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观》卦的生命体悟
——兼论龚鹏程教授对《观》卦的生命诠释

2016-07-19 08:34洪富连中华易学研究院北京100083北京大学易经应用研究所北京100871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长生君王体悟

洪富连(1.中华易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2.北京大学 易经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871 )



易经《观》卦的生命体悟
——兼论龚鹏程教授对《观》卦的生命诠释

洪富连1,2
(1.中华易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2.北京大学 易经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871 )

摘 要:《观》卦之“观”,是观察之意,但不是俗谓察言观色那么肤浅。而是君王观天道以知人事,观人事以知进退。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六三曰:“观我生,进退。”先自观省思,才能知进退。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 观民也。”君王先观察自我施政成效,再俯临万民,观察民情之向背,就不会有过错了! 故君王观天、观人再观他,这是《观》卦旨意。人的生命历程必经十二长生阶段: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观卦的六爻进化,正符合这十二长生历程,这是爻卦的生命历程。《观》卦也引申人的生命不违时序,随时省察自我行为,生命自然平和而受到尊敬!不违时序即不反自然也。龚鹏程教授解《观》卦之观点,是圣人从观宗庙仪节以知天道,藉此设教;对《观》卦的诠释,则是观自而非观他。龚教授还引颜之推的《观我生赋》,认为这正是颜氏由“观我生,观民也”这句体会出来的写法。强调个人生命、华族生命、人类生命, 都在其观中。总之,人的生命与自然同在,生命历程不违时序,生命自然受到尊敬,这是笔者诠释“观我生”的意义,也是笔者对《观》卦的生命体悟!

关键词:《观》卦;六爻;十二长生运;观我生;观其生;生命体悟;龚鹏程

一、易经《观》卦的生命意义

观卦卦象:

原文: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初六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咎。

六二 窥观,利女贞。

六三 观我生进退。

六四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九五 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 观其生,君子无咎。

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观》,卦名也。“观”,视也,有观察、仰观、景仰,观卦两阳爻在上,四阴爻在下,以下观上之意。盥,盥礼,来注:将祭而洁手也①;“荐”,奉酒食以荐也。《尔雅·释诂》:“荐,进也。”荐即荐牲也,古祭礼先盥(灌)后荐。“孚”,信也。“颙”,严肃也。“若”,语尾助词。

卦辞之意,喻上位者,上观天道,下观民俗,庄严诚信,有如祭祀之始盥,专心至诚,博得百姓信任尊崇,而治化天下。

另据吴慕亮君引《礼记·郊特牲》曰:“孚,罚也,此谓鬼神之罚也。”又引毛《传》:“颙,大貌。”颙若,犹颙然,大貌,谓其罚之大也。祭不终礼,是怠鬼神,鬼神将重罚之,故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1]244也有人言:“此是祭祀盛时,及神降荐牲,其礼简略,不足观也。”[2]951

总之,在上位者,必重形象,有美好的教化,则万民瞻仰也;如有怠慢行径,则庶民难服矣!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观卦两阳爻在上,具有大观在上之象。而九五居君王之位,为下四爻所仰观,故曰中正以观天下。只要遵行四季自然交替无差错,效法天道神明之德,施行教化,则万民服之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观卦上巽为风,下坤为地,风行于地。先王巡省各地,观察民情,实行教化!

《序卦传》曰:“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观卦是《序卦传》第二十二卦,于临卦之后。临卦之前为蛊卦,蛊为腐败之象必治之,故君王以上“临”下,观察成效。无论外观或内观,都必须以公正的态度,真挚诚恳的心志,才能明心见性[1]243。

笔者一直强调人们要尊重生命价值[3]XIII。看待生命应如“盥”礼,祭祀前洁净双手,再祈求神明降福,整个仪式要心诚肃静。对待我们的生命也应诚正庄严。就连孟子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生命无价,总要虔诚对待吧!

中国人对生命体验,离不开自然的时序,人的生命是与自然的生命合而为一,人的生活节律,也是遵循自然的脉动。就如《彖辞》言:“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所以《观卦》也引申人的生命不违时序,随时省察自我行为,生命自然平和而受到尊敬!

二、爻卦的生命历程

中国人对生命的体验,离不开自然的时序,人文与社会的脉动,也与自然的时序交融,这渊源于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的观念。具言之,人的生命是与自然的生命合而为一,人的生活节律也是遵循自然的脉动。人的生死有如昼夜交替,是一种自然的变化。

时序即四季的变化,生命的周期也由此而推演。传统的命理,今人视为生命密码,每人都会经历一定的生命历程,称为“十二长生运”[3]19,天地万物的变化也是如此。《易经》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天人合一”思想观的体现。由《观》卦的六爻演变,不但强调依循自然序,也一定程度论述着吾人的生命历程。

古圣先贤依自然法则,规纳出宇宙万物发展的共同历程,认定必须经过十二个阶段,曰“十二长生运”(又称“生命历程”“长生历程”),循序发展,永不止息: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1) 长生:如人之初生,万物之初长。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咎。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童者童稚也,观者仰观九五之爻,初六距九五甚远,如人之初生,万物之初长,所见不甚明朗,蒙昧短视,这对儿童小人物而言,无可厚非;但对胸怀大志的君子岂无过(吝)错吗?本爻强调君子贵在能改过。

2) 沐浴:如婴儿出生需沐浴洁身,万物萌芽而出,事情出现新希望,为开始行动的起点。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窥”同“窥”,暗中窥探观察。原指婚媾之事,古代男女婚媾,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难得一见,女子许嫁之前,窥观男子,若筮此爻,此嫁有利,故曰“利女贞”,但就君子言而有女子窥观之行,则丑矣!因六二爻属阴爻居内卦,虽为正位,仍有蒙昧之象,如婴儿出生需沐浴洁身,万物萌芽而出,需要磨练学习。

3) 冠带:如弱冠之年,万物逐渐成长,着重装饰,为事物活泼时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生”疑读为“姓”,姓者官也;本爻意谓观我庶官,将行黜陟,即不失其道[2]952。但此说不可取,六三爻非君王之爻,何有权力观庶官? 另“生”解为“性”也,观我一生性行,以决定行为之进退。本爻强调反躬自省的功夫,如男子弱冠之年,逐渐成长,以修养心性为主,不失正道也。

4) 临官:如人到青年期,或为官,或创业,自力更生,发挥潜能的时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本爻已近九五之尊,可以观察君王之光辉,君王政绩良好,必崇尚贵宾,被君王任用为官是有利的。有如人到青年期,或为官,或创业,自力更生,只要有修为,心志崇尚正道,就有发挥潜能的时期。

5) 帝旺:如人之壮盛期,锋芒毕露,万物获致极大的旺盛气势。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九五为君王之爻,君王先观察自我施政成效,再俯临万民,观察民情之向背,就不会有过错了!就如一个人之壮盛期,锋芒毕露,担任要职,要以中正之道,来领导团队,如此就能受到万人拥戴。

6) 衰:如人到了中年,气势逐渐衰退,万物也由旺盛而衰竭。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为阳爻,居观卦之极,并不在位,是该功成身退之时了!但仍然关心民瘼,乃心志不能安之故。从生命历程言,由盛而衰,是必然的趋势。如果事事不能放下,权力物欲不能割舍,身心不能调适,必然百病丛生,终究气息而亡,而入墓尘土,生命终归空绝矣!待元气开始凝聚,万物将由无而生有,孕育元气成形。人的生命历程及生死观,死后的灵魂再生或投胎转世,可依此十二长生运来诠释之。

三、《观》卦的生命体悟

《彖辞》言:“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所以《观》卦也引申人的生命不违四季时序,随时省察自我行为,生命自然平和而受到尊敬!不违时序即不反自然。

须知,节气的转变,会影响生命的转机。古人为便于农事,根据太阳而制成农历,将一年分成十二个阶段,每一阶段设定一节一气,“节”为每月起点,“气”为每月之中界(或称中气),合称“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结合 24节气而成“岁时节日”。人们体悟季节的变化,透过不同的庆祝或纪念仪式,来增进生活的情趣,填增丰实的生命。因节气转变时对人不利,会有邪魔入侵。古人就利用节日创造出许多民俗文化,以特殊仪式来消灾解厄,趋吉避凶,以保生命之安全[3]21。

