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专利能力研究

2016-07-19 06:42李春林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7期
关键词:机制

◎李春林



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专利能力研究

◎李春林

从实践发展看,这些产学合作互动模式的本质是相同的,即促进产学合作,加强技术创新,但是其构成主体、运行方式、任务和职能各有差异。在实践中各个国家的称谓和内涵各不相同,有的是逐步发展职能任务一致,有的几种形式并存,职能和侧重点各有差异。

2.技术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的比较

技术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是产学合作中两种重要的形式,但二者在联盟的主导者、构成主体、内容、纽带、形式、特点以及要素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见表2)。通过这一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现有很多产业技术联盟实际上只是技术联盟,还不能说是规范的产业技术联盟。

3. 专利能力的系统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由于专利是知识产权的核心和主体,根据Gold、Malhotra和Sugars(2001)研究成果,专利能力是一项系统综合能力,包括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四个系统。其中企业专利创造能力、运用能力和保护能力属于知识管理的流程能力,而企业专利管理能力属于知识管理的基础能力(见图1)。

根据专利实践,可以将上述专利能力模型进行修正为(如图2)。修正后的模型表述为:专利能力由专利创造能力以及专利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构成。这样修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传统的专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中黑龙江经济增长水平、人均收入等多项重要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后且发展趋势令人堪忧。作为资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的经济振兴和竞争力提高,绕不过技术创新这道坎,而振兴产业经济离不开产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创新。从理论上说,产业技术联盟专利能力问题的研究价值在于,进一步揭示技术创新和专利的互动关系,为解决产业的技术发展动力和竞争力提供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利能力不仅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它能够统筹、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产业技术联盟专利能力相关理论问题的厘清

1.产业技术联盟与产学研合作

产业技术联盟是指基于某一产业成员的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和市场拓展等共同目标,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运作制度,多家具有相同或类似产业背景的企业(包括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联合起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组织形式[1]。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产业技术联盟是产学互动的一种模式,是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理论认为产学互动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六种[2](见表1)。

摘要:构建产业技术联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由于黑龙江产业技术联盟没有以专利能力建设为中心,导致创新主体实力不强、能力不强等问题。建议从战略高度和工作层面,完善机制,提升专利文献的分析和利用能力,促进产业、产品、核心技术和市场的融合。

关键词:产业技术联盟;专利能力;机制

表1 产学互动模式的比较

表2 技术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的比较

图1 Gold、Malhotra和Segars(2001)模型

图2 修正后口Gold、Malhotra和Segars模型

专利创造能力源于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人力资源状况;专利创造能力体现为专利数量和质量以及专利的持续创造。专利管理包括专利信息的分析、预测、计划与组织等;专利运用包括专利的商业化程度和价值;专利保护指依照现行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打击的所有活动总和,包括立法保护、行政保护、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代为处理保护、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以及舆论导向保护等。

影响企业专利能力的因素分内、外两类,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水平、企业家导向、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创新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增长、专利制度政策促进和知识产权文化塑造[3](见表3)。

表3 影响企业专利能力的因素层级划分

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和专利发展现状

1. 概述

根据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黑龙江省共申请专利318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468件,企业专利申请13586件,有效发明专利9816件;受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577件,备案金额3884万元。省知识产权局系统检查涉及专利商品15006件,共查处各类专利违法案件366件。2013年黑龙江省有高新技术企业600家左右,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突破100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31家,其中国家级联盟3家,18个联盟共有成员单位383家。由于黑龙江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很低,经济发展滞后于科技发展,人们习惯上把这一原因归结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才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途径。

2.黑龙江产业技术联盟的专利能力分析

(1)创造能力分析。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存在主体错位和实力不强,主体能动性不强,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度有限等问题。

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主体实力不强和黑龙江科技创新主体实力不强紧密相关。一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科技主体实力较弱,省内大型有实力的科技主体,要么是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要么是归属于中央、部委,真正属于地方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很少或者很小,而且处于不断萎缩下滑态势。主体先天不足导致产业技术联盟的创造能力较弱。表现为技术交易额度、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与技术专利强省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从全国来看,各省市R&D经费及人员投入与其影响力及技术实力关系密切。黑龙江省企业研发投入在整个研发投入的比重低,与其他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政府的技术开发投入往往采用科研立项的方式,注重论文、专利,投入与成果严重不匹配,加之政府投入存在低效率和低实用等问题,极大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

(2)专利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分析。由于黑龙江产业联盟构成主体的结构和属性、研发投入的来源等因素决定下的专利质量和数量存在市场价值低,导致专利商业化程度与价值较低。对专利分析利用的轻视也是导致专利商业化与价值较低的重要的原因。国外专利发明人非常重视专利文献的分析与利用,在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中引用在先的专利文献成为通常做法。而在我国,发明人对专利分析的意识淡薄,缺乏对现有技术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创新专利的市场价值及其转化水平不可能很高。

