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生命在基层

2016-07-19 17:07王锐丽
珠江水运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海事处海事大桥

王锐丽

一艘趸船,四面环海。

长85米,宽25米,是其活动范围。

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立定于此,他们为自己的文化取名“桥堡”。

诞生

大桥海事处的故事很多。最形象的莫过于“那只狗”,据说趸船上养了一只狗,它因无法忍受寂寞,选择跳海结束了生命。故事的版本很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来此工作的人的确需要承受常人无法理解的孤单、寂寞,以及枯燥、空虚。

但这种孤寂,却随着时间的发酵,变成了另外的模样。这得归功于“桥堡”文化的创建。

2013年,尚在广州海事局机关工作的曾志鹏,按照大桥海事处的特色给其文化取名为“桥堡”,并用心构建了桥堡文化的雏形。2015年,曾志鹏调任大桥海事处任政委,专责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巧合,亦是约定。

曾志鹏表示,桥堡文化的建设背景,离不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位于全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六区一线”的珠江口水域,船舶流量大、种类多,高速客船航线密集,寒潮、台风等恶劣天气频发,水域通航环境极其复杂;同时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隧道沉管浮运与安装等特殊水上水下作业队通航安全的保障要求高,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大桥海事处在五精海事处建设中,提出了以“一精带五精”的设想,即用精美文化建设来促进海事处硬实力的提升。于是,桥堡文化有了初步的创建动机。

内涵

“‘桥堡两字取自大桥海事处的根基和使命,”曾志鹏介绍,“我们扎根在漂浮的土地上,为世纪大桥保驾护航。”

“桥堡”体现了大桥海事人扼守在珠江口水域“险要”之处,坚持建设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加强水上应急搜救“战斗堡垒”的信心和决心。“桥堡”文化是保障大桥建设的安全文化,是服务大桥建设的和谐文化,也是守护大桥水域的履职文化。

桥堡文化的内涵绕不开三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桥堡”文化坚持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旋律,坚持融入港珠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夯实中国梦、海事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明确桥堡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是自上而下的关照和重视是其形成的重要动力。除了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对大桥建设提出“三零”目标之后,副部长冯正霖、王昌顺(时任)、何建中和纪检组长李建波(时任)等也都对大桥建设提出了“争创中国第一海事形象”、“打造党性锻炼基地”等期望。

三是伶仃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岭南文化等是“桥堡”文化生成的肥沃土壤。伶仃洋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涌现过无数英雄志士,古有文天祥、林则徐,近有海事英雄杨庆文。“桥堡”文化在创建中,除了继承和发扬了海事文化的先进成分,又广泛吸取了伶仃文化、海丝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精髓。

体系

“桥堡”文化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以“扎根大海、服务大桥”为主题,以“使命堡、安全堡、育才堡、先锋堡、奉献堡、荣耀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

“使命堡”意在突出“因桥而生,依桥而建、肩负着为世纪大桥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并着重强化了“责任源桥生、‘三化立桥头、‘五精筑桥基”。“三化”建设是大桥海事建设的引领。大桥海事人筑牢理想信念,提升队伍素质,推进了革命化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了正规化建设;善于创新,科学监管,助推了现代化建设。而“五精”海事处建设是大桥海事建设的基础。大桥处以育人为抓手打造精干的队伍,以责任为契机锤炼精湛的业务,以信息化监管为手段实现精良的装备,以制度为制约实行精细的管理,以“桥堡”文化建设为切入培育精美的文化。

“安全堡”则是服务于大桥建设水域“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安全总目标,保证沉管浮运的精准护航、航道转换的科学实施和桥梁水域的精细监管,做到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

“育才堡”旨在表明大桥海事处所承担的艰巨的海事监管任务和所处的特殊工作环境,为青年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大桥海事处按照人尽其用,人人成才的培养理念,多措并举,致力于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大桥海事处成为海事“三化”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成长摇篮。

“先锋堡”以“桥堡”为依托,以爱国爱岗精神为动力,筑堡垒、树旗帜、守净土,正当大桥保驾护航的先锋。

“奉献堡”展示了大桥海事处的干部职工在远离陆地、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以岗为荣,以苦为乐,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在风口浪尖实现自己的价值。

成果

文化成果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职工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正是这种提升造就了职工在其他方面的自我放弃和牺牲。比如,职工谭春进,其父病危,他在赶回的路上永远失去了父亲;

职工谢金华,高大帅气,却因长期不得与女友相见,被迫分手;

职工郑宝贵,业务能手,家中孩子未满月,就匆匆赶回大桥监管现场……

大桥海事处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该处职工成宝刚写过一首《梦,在这里》的小诗:

“2011年,大桥建设需要,

伶仃临时航道第一次转换,在这里;

伶仃临时航道第二次转换,在这里。

2012年,大桥建设需要,

元旦,在这里;

春节,在这里;

元宵、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在这里。

2013年,大桥建设需要,

第一次沉管浮运演练,在这里;

第二次沉管浮运演练,在这里;

第三次沉管浮运演练,在这里;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十三根,也将在这里。

2014年……大桥建设需要,

刮风,在这里;

下雨,在这里;

浓雾,在这里。

2015年……大桥建设需要,

白天,在这里;

夜晚,在这里。

2016年……

一桥如虹,飞贯伶仃。

醒,在这里;

梦,在这里。”

这是大桥人精神的写照,亦是文化的呈现。与此同时,大桥海事处的“桥堡”文化建设也促成了工作任务的高效率完成和外界的各种肯定。最直接的是保障了辖区安全形势的稳定:圆满完成了27次沉管浮运与安装,直接为近10万艘次的船舶提供了助航服务。在文化的激励下,大桥处还涌现出一批“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精于服务、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该处王均龙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宝刚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

“最鲜活的文化来源于职工,而其生命则在基层”曾志鹏说,“大桥海事处的文化不是做给谁看的,那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工作,是大桥海事人最热爱的事业和最忠贞的坚守。”

猜你喜欢
海事处海事大桥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