故《观》卦给我们的体悟之一是“观天”:顺应天时才能应人,人一生的生命历程,再配合自然的周期循环,这是最佳的生命教育的素材,此乃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神道就是四时不忒的观天之道。体悟之二是“观自”:六三爻曰:“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观察自己以修养心性为主,才不失正道也,此观重在反省功夫。体悟之三是“观他”:观人之性,观民之风。万民所拥戴的君王,是人生历程中的帝旺高峰,要以中正观民风、察天下 。能大观在上,观天之神道,如此才能下观而化。

无论观天、观自还是观他,都在寄托个人的情感,增强人际关系;展现领导者的风格与价值,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四、龚鹏程教授对《观卦》的诠释②

龚教授认为观卦很复杂,观的层次一层层打开,非常深刻。

首先是观宗庙以知天道,以此设教。象传说:“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意谓观先王如何省视方域并体察民俗而设教,能了解其方法,自然百姓从化,如风催吹而草偃。另六四爻辞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指人应利用在朝廷居王者近侧的机会,好好观察学习国家的典章仪制。

龚教授独排众议,从观宗庙仪节以知天道藉此设教,对观卦的诠释,另辟蹊径,令人佩服。

另有两种观则是不被鼓励的:一叫童观,一叫窥观。龚教授认为初六为童观所见不大,一般人占到此卦还不坏,可是君子就不甚吉了!六二是窥观,所见仍狭,君子亦不以为吉。龚教授说明这并不是歧视女人,而是因本卦坤下巽上。六二仍阴爻,属性柔,上应九五之阳,故利女子。若君子占得此爻却不利。这两种观虽是依卦爻释吉凶,但细味之,乃可见义理。毕竟人的视野宜大不宜小,宜阔不宜狭。 龚教授还驳斥有人说这是指女人在屋里窥视男人,真不知扯到哪去了!对有人还说此卦教人“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龚教授也斥为胡说八道!

龚教授还认为观之最后,则是观自而非观他。他从六三、九五、上九爻辞,分析“观自己”有几个不同的层次:

一是“自观”,就卦象说,进退指第三、四爻,两爻相邻,就须自观,好好省察自己的情况,以定进退,才能动不失机、静不失时。

二是“观我生”之“生”释为“性”,就是观自己的性行,也就是观我之德,如朱子就是这一路。另一种结合到生生之德,也就是道的层次,说“观我生”就是由“开通、生利万物”之处看我如何着力,孔颖达的解释就是如此。生,像道一般能动、能生化、能生长,故这事实上指君德,谓君子当如此自观。

三是“观生”,即生命之生,人对自己这个生命,重新省视自观,而形成对生命本身的体悟,此即诗人之忧生也,如《古诗十九首》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楚辞》:“哀人生之长勤。”均指此。有诗人气质或受佛老濡染之解《易》者,多作此解。

以上解释都有道理,一解为自反自省的精神,一解为君子开务成物、设教风化之功,一解启超越性的生命悲感意识,这就是“观我生”的三个层次。

四是“观我生”即观民、观其生。观我生本是自观,然九五之象曰:“观我生,观民也。”上九爻辞:“观其生,君子无咎。”都把“观自”说成观他,朱子云:“人君观己所行,不但一身之得失,又当观民之善否,以自省察。”古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观我生,要观自己及一般老百姓的命运。龚教授还引颜之推的《观我生赋》,叙写亡国之痛,颜之推把个人遭遇与华夏文化关联在一起,讲文化生命的哀愁,“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忙忙。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内诸夏而外夷狄,骤五帝而驰三王”。龚教授认为这正是由“观我生,观民也”这句体会出来的写法。笔者非常赞同龚教授说法:“个人生命、华族生命、人类生命,都在其观中,是以有广大悲情,令人动容。”通过这篇赋,更能让我们很好地理解《观》卦。

五、结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提升自我,达真善美境地,就得先观察别人。“观其生,君子无咎”,观察别人优缺点,截长补短,就能完善自我。为人君主,当有如唐太宗接纳魏征谏诤般的雅量,“中正以观天下”,就不会有过错了!

“观我生,君子无咎”,君子也要观察自我的品性与行为,才能无过无灾。一位领导者要以自我优良的情操,来感化部属,还要观察民情风俗以正其道。就观卦卦象言,巽风在上,坤地在下,风行地上,万物广受披靡。就观卦卦意言,只要上位者,心诚待人,在下位者,自然仰观在上者的盛德,自然风行草偃矣!

就生命历程而言,生命犹如九五至尊,是何等崇高!要重视生命价值,得从生命历程说起:初六爻如长生阶段,贵在能改过,生命自然长生;六二爻如沐浴阶段,强调磨练学习;六三爻如冠带阶段,以修养心性而不失其道为主;六四爻如临官阶段,重在发挥潜能;九五爻如帝旺阶段,领导者要以中正之道,受万人拥戴。上九起如生命历程由盛而衰,乃致百病丛生,气息而亡,入墓尘土,生命终归空绝! 待元气凝聚成形,人的生命历程及生死观,再依十二长生力运程来诠释。

总之,人的生命与自然同在,生命历程不违时序,随时自我省察,生命自然平和而受到尊敬,那我们的生死观,就不会如龚鹏程教授解《观》卦有超越性的生命悲感意识,这是笔者诠释“观我生”的意义,也是笔者对《观》卦的生命体悟!

注 释:

① 来注:言祭祀者方洁手而未荐,人皆信而仰之矣!郑灿《订正易经来注图解》,美国东方系统研究公司,1997年9月4日。

② 引述自《龚鹏程谈易之二十二》:观卦并非教人察言观色。

参考文献:

[1] 黄来镒.周易卦爻阐微:上经[M].台北:台湾大元书局,2011:244.

[2] 吴慕亮.周易通鉴:亨[M].台北:台湾大元书局,2014:951.

[3] 洪富连.不可不知的生命礼仪[M].高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Life Realization of Observing Divinatory Symbols (Guan Gua) of Yi Jing——Also On Prof.Gong Pengcheng's Life Interpretation to Guan Gua

HONG Fulian1,2
(1.Institute of Chinese Yi-ology Education , Beijing 100083, China;2.Institute of Yi Jing Appl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Guan in Guan Gua means “observation” but not as usual as its literal implication.The exact meaning of it is that the king observes the natural law to learn the human society and then to know when to advance and when to retreat.One's life journey must experience the twelve longevity destiny-changsheng, muyu, guandai, linguan, diwang, shuai,bing, si, mu, jue, tai and yang.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ix yao in Guan Gua is accor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elve longevity destiny, which is the life experience of Yao Gua in yi-ology.Guan Gua also emphasizes that life of human beings can't violate the natural order, and they should reflect on their behavior at any time to make their life attribute to a harmonious balance to be respected then.Professor Gong Pengcheng's view on Guan Gua is that the saints knows the natural law through observing the rites of the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 which instructs men to observe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he others.And to him, Yan Zhitui's Observing My Life is the outcome of “observing my life is observing human beings”.Therefore Professor Gong Pengcheng emphasizes that individual life, life of Chinese people and the whole human beings are all under observation.In a word, once human life and nature have a common law and life process doesn't violate the natural order, life will be respected naturally, which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uthor interpreting “observing my life” in this paper and the author's life realization of observing Guan Gua as well.respected, that's my life-realization about Guan Gua.

Key words:Guan Gu a; six ya o; twelve longevity destiny; observe one's own life; observe the other's life; life realization; Gong Pengcheng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6)02-0090-0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6.02.014

收稿日期:2015-12-03

作者简介:洪富连(1945-),男,台湾台中人,中华易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易经应用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

猜你喜欢
长生君王体悟
手工制作之长生花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笑”谏君王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姜太公钓鱼
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
烽火戏诸侯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