(3)专利战略能力分析。根据对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的调查分析,现有的30余家产业技术联盟中,有的只有一个牌子,有协议但没有实质内容,基本上处于停滞;有的活动不足,开过几次会议,在少数的项目中存在合作,仅限于课题的分工;真正有科学可操作的专利战略的产业技术联盟少之又少。因此,产业技术联盟的资源整合作用,没能有效地发挥;缺少产业技术联盟运作及其成果、具体内容及其保证。

(4)组织与机制能力分析。黑龙江产业技术联盟以牵头单位为主,这种组织形式使得牵头单位的人财物投入很方便,但是其他单位人财物进入的形式、标准和内容则存在困难。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大都停留在项目合作的层次,有项目就有合作,没项目就没有合作。项目又大都是政府的科研计划,与产业、地方经济真正结合的水平和贡献度有限,加之政府项目的验收方式不足以及不是项目最终的使用者和技术掌握者,因而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作用有限,运行松散。产业技术联盟对整个产业技术力量的整合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5)政府支持能力分析。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差,对服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投入不足,投入方式不合理。没有下大力气认真研究产业技术联盟的特征、任务和政府新的工作要求等。

提高产业技术联盟专利能力的对策与结论

1.从战略高度和工作层面,将产业技术联盟专利文献资源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工作战略化、规范化

从提升产业技术联盟专利文献分析和利用能力,指导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入手,建立专门组织、投入人力物力对国际前沿的专利文献,特别是国外专利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有效利用专利文献资源,将专利文献资源工作具体化、战略化,形成规范、完整和全面的报告。在此基础上组织政府、企业和大学科研单位以及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学习和交流,制定专利战略,通过分工和协作,整合产业技术资源,加大投入等。

2.处理好产业技术联盟和其他产学合作模式的联系和区别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科技的重视,产学合作出现新一轮热潮,但也出现了没有真正弄懂产业技术联盟的核心和本质,产业技术联盟运行机制不健全,产业技术联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应处理好政府与其他产学研组织的关系,处理好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的关系。

3.加快产业研发为核心资源的整合

产业联盟成立的目的是整合产业内研发资源,促进专利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增强产业核心能力。只有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使产业技术联盟获得可持续发展。具体路径:一是在专利战略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和任务分工,对于重复投入进行优选,集中优势资源,剔除重复性工作和投入;二是对于核心技术,进行分工协作;三是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和专利技术攻关的深度交流;四是对专利投入和维护成本共同负担;五是集中资源获取外部力量,包括政府、国外的先进资源、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与协作。

4.政府作用的发挥

产业技术联盟和技术联盟不同的一点,就是政府在产业技术联盟中的作用不可缺少。政府在产业技术联盟中作用不清,支持体系不全,参与方式粗放等,是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缓慢和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主体的技术实力还不是很强,产业研发资源薄弱的情况下,由政府在开始阶段承担企业的研发组织和投入是理性和现实的选择。一是黑龙江省政府要把区域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具体化;二是政府设立产业研发的平台或支持产业研发的平台;三是政府对外部进入黑龙江省的企业包括外资,提出标准和激励技术合作的条件;四是限定企业把参与联盟活动作为能拿到政府资助的先决条件。

5.专利链和专利池的建设

产业技术联盟要围绕专利链和专利池,承担产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对于支撑产业发展的专利技术要逐一梳理,对于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专利链条的缺失和不足,要通过合力攻关,使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链条完整,从而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构筑专利技术支撑,建设专利池平台。由于各专利池涉及的行业、产业和技术标准各异,因此在实际建设中,会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专利池平台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而由产业技术联盟建立专利池,可以构建统一的产业技术标准,通过统一的产业技术标准集合产业核心和基本专利,将不同权利人的专利集中在同一平台,既可用于许可,也可用于防御,同时同一个专利池中的专利权人可以相互交叉许可使用彼此的专利,从而极大促进产业技术联盟专利开发、运用和保护能力的提高。

6.重视激励制度与约束机制

建立内部运作机制和外部风险投资机制是产业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黑龙江省地方产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更缺乏核心拳头产品。因此产业技术联盟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产业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融合,使核心技术产品化,核心产品技术化和专利化,并最终带动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敬斐. 产业技术联盟技术标准化路径与管理方法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3):15-18.

[2]冯海红,王胜光. 产业技术联盟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工业技术经济,2008,(5):51-53.

[3]李伟. 企业专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11,29(6):847-855.

★本文系黑龙江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c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C302

文献标识码:A利实践中,人们主要侧重专利创造能力的研究,对专利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研究不够,对其促进专利能力的机理研究更为缺少。二是专利实践中,人们常将专利创造能力提高作为首要任务,而将专利的运用、保护和管理放到第二位,因此修正后的模型将专利能力分为专利创造能力和专利运用、保护和管理两个方面。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7.005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机制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三项机制”为追赶超越蓄力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健全五种机制 助推人才兴检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丹凤“四个强化”从严落实“三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