类型、促凝和抗凝蛋白、纤溶相关蛋白、凝血因子药代动力学、血小板功能以及环境因素等可能对重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产生影响,同时发现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可能是重型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的预测因素[11]。国内兰霞等[12]报道重型血友病患者关节畸形发生率及自发性出血发生率与中型、轻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重型血友病患者存在临床表现异质性。王志伟等[13]报道华南地区重型血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临床表现异质性,主要表现在首次出血年龄、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年出血频率和关节畸形数目等方面,且研究显示首次出血年龄、首次关节出血年龄、BMI(体质量指数)及血浆纤溶酶原活性与重型血友病临床表现异质性相关。本研究显示重型血友病患儿自发性出血风险及关节畸形发生风险均高于中轻型患儿,尚不支持重型血友病临床表现异质性,与上述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但与李斌等研究结果保持一致。然而,临床上也发现少部分重型患者临床表现轻微。关于血友病临床表现异质性,仍需进一步相关研究。

血友病虽是一类少见病,但在河南基数较大,目前延误诊断仍存在,且替代治疗极不规范。因此,增强对血友病认识,做到早诊断及治疗,对于提高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润晖.儿童血友病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55.

[2]胡群.我国儿童血友病现状及诊断[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2):49-51.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血液学分会止血血栓组.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3):193-195.

[4]曲艳吉,殷环,庞元捷.等.中国大陆血友病患者治疗现状和经济负担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2):182-189.

[5]郭晔,张磊,竺晓凡,等.儿童血友病429例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92.

[6]凌雅赟,廖宁.广西地区血友病儿童6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5):764-766.

[7]李斌,吴竞生.单中心780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J].中国血栓与止血,2010,16(6):266-268.

[8]唐凌,吴润晖.中国儿童血友病诊断现状-单中心13年417例儿童血友病数据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3):97-101.

[9]丁培芳,张志传,张心声.等.血友病甲患者抗-HCV和抗HIV阳性率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3):555-561.

[10]李含.中国重型血友病A临床表现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11]李含,孙竞,周璇.等.中国重型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及早期预测指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3):424-427.

[12]兰霞,苏庸春.137例儿童血友病临床及生存质量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13]王志伟.我国部分地区血友病A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及方法学比较[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

【中图分类号】R 725.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17

(收稿日期:2015-08-18)

猜你喜欢
血友病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邵阳地区血友病患者现状调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生儿甲型血友病的护理1例
血友病患者健康状态评定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开展2014年“世界